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中国GDP年均增长将保持在7.2%左右的水平。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已经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建设和能源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但目前中国能源供应仍然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约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好以水电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高盈孟同志现任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水电科学技术工作,熟悉大中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科研、建设组织过程,具有丰富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计划、统计、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具有坚实的水电建设理论基础与管理实践。获得过多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过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75年至1978年,在云南省水利厅工作;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任教;1985年至2001年,在国家电力公司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先后任科研所长、副院长等职;2001年至2005年,在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05年至今,在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一)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
库区周边12个县均属于贫困地区,人均GDP为5559元,为全国人均GDP的40%,属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226.2万人,占库区周边总人口的88%,2005年12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贫困现象普遍。有9个为国家级贫困县。
(二)基础设施薄弱,支撑产业能力弱
尽管库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为改善,但目前区域内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致命因素之一。交通仍闭塞,区域内还没有高速公路,公路通达能力和行路条件还较差;广大铁路、成昆铁路局部路段通过该区域,但区内基本是铁路空白区。水利基础设施尤为薄弱,农业还属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局部地区干旱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交通不畅,水利设施不足以及电力不足、电价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库区周边各县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农民人口过多,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存在大量潜在失业人口;工业底子薄弱,基本停留在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粗放矿业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部门少、层次低。
库区44个乡镇2005年末有总人口54.25万人,有耕地面积112.5万亩,人均有耕地2.07亩。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为51.95万人,占总人口的95.76%。44个乡镇粮食总产量22.1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35亿元,人均有粮食4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元。44个乡镇中,有32个乡镇远离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金沙江中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将极大地改善本区域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实力提升将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公司组织国内2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近9个月的研究,提出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优势产业与移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库区及周边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规划布局、对策及建议等,准确预测移民就业容量,拟采取股份制、政府 公司 农民经济组织等模式让广大移民积极参与优势产业发展,有效调节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最终达到依靠优势产业建设、移民充分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的可持续发展。
情系移民——长效补偿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水利水电工程,不难发现,移民安置工作历来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需要搬迁安置移民约15万人,且库区所在州(市)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集中。如果仅采用“以土安置”方式安置移民,由于资源环境容量非常有限,将难以完成。同时,涉及的移民少数民族区域性强,水库淹没区70%以上是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都要求留在原居住地继续生活。
公司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方针,积极探索创新移民补偿方式、安置方式和后期扶持方式,组建不久就提议成立了有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内知名水电专家参与的课题组开展了“完善移民补偿机制、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课题研究。课题组经过大量实地调查、政策研究、数据分析、民意测验、开展试点等工作,最终形成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及八个配套文件研究成果(简称“16118”),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17日正式颁布实施。
“16118”主要内容为:“立足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并举、建立产业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 即让移民每年享有长期基本生活保障金、享有“移民公积金”和每户一套砖混结构的庭院式住宅,为移民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和库区产业发展资金。对人民群众而言,只要电站预可研规划设计一经审查,就可以用“16118”准确地回答移民搬迁安置后住什么样的房、有多少生活费、有多少银行存款、患病怎么办等民生问题。“16118”出台后,在当地选择了两个村进行试点,结果几天时间,全体移民全部自愿签订搬迁协议,并纷纷表示:有这样真正为我们移民着想的好政策,要我们什么时候搬,我们就什么时候搬。
“16118”建立了保持并逐步提高移民原有生活标准为前提的长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电站建设、电站运行和库区生态保护与移民长期切身利益融为一体,让移民老有所赡、小有所养、学有费用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调动了广大移民拥护和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被社会各界称为我国目前“最有人性化”的移民安置政策。
共享和谐水电成果——实施扶贫惠民工程
金沙江中游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当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尽其所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只要是国家严格要求的,不折不扣执行;只要是对社会、对资源保护、对民众有益的,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去做。
公司充分结合电站建设及移民安置,结合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特点,提出了“百千万”扶贫惠民工程计划。即:一是在移民安置点推广沼气池工程,建设沼气池20000口;二是电站建设期培训1万人次农民工,并为每户移民提供一次务工机会;三是帮助100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或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建设农村卫生室100个;建设农村文化室100个;五是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六是资助1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七是资助1000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八是解决10万人饮水困难;九是资助10万人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今年4月,公司分别向金沙江中游第3个梯级阿海水电站所在的地区,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中心完小和玉龙县鸣音乡太和希望小学捐款30万元;同时,发动公司全体员工,个人自愿捐助两个小学共250多名贫困学生,平均每个员工负担3名以上,并承诺,一直捐助到他们小学毕业。自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公司职工多次自愿向云南省民政厅组织的救灾送温暖捐助活动及思茅市宁洱地震等灾区捐款,平均每人1000元以上。
结束语
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坚持公司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电力开发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协调发展、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合理开发,让金沙江中游水电资源早日为人民谋福祉。
我们坚信,只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水利水电工程就一定会成为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福祉工程。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中国GDP年均增长将保持在7.2%左右的水平。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已经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建设和能源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但目前中国能源供应仍然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约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好以水电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高盈孟同志现任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水电科学技术工作,熟悉大中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科研、建设组织过程,具有丰富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计划、统计、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具有坚实的水电建设理论基础与管理实践。获得过多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过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75年至1978年,在云南省水利厅工作;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任教;1985年至2001年,在国家电力公司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先后任科研所长、副院长等职;2001年至2005年,在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05年至今,在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一)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
库区周边12个县均属于贫困地区,人均GDP为5559元,为全国人均GDP的40%,属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226.2万人,占库区周边总人口的88%,2005年12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贫困现象普遍。有9个为国家级贫困县。
(二)基础设施薄弱,支撑产业能力弱
尽管库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为改善,但目前区域内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致命因素之一。交通仍闭塞,区域内还没有高速公路,公路通达能力和行路条件还较差;广大铁路、成昆铁路局部路段通过该区域,但区内基本是铁路空白区。水利基础设施尤为薄弱,农业还属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局部地区干旱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交通不畅,水利设施不足以及电力不足、电价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库区周边各县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农民人口过多,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存在大量潜在失业人口;工业底子薄弱,基本停留在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粗放矿业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部门少、层次低。
库区44个乡镇2005年末有总人口54.25万人,有耕地面积112.5万亩,人均有耕地2.07亩。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为51.95万人,占总人口的95.76%。44个乡镇粮食总产量22.1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35亿元,人均有粮食4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元。44个乡镇中,有32个乡镇远离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金沙江中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将极大地改善本区域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实力提升将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公司组织国内2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近9个月的研究,提出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优势产业与移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库区及周边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规划布局、对策及建议等,准确预测移民就业容量,拟采取股份制、政府 公司 农民经济组织等模式让广大移民积极参与优势产业发展,有效调节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最终达到依靠优势产业建设、移民充分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的可持续发展。
情系移民——长效补偿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水利水电工程,不难发现,移民安置工作历来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需要搬迁安置移民约15万人,且库区所在州(市)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集中。如果仅采用“以土安置”方式安置移民,由于资源环境容量非常有限,将难以完成。同时,涉及的移民少数民族区域性强,水库淹没区70%以上是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都要求留在原居住地继续生活。
公司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方针,积极探索创新移民补偿方式、安置方式和后期扶持方式,组建不久就提议成立了有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内知名水电专家参与的课题组开展了“完善移民补偿机制、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课题研究。课题组经过大量实地调查、政策研究、数据分析、民意测验、开展试点等工作,最终形成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及八个配套文件研究成果(简称“16118”),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17日正式颁布实施。
“16118”主要内容为:“立足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并举、建立产业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 即让移民每年享有长期基本生活保障金、享有“移民公积金”和每户一套砖混结构的庭院式住宅,为移民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和库区产业发展资金。对人民群众而言,只要电站预可研规划设计一经审查,就可以用“16118”准确地回答移民搬迁安置后住什么样的房、有多少生活费、有多少银行存款、患病怎么办等民生问题。“16118”出台后,在当地选择了两个村进行试点,结果几天时间,全体移民全部自愿签订搬迁协议,并纷纷表示:有这样真正为我们移民着想的好政策,要我们什么时候搬,我们就什么时候搬。
“16118”建立了保持并逐步提高移民原有生活标准为前提的长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电站建设、电站运行和库区生态保护与移民长期切身利益融为一体,让移民老有所赡、小有所养、学有费用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调动了广大移民拥护和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被社会各界称为我国目前“最有人性化”的移民安置政策。
共享和谐水电成果——实施扶贫惠民工程
金沙江中游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当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尽其所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只要是国家严格要求的,不折不扣执行;只要是对社会、对资源保护、对民众有益的,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去做。
公司充分结合电站建设及移民安置,结合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特点,提出了“百千万”扶贫惠民工程计划。即:一是在移民安置点推广沼气池工程,建设沼气池20000口;二是电站建设期培训1万人次农民工,并为每户移民提供一次务工机会;三是帮助100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或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建设农村卫生室100个;建设农村文化室100个;五是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六是资助1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七是资助1000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八是解决10万人饮水困难;九是资助10万人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今年4月,公司分别向金沙江中游第3个梯级阿海水电站所在的地区,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中心完小和玉龙县鸣音乡太和希望小学捐款30万元;同时,发动公司全体员工,个人自愿捐助两个小学共250多名贫困学生,平均每个员工负担3名以上,并承诺,一直捐助到他们小学毕业。自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公司职工多次自愿向云南省民政厅组织的救灾送温暖捐助活动及思茅市宁洱地震等灾区捐款,平均每人1000元以上。
结束语
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坚持公司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电力开发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协调发展、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合理开发,让金沙江中游水电资源早日为人民谋福祉。
我们坚信,只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水利水电工程就一定会成为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福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