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世界级大桥飞跨长江

来源 :国企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j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座世界级大跨度重载高速铁路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获得20余项专利,与同类桥梁相比,它还在锚碇规模、沉井施工、桥塔建设等方面創造多项国内纪录和世界纪录,其施工技术含量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锚碇是大桥最重要的受力结构之一,由二航局建设的北锚碇沉井长100.7米、宽72.1米、高56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为世界已建成最大陆地沉井。”中交二航局连镇铁路项目部副经理汪成龙表示,北锚碇建成后总重量达133万吨,相当于186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重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井”。
  大桥建成后,不仅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也是目前国内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同时是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和世界上已建成的跨度最大、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
  编辑/戎文华
其他文献
2020(第五届)国企管理年会由《国企管理》杂志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创新世界周刊共同主办。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国务院参事杜莹芬,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黄群慧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关键之年,特殊当口,“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全面推开,国企改革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  2
期刊
“十三五”,陕投集团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0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45亿元、利润总额170亿元、缴纳税费176亿元,均超过前20多年的总和。  “是企业特色‘君子文化’软实力,推动了生产经营呈现出资产结构优、投资效益好、增长质量高、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陕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小宁对《国企管理》记者说。  袁小宁  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国企管理:“君子文化”是儒
期刊
在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道路上,龙头企业的头部引领作用正在凸显。一大批国有龙头企业把行业、产业链接起来,形成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龙头舞,龙身动。  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重组、柳钢集团重组广铁公司、鞍钢集团正筹划重组本钢集团......4月以来,作为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新一轮国企兼并重组,可以说好戏连台。  整合大幕再拉开  央企,先提速  3月31日晚间,国务院国
期刊
专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叱咤珠江口西岸都市圈12年,珠海交通集团承担交通建设规模达700多亿元、资产总额达566.41亿元、净资产243.27亿元。  在推动珠海经济特区和大湾区澳珠一极实现了交通大发展之后,“十四五”开局之年,珠海交通集团开始按下“二次创业”快进键!  珠海,作为依托港珠澳大桥唯一通联港澳两地的开放型城市,在国家重大战略的驱动下,不仅是大湾区澳珠极点的重要门户枢纽,更是珠江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这既是对过去一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更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要求。一年来,我们实施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一年来,我们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科技创新2080重大项目”
期刊
日前,广州市国资委选取7家市管企业作为试点,牵头对接108家民营企业,开展“红色引领、联动共建”工作,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较好地实现了国企与民企“党建联姻”。  “红色引领、联动共建”,以“国企联民企、共建促发展”为主题,主要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冲击,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7家试点市管企业在与108家民营企业
期刊
①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  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成为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  6月21日,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高速磁浮填补了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形成航
期刊
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已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创新要素的整合者。2020年,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251家,总估值10553.6亿美元,首次超万亿美元。研发投入充足,人才储备较多,掌握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国有企业始终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  2021年伊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动作不断,中国核、中国芯、中国车、中国船......一张张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新名片”正向世界派发。  
期刊
取道“窄而深”,突出“精而强”。块头相对不大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瓜剖棋布,独占鳌头。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离不开“专精特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企业更应该沉下心来,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克服先天不足  快速崛起  2020年,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特殊的时间节点。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不少中小企业在前所未有的“
期刊
我站在秋风里  看着那些稻田麦田  缓慢地摇曳,波光粼粼  让人想到燎原的火焰  燃起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无穷动力  你看,那整块的稻田麦田  它们是功臣,收服这一年的风雨雷电  累积成乡村、市井、阡陌,此岸彼岸  那些还在根茎上站岗的籽粒  只等一声号令  就毫不吝惜地奔向新的使命  你看,那些已经脱壳的粮食  多像微微开启的眼睛  瞳孔映着期盼、辛酸和从容  倔强的背影  在日月轮回的映照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