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中,其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将其应用性、适应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既要稳固和夯实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又要把学生的翻译能力纳入重点的培养范围之内。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这要求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改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编撰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完备的反馈和评估体系。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鼓励,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学习和实践翻译的多种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翻译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促使其翻译水平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改;翻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23-02
[作者简介]黄丽鋆(1982—),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ZW)]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中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英、英汉翻译也成为了众多高校较为注重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性技能,并且将翻译方面的课程纳入了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设立了专门的学科。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其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将其应用性、实用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既要将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进行稳固和夯实,又要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纳入重点培养计划中,其中学生翻译的能力尤为重要。广东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也对翻译的教学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应“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1]。同时,诸多学者也指出,当前我国国内翻译的教学,教师授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动性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课前、课后缺乏足够的相互协同翻译、自主翻译的机会,翻译课程的主线是单一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学生却提不起兴趣,这导致翻译课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难以提升。本文结合当前独立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和教改模式进行探讨。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都采用其母体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2],然而,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具有和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特点:
1.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一本、二本院校学生较差,入学前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英语单词量相对较小,语法知识不扎实,综合知识面较窄。
2.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自觉性不强,不愿下苦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意识淡薄。
所以,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建设中,如果不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情况,而盲目地跟从母体学校制订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是不利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的。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改模式探究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刘宓庆把翻译能力分为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五个方面。[3]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在于其应用性和实用性,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翻译的动手实践、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这种能力是学生培养自身双语分析应用的能力、双语翻译转换的能力、专业化知识结构、双语的文化素养等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指导翻译教学目标确立的过程中,以下几点非常重要:1.夯实双语的运用基础,不仅仅要自如地运用汉语,更要流畅地驾驭英语;2.要在教学的实践和学生课堂的实践中,对学生翻译语言的转换能力进行培养并大力巩固;3.掌握同类别的文体的特点,并熟悉在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宜;4.鼓励、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丰富自身对双语文化和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4]
同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单词量小、语法不牢固、综合知识面窄的情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应该安排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即大三或者大四进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才开设,学生的词汇量扩大,语法知识扎实了才能进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学。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与编撰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注重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选择的教材内容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的教材一味跟从母体学校——普通高校的教材选择,会让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能盲目跟风,不要选择超出独立学院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较难的教材,而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教材。同时,一些太专业的翻译教学板块像法律、政治、医学等,由于词汇太生僻、句子结构太复杂、知识涉及面太广,也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较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因此,编撰一套针对性强的教材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独立学院的英语系应该在翻译的教学过程中,将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实际的运用能力和翻译层次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编撰教材的探索和尝试:1.在教材内容中,应包含我国的翻译历史,我国的翻译名家介绍,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技巧、原则和方法,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修辞翻译,不同文体翻译等。2.在教材的板块构成中,必须将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经贸、广告板块的文体加入书中,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相结合,将传统的文艺文体翻译模块和新型的应用文体翻译模块进行整合、归纳;要引用新颖的、典型的材料进行教材的编撰,把社会的焦点问题、最新时事整理加入书中,选为练习的题目。3.教材应由相应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构成,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稍微重实践、轻理论,以符合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翻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其课程中仅仅是重复对比英语、汉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中英文的机械性转换阅读理解。独立学院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精讲多练,将课程的时间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两个部分:教师主要传授翻译的专业知识,从翻译的基本原则、多种方法、各类技巧入手,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由浅入深,再适当增加一些对翻译名家译本的对比鉴赏研究的内容;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练习,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翻译练习,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不同的翻译文体中,提升学生自身对翻译文字的评析能力、理解能力、转换能力,体系化其翻译知识构架,并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培养其文化素养,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翻译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其语言翻译创新的能力,促使其翻译的水平得到迅速提升。2.教师应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结合到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里。3.除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教师应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给学生设置模拟真实情景的翻译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的任务完成中来。[5]4.由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教师应通过作业的检查、课堂答问、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5.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鼓励,合作学习,教师通过给小组布置具体的翻译任务,让小组的学生一起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共同成长进步。6.教师应给学生推荐外语学习的优秀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独立学院也可以构建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填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翻译的能力。
(四)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反馈和评估方式
在课后阶段,教师必须对翻译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构建完备的翻译教学体系。但是,当前国内诸多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中,测评以及教学的评价体系、标准都处在缺失甚至空白的境遇下。不同的学校,翻译专业学生成绩的测评题目,都是凭借着教师的主观因素进行的,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这是传统测评体系的重大弊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翻译的表现,掌握学生对双语转换能力的情况,对翻译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等,对比其提升的幅度,再作出评价。考虑到独立院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薄弱,在最终的期末评分中,教师应该综合学生一
学期以来的表现,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后教学任务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情况及平时的刻苦努力程度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地看到最终卷面的分数,平时的分数比例应该有所增加,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更好、更有效、更迅速的提升。
另外,教师还要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整体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预判,对教学成果进行坚定,对授课结果进行反馈,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对教学方法进行管理和调控等。这在翻译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事实上,英语作为沟通和交流工具的一种,其目的是对信息进行承载以及交流互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翻译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对大量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必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编撰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完备的反馈和评估体系。独立学院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界共同的关注、努力和研究才能有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在日常的翻译课程中积累知识和翻译技巧,夯实专业技能,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实用型的汉英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发生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2]刘芬,黄崇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9(4).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邓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刍议——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中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5]朱晓申,傅静媛.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S.L.S-focus方阵模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4(3).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改;翻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23-02
[作者简介]黄丽鋆(1982—),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ZW)]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中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英、英汉翻译也成为了众多高校较为注重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性技能,并且将翻译方面的课程纳入了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设立了专门的学科。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其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将其应用性、实用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既要将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进行稳固和夯实,又要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纳入重点培养计划中,其中学生翻译的能力尤为重要。广东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也对翻译的教学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应“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1]。同时,诸多学者也指出,当前我国国内翻译的教学,教师授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动性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课前、课后缺乏足够的相互协同翻译、自主翻译的机会,翻译课程的主线是单一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学生却提不起兴趣,这导致翻译课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难以提升。本文结合当前独立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和教改模式进行探讨。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我国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都采用其母体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2],然而,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具有和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特点:
1.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一本、二本院校学生较差,入学前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英语单词量相对较小,语法知识不扎实,综合知识面较窄。
2.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自觉性不强,不愿下苦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意识淡薄。
所以,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建设中,如果不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情况,而盲目地跟从母体学校制订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是不利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的。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改模式探究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刘宓庆把翻译能力分为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五个方面。[3]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重点在于其应用性和实用性,其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翻译的动手实践、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这种能力是学生培养自身双语分析应用的能力、双语翻译转换的能力、专业化知识结构、双语的文化素养等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指导翻译教学目标确立的过程中,以下几点非常重要:1.夯实双语的运用基础,不仅仅要自如地运用汉语,更要流畅地驾驭英语;2.要在教学的实践和学生课堂的实践中,对学生翻译语言的转换能力进行培养并大力巩固;3.掌握同类别的文体的特点,并熟悉在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宜;4.鼓励、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丰富自身对双语文化和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4]
同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单词量小、语法不牢固、综合知识面窄的情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应该安排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即大三或者大四进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才开设,学生的词汇量扩大,语法知识扎实了才能进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教学。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与编撰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注重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选择的教材内容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的教材一味跟从母体学校——普通高校的教材选择,会让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能盲目跟风,不要选择超出独立学院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较难的教材,而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教材。同时,一些太专业的翻译教学板块像法律、政治、医学等,由于词汇太生僻、句子结构太复杂、知识涉及面太广,也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较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教材,因此,编撰一套针对性强的教材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独立学院的英语系应该在翻译的教学过程中,将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实际的运用能力和翻译层次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编撰教材的探索和尝试:1.在教材内容中,应包含我国的翻译历史,我国的翻译名家介绍,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技巧、原则和方法,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修辞翻译,不同文体翻译等。2.在教材的板块构成中,必须将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经贸、广告板块的文体加入书中,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相结合,将传统的文艺文体翻译模块和新型的应用文体翻译模块进行整合、归纳;要引用新颖的、典型的材料进行教材的编撰,把社会的焦点问题、最新时事整理加入书中,选为练习的题目。3.教材应由相应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构成,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稍微重实践、轻理论,以符合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翻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其课程中仅仅是重复对比英语、汉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中英文的机械性转换阅读理解。独立学院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精讲多练,将课程的时间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两个部分:教师主要传授翻译的专业知识,从翻译的基本原则、多种方法、各类技巧入手,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由浅入深,再适当增加一些对翻译名家译本的对比鉴赏研究的内容;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练习,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翻译练习,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不同的翻译文体中,提升学生自身对翻译文字的评析能力、理解能力、转换能力,体系化其翻译知识构架,并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培养其文化素养,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翻译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其语言翻译创新的能力,促使其翻译的水平得到迅速提升。2.教师应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结合到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里。3.除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教师应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给学生设置模拟真实情景的翻译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的任务完成中来。[5]4.由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教师应通过作业的检查、课堂答问、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5.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鼓励,合作学习,教师通过给小组布置具体的翻译任务,让小组的学生一起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共同成长进步。6.教师应给学生推荐外语学习的优秀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独立学院也可以构建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填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翻译的能力。
(四)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反馈和评估方式
在课后阶段,教师必须对翻译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此构建完备的翻译教学体系。但是,当前国内诸多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中,测评以及教学的评价体系、标准都处在缺失甚至空白的境遇下。不同的学校,翻译专业学生成绩的测评题目,都是凭借着教师的主观因素进行的,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这是传统测评体系的重大弊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翻译的表现,掌握学生对双语转换能力的情况,对翻译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等,对比其提升的幅度,再作出评价。考虑到独立院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薄弱,在最终的期末评分中,教师应该综合学生一
学期以来的表现,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后教学任务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情况及平时的刻苦努力程度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地看到最终卷面的分数,平时的分数比例应该有所增加,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更好、更有效、更迅速的提升。
另外,教师还要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整体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预判,对教学成果进行坚定,对授课结果进行反馈,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对教学方法进行管理和调控等。这在翻译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事实上,英语作为沟通和交流工具的一种,其目的是对信息进行承载以及交流互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翻译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对大量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必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编撰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完备的反馈和评估体系。独立学院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界共同的关注、努力和研究才能有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在日常的翻译课程中积累知识和翻译技巧,夯实专业技能,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实用型的汉英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发生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2]刘芬,黄崇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9(4).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邓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刍议——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中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5]朱晓申,傅静媛.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S.L.S-focus方阵模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