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西方几次歌剧改革纵观歌剧创作特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1984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欧洲音乐发展上三次歌剧改革格外引人注目:格鲁克的歌剧改革、莫扎特的德国歌唱剧和瓦格纳的“乐剧”形式。这三次歌剧改革是音乐史上发展的三个恢弘时期,这三次歌剧改革给歌剧注入了新生命因素,使得歌剧在前进的轨迹中有着质朴、自然和朝气蓬勃的特征。研究这三次歌剧改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歌剧创作的发展。
  关键词: 西方歌剧改革 格鲁克 莫扎特 瓦格纳 歌剧创作
  1.引言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2.歌剧早期的发展轨迹
  在西方人的眼里,歌剧——经历了音乐艺术领域中一场真正的革命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体裁。这一体裁使得所有15世纪和16世纪的复调音乐杰作很快就被人遗忘了。戏剧风格同时被允许闯入了教堂音乐和器乐音乐。这个新兴的流派发展的是如此意外和突然。
  3.歌剧改革的动因及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歌剧的成长曾一度走向一个怪圈,阉伶们不顾音乐和戏剧表现,一味地炫耀歌唱技巧,将歌剧的美声意义曲解为华而不实的卖弄,因而迎来了音乐史上三次重要的歌剧改革之18世纪格鲁克(Gluck)的歌剧改革。
  格鲁克在歌剧《阿尔切斯特》的题词中指出:为了戏剧的表现需要可以搞一些花招,但是要追求自然、真实,不要使用一些华彩性的歌唱技巧破坏歌剧情节的发展,音乐一定要配合歌剧情节的发展,内容强调自我牺牲精神,爱的力量可以战胜神的力量。他积极地发展宣叙调,缩小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差距,废除以往的通奏低音,明确写出各个声部。
  纯朴、自然、真实是格鲁克的歌剧特色,那么莫扎特歌剧音乐具有优美轻快、音乐形象丰富多样,同时富含民族性艺术特色,正是因为这些音乐特征使得莫扎特歌剧生命力旺盛,他在歌剧创作发展上有伟大的贡献,不论是他的歌剧音乐还是题材,都具备主体创作的个性特色。
  4.从格鲁克的意大利式歌剧到莫扎特的德国歌唱剧
  在莫扎特之前,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德国及欧洲很多国家的歌剧风格,题材形式都是随从意大利化,包括演唱也用的是意大利文。这些国家对意大利的歌剧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倾向。为此,莫扎特很鄙夷并极为愤慨地大声疾呼:“认真地开始像德国人一样思想,像德国人一样地行动,说德国话,并用德文歌唱。”写一部德国歌剧成了他多年来的一个炽热愿望,将意大利人从德国的舞台上赶下去。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莫扎特的一部小歌剧《巴斯汀与巴斯汀娜》,是他12岁时以法国卢梭的《乡村奴仆》为蓝本,用德文写出的一部歌剧,张洪岛曾经评论:“莫扎特的《魔笛》最富有民族精神和民间气息,即便是宣叙调,他也将德国式宣叙调接近于巴赫受难曲中的那种深刻抒情。”
  莫扎特在歌剧音乐创作上极为重视音乐在戏剧中的地位,重视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作用。在歌剧中,他常常利用音乐的艺术性塑造每个角色的个性。在分析莫扎特的歌剧时会经常看见注有的速度术语,旋律上他追求自然轻松、精巧、典雅纯净的音乐线条,音色也竭力追求晶莹透明的、圆润优美,节奏上强调均匀生动活泼。
  此外,莫扎特利用运用重唱刻画人物形象,发展戏剧情节。《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一幕第四场苏珊娜和玛塞琳娜的二重唱,这是一对情敌互相激烈谩骂的二重唱。两个人开始的时候,是相敬如宾,不久,就露出了本性,互相破口大骂。莫扎特用切分节奏表现她们开始时的表面相敬如宾内心却互相敌视的心理。重唱的和声立体思维在音乐旋律中也以立体性的线条的交织,勾勒了不同人物对同一情景的不同心理感受。因此重唱是莫扎特歌剧创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5.瓦格纳回归早期的歌剧改革的特点——成就“乐剧”
  当歌剧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时,瓦格纳(Wagner)对歌剧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认为以往的歌剧用音乐本身作为目的,没有成为表达戏剧诗歌或诗意的手段,因此他要求创作里诗歌戏剧与音乐完全融合,并称之为“乐剧”。他批评了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的陈规旧律,反对空洞的技巧和表面的倾向性,否定一系列以炫技咏叹调或重唱。他提倡音乐本身或音乐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即“无终旋律”。并且,他重视乐队的作用,主张利用主导动机表现音乐。瓦格纳是格鲁克忠实的追随者,一样认为音乐是为戏剧服务的,音乐是手段,戏剧才是最终目的。由于厌倦了早期浪漫派大歌剧样式,因此他认为现实性的历史性的题材更适用于歌剧内容。这是十九世纪欧洲音乐生活中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使得瓦格纳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化人。
  6.結语
  纵观音乐史上这三次重要的歌剧改革,格鲁克的改革使得意大利歌剧走出了“怪圈”,给人以自然、质朴、清新的歌剧面貌,瓦格纳是百年之后对格鲁克歌剧理想的一种追随和完善,莫扎特虽然在歌剧的创作理念上与这二人有相悖的地方,但是对歌剧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推进了歌剧迈向一个令观众叹为观止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法]保罗·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M].人民出版社.
  [2][美]保罗·罗宾逊.周彬彬,译.格局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M].杨艳迪校华东师范出版社.
  [3][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钱仁康,译.杨艳迪,校.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4][日]属启成.名曲事典[M].人民出版社.
  [5]李维渤.西洋声乐反战概略[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6]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7]尚家骥.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东师范出版社.
  [8]王志雄.外国名曲名典[M].上海音乐出版社.
  [9]林华,钱苑.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0]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人民出版社.
  [11]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M].福建人民音乐出版社.
其他文献
虚拟仪器是当前测控领域的技术热点,它代表了未来仪器的发展方向。而Labview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虚拟软件开发平台。虚拟仪器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资源,本着“软件就是仪器”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具有大量“资料分析”,能够让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这方面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通过高中生物教材“资料分析”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理解能
微纳结构的衍射光栅器件,以其高集成度、高精密度的微型结构应用于许多现代的光学精密仪器或系统中。随着现代光电产业对啁啾脉冲放大系统、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等中微纳器件多
随着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移动机器人能有效地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下执行任务,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自主性得以提高。对未知环境进行探测建图并实时导航是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难点。
他是用轮椅承载着生命之躯的作家,在精神“上帝”——地坛的引领下,战胜了死神,超越了自我,因此,他虽然注定了不能像余秋雨那样进行“文化苦旅”,不能像周涛那样“旅牧长城”
摘 要: 汉语中的“好”字使用频率极高,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和词义也大不相同,因此译者在处理“好”字的翻译时,应巧妙地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使译文达到彼特·纽马克在语义翻译理论中所描述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在不同语境中“好”字翻译的巧妙转换,探究如何巧用各种翻译策略,使“好”字的翻译达到语义翻译理论所描述的效果。  关键词: 语义翻译 “好”字翻譯 翻译策略  1.引言  汉语中的“好”字使用频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Internet业务的普及,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业务形态逐步取代传统上以语音为主的业务,应用在无线视频系统方案、产品及业务监控等领域,客观视频质量评价成为
摘 要: 电大系统历经三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远程开放教育、非学历教育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规模及水平稳步提升,如何按照“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实现电大系统顺利转型并融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是目前电大人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难题。本文以英国开放大学的层级支撑体系为切入点,在解读其多样化多层次学习模式及质量保证模式的基础之上,以期对我国基层电大转型有所思考。  关键词: 英国开放大学 体系重构 启示  一、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