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

来源 :国企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道路上,龙头企业的头部引领作用正在凸显。一大批国有龙头企业把行业、产业链接起来,形成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龙头舞,龙身动。
  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重组、柳钢集团重组广铁公司、鞍钢集团正筹划重组本钢集团......4月以来,作为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新一轮国企兼并重组,可以说好戏连台。
  整合大幕再拉开
  央企,先提速
  3月31日晚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近年来,关于“两化”重组的消息一直在业内断续流传。2018年6月,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宣布退休,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人事任免的消息一出,从侧面证实了“两化”合并传言,并预示着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的合并大幕即将拉开,但双方就此合并一事并未进行表态,各方媒体均是猜测。
  2019年9月,在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签约仪式上,宁高宁表示,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正在大力推进两化合作,这将切实提高中国在全球能源、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地位。
  直至2020年,“两化合并”才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化工产业开始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
  此次联合重组,将加快我国化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化集团在化工领域具有研产销一体化优势,中国化工具有较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和研发基础,联合重组有助于打造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化工集团。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我们将以编制国资央企‘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务院国
  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说。记者查阅了近几年国务院国资委
  在公开会议上的表态后发现,推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成为高频词之一。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公布的2021年工作安排显示:一是稳步推进化工、钢铁、信息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指导企业聚焦国家战略积极稳妥开展并购工作;二是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做好油气管网资产重组收尾,做好新中央企业划转接收等工作;三是支持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竞争力强的医疗健康集团。深化中央企业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
  早前,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普天通知,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普天正在與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中国普天整体产权拟无偿划转进入中国电科,该方案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上述重组事宜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中国普天是我国通信事业和信息产业不同历史阶段都极具存在感的百年骨干企业,中国电科则是国内唯一覆盖电子信息全部领域的巨头科技集团,这两大央企重组合并,“电子信息航母”呼之欲出。
  同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十四五”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五大电力集团牵头的煤电资源区域整合也正加速推进。早在2019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就已下发《中央企业煤电资源区域整合试点方案》,在多次征求各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将甘肃、陕西(不含国家能源集团)、新疆、青海、宁夏5个煤电产能过剩、煤电企业连续亏损的区域纳入第一批试点。按照区域牵头单位划分,由中国华能牵头甘肃、中国大唐牵头陕西、中国华电牵头新疆、国家电投牵头青海、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宁夏,开展煤电资源整合。
  中国五矿2021年将实施重组整合战略行动,积极推动外部并购重组,同时全力推动与央企、地方国资重组整合。中国宝武钢铁也明确,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实现高市占新突破,形成“超亿吨宝武”规模引领效应。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之一的保利集团的改革方略——兼并重组无疑占了很大的比重。保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指出:“根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和要求,保利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有进有退,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凝聚了新的优势。”
  “十三五”期间,并入和划转至保利集团的主要企业或资产有7家:2015年并购盘化集团;2016年收购中航工业地产业务;2017年重组中轻集团、工艺集团两家央企;2018年增资广东长大;2019年重组中丝集团、华信邮电两家央企;2020年理顺一级央企上海诺基亚贝尔的管理关系。在兼并重组的同时,2017年5月,战略性退出煤炭业务。
  从集团重组到专业化整合,中央企业布局调整优化,将进一步突出实业主业,统筹传统产业,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加大布局力度。
  地方,大动作
  4月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鞍钢和本钢等央地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鞍钢和本钢重组也是一桩“旧事重提”。
  早在2005年8月,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成立的鞍本集团曾正式挂牌。对于鞍本重组,此前设定的计划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挂牌子,将新公司成立起来,并在研发、规划、销售等方面统一起来;第二步是人事方面的统一;第三步是实现资产方面的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公司。
  但在揭牌仪式后,鞍钢与本钢重组并无实质性进展。不过,在2010年5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形成了现在的鞍钢集团。
  当时,鞍钢决策层认真分析和研究重组后整个集团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钢铁业发展态势,为将重组后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做大做强,果断调整发展战略思路,提出了在长大方式、产业布局、自主创新、对外输出上的“四个转变”和打造特强钢铁、做大特色钒钛、践行技术引领、构筑资源优势、拓展跨国经营、实现科学发展的“六大战略”,目标是成为钢铁业特强、钒产业世界领先、钛产业国内最大,多角化产业协调发展,最具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   2016年12月初,宝钢与武钢联合重组而成的宝武钢铁集团正式在上海揭牌成立,有关鞍钢和本钢合并的消息再度受到关注。更有专家曾表示,宝钢与武钢的兼并重组是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示范性的第一步,今后钢铁业的发展将以兼并重组为主导方向。下一步国家推动的兼并重组对象将是鞍钢和本钢,到年底可能就会对外公布,而不是外界盛传的首钢与河北钢铁。
  随后,鞍钢股份和本钢板材均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均未收到有关部门关于鞍钢和本钢合并重组事宜的任何信息。2017年7月,又有媒体报道称,下一步鞍钢、本钢即将重组,最后依然被证实为是空穴来风。
  16年来,鞍钢和本钢“一直在重组”,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确定。16年后,随着本钢板材的公告发出,鞍钢重组本钢的事项,首次从当事企业处证实。
  无独有偶。
  4月7日,柳钢集团与来宾市政府举行广西铁合金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签字仪式。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广西铁合金公司正式加入柳钢集团。这是柳钢集团继重组十一冶集团后,又一次与国资企业进行重大重组。
  下一步,柳钢集团将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加快启动年产80万吨广西铁合金公司“双百双新”技改项目,充分利用柳钢集团技术、产能、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助推企业早日实现盈利,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工信部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
  同时,《征求意见稿》指出,将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组建并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细分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世界级专业化引领型企业。推进区域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提升产业集中度。
  根据工信部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计划,此次重组或许只是我国钢铁行业新一轮兼并重组的开端。今后,中钢协将按照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加快研究鋼铁行业行动方案,并推动和鼓励更多大型钢铁企业牵头实施重组,形成不同区域有影响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和专业化一流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或将诞生更多巨无霸。
  上述两个案例只是地方国企兼并重组提速的一个缩影,当然不仅仅是钢铁行业的重组整合在行动。年初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要求,各地要研究制定本地区“十四五”国资规划,加大对地方重点引导支持的特定功能领域和重要行业的布局投入,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稳妥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对重复投资或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严重的行业领域加快重组步伐。
  目前,多地并购重组路线图逐步浮出水面。湖北省国资委近日表示,正研究组建湖北港口集团,实施长江、汉江港口资源整合,通过专业化重组促进港口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山东省将发布“十四五”全省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和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完成部分省属企业重组整合任务。湖南省国资集团要将直管企业整合到10户左右。四川广元拟将原有144户由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10大集团。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有效抓手,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关键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有企业有望迎来持续的并购重组高潮,主要是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以及二者的组合,战略性重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化规模效应,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国企重组整合将与混改相结合,更加注重推动国企体制机制转换。
  产业链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所作出的重大部署。
  做强优势集群,补齐突出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龙头企业势必要做好引领。
  优势互补新动能
  强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如果将企业比作散落的珍珠,那么一颗珍珠散发的光芒,远不如一串珍珠璀璨,只有串珠成链,才能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当下,产业集群就成为那一条链。
  产业集群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与发展,将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这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指出了新的路径。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造业发展:一是保持产业链完整。要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二是要高质量发展。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进一步提升,使得制造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对传统行业实施现代化的技术改造,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5G、新材料、新装备等,也包括通信技术、芯片等。四是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五是鼓励发展龙头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六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全球范围看,先进产业集群发展已经进入多维度、深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水平跃升的重要途径。
  2019年,工信部率先启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引入竞赛方式,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集成电路、工程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在全国范围内遴选44家集群作为培育对象,并通过支持第三方社会组织——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来加快集群的培育建设。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将上海浦东新区集成电路等66个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在一系列创新和利好政策驱动下,当前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初露头角,实现企业集聚由“物理相加”转向“化学相融”,在加快区域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方通过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凭借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将有效促进产业、创新、人才、资本、数据等资源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赵作权表示。
  湖南工业基础雄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根植于此。目前,工程机械产业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打造的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4家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50强企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先后10天、12天建成,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背后,闪耀的是数百台长沙工程机械的“鬼斧神工”。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对海内外产业链上下游造成了较大冲击。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主动出击,加快抢补项目实施进度,一大批项目亮点频出:三一集团销轴项目的实施和落成,有望解决长沙地区共性零部件销轴的供应问题;中联重科全球发布全新研发的凌云系列泵车;山河智能国内首台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已完成样机试制;铁建重工国产首台新型千米级水平取芯钻机成功下线,填补了我国千米级水平取芯钻探领域的空白。
  龙头企业带动协同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凸显。
  放眼江苏全省,徐州工程机械集群“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千亿俱乐部的两大集群之一。
  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必须担当主力,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江苏制造强省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力点。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遴选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目前已配套各类政策文件51个,形成集群培育的“1+N”政策体系....有效形成了联动聚力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打造产业“航空母舰”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徐州实施精准招商等措施,已引进霍尼韦尔电机驱动及控制研发和制造基地、飞宇机械工程车底盘、特佳高端工程机械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等33个工程机械及关联产业项目,产业集聚更具规模
  在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徐工集团联合10余家高校院所组建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累计开展核心零部件研发项目30余项,在突破技术空白的同时,还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重点平台。瞄向新兴的工业互联网领域,汉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接人超过67万台工业设备、超过180个工业APP,为核心零部件、军工、港口、工程机械的330余家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补链
  补齐产业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这就需要,龙头企业凭借市场影响力选择新一代产品成套技术带的合作研发企业,按照自身研发需求和统一标准带领这些企业同步开展创新。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龙头企业涌现、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认为,需培育我国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强集成能力。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都有明显大幅提升。企业实力稳定提高,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上也涌现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格局中,目前仍以美国“一家独大”,中国大陆、韩国快速发展,而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则有所衰退。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国内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在集成电路设计环节,有海思半导体、豪威集团、智芯微电子等企业;在集成电路的研发创新方面,浪潮智能、华虹集团和长江储存科技2020年的专利公开量排名靠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围绕技术升级、工艺突破、产业发展和设备材料研发四个方面重点发展。
  上海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长三角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龙头企业跨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在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
  2017年4月,上海市在《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自主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创新源。
  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张江科技园为主、以嘉定区、杨浦区、青浦区、漕河泾开发区、松江经开区、金山区和临港地区为辅的产业格局。
  经过30年的发展,张江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产业集聚区,汇集200余家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专用装备、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领域的企业;芯片设计有紫光展锐、海思、格科、豪威、概伦电子等250多家;晶圆制造包括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华虹宏力、上海华力)等10家;封装测试有日月光、安靠等40多家;装备材料有上海微电子装备(光刻機)、中微半导体(刻蚀设备)、凯世通(离子注入)、安集科技(抛光液)等100多家。
  根据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达2071亿元。扣除装备材料支撑业外,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三业合计1852亿元,占全国的20.93%。
  上海在设计领域,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已达7纳米,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在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年销售额在国内位居前两位,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已经量产。在装备材料领域,中微、上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刻蚀机、光刻机等战略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二季度,华虹集团营收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厂前十。作为中国目前拥有先进芯片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国有企业,华虹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乘势而上,将自身优势向周边投射。
  2019年9月,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一期)(华虹七厂)生产线投片,首批12英寸硅片进入工艺机台,开始55纳米芯片产品制造。这标志着项目将由工程建设期正式迈入生产运营期。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联动沪苏两地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是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布局全国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华虹无锡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特色工艺生产线、全国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江苏省第一条自主可控12英寸生产线。
  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至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至202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截至2021年3月末,这两项目标均已完成。
  展望203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其他文献
要成为一流的企业,既要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最基本的是要有一流的管理。国有企业如何从管理创新中要活力、要效率?  张金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室主任  董军  廣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跃鹏  北京中铁建工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新文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风控中心主任  李艳平  北京京城地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对话嘉宾:  顾升高
期刊
“十四五”,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发展动力、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期。国有企业如何抢搭经济转型增长的数字化快车?  祁怀锦  北京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刘霁瑶  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财会部副总经理  周露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范书斌  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马莹  河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刘群欣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2020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国企总营收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9.3%,9月份總营收同比增长9.2%。是创新决定了命运,硬实力畅通了大循环。  在2020国企管理年会第二篇章“尖峰时刻”时段,5家样本企业代表向大会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成果。  彭飞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副院长  吴学伟  广州水务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潘贤亮  上海达华测绘有
期刊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习近平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董事会建设是重中之重。  从规范运作和加强管理服务两个层面着手,推动市属国企董事会从“有形”向“有为”,从“规范”向“卓越”转变,广州市国资委在推进落实董事会职权上,又走在了前列。  董事会建设在公司治理中举足轻重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在
期刊
5月15日,经过9个多月的漫长飞行,我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将“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面,这是我國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着陆人造探测器。  据了解,“祝融号”高1.85米,重量达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在着陆火星之后的90天时间里,“祝融号”将按既定计划执行探测任务,并就“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或能支持生命的环境”和“火星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这
期刊
确诊病例持续高速增长,死亡病例超过32万例;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医用氧气不断告急;火葬场昼夜运转,还是赶不及处理不断送来的尸体......自4月中下旬二次疫情爆发以来,印度疫情持续“失守”,引发全球担忧。  根据印度卫生部门5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28047534例,累计死亡病例达329100例。有印度科學家称,本轮疫情的元凶是去年10月在印度首次发现、被命名为“B.1.
期刊
正确看待人口变化  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全国人口达141178万人,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人口流动活跃,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长远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对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期刊
鼎,和五味之宝器也。木之始伐谓之“新”。  当下,全球疫情反復,国内步入后疫情时代。超常规政策的常态化、发展战略的转化和调整、内生新动能的逐步提升,都将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期刊
2020(第五届)国企管理年会由《国企管理》杂志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创新世界周刊共同主办。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国务院参事杜莹芬,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黄群慧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关键之年,特殊当口,“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全面推开,国企改革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  2
期刊
“十三五”,陕投集团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0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45亿元、利润总额170亿元、缴纳税费176亿元,均超过前20多年的总和。  “是企业特色‘君子文化’软实力,推动了生产经营呈现出资产结构优、投资效益好、增长质量高、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陕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小宁对《国企管理》记者说。  袁小宁  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国企管理:“君子文化”是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