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运动技能与文化知识学习的关系

来源 :体育博览·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专业知识分析知识文化的学习与运动技能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前人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两者进行建模。寻找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条件。并针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条件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知识文化运动技能螺旋上升
  
  引言
  
  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近几年对运动技能形成研究越来越多,但都没有从其根本上着手去研究,所以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促进作用不够理想。而本文则正是从运动技能的形成的根本上去研究,剖析运动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寻找运动技能形成知识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1.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心理学原理
  
  运动技能的形成,生理学上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心理学为反应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生理、心理学原理相互对应形成了运动技能的三个过程。
  
  1.1泛化现象的生理心理原理
  这一过程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短时间的模仿练习形成一种不够稳定、准确的动作技能,对运动的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的一种感性认识。在此阶段由于人体对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的强烈兴奋,而大脑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呈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练习不确定出现泛化现象。
  
  1.2分化现象的生理心理学原理
  在较长时间反复练习过程中,个体对运动技能的深层规律有了基本的理解,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
  
  1.3巩固阶段的生理心理学原理
  经过更深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去控制而能做出动作来。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得很好,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
  
  2.知识文化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作用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理解能力,学习理论与策略,是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因素,而知识文化的学习对以上因素的形成以及作用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
  
  2.1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由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组成。精湛的教学技能指教师创造性的组织教材,有效的驾驭课堂,较好的使用先代教育技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景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娴熟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各方面比较全面。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一、迫切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尽快为自己填满智囊,因为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接受了新课程培训而不能很好的将这些新知识新理念内化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二、提高“教”的能力树立新的教师形象要求教师走出学校与其他同仁进行知识文化,教学经验的交流,观摩一些比较好的优质课认真思考其成功的原因与自己的不足。三、做好自我反思,积淀体育文化同时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当一种体育文化在学校被大多数认可,并得到体育教师的认可与推广,这种文化将推动学生对某种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的形成。例如中国的乒乓球、巴西的足球这种文化被人们接受后再在学校得到推广,体育文化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发现许多有着体育专长的人都是经常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体育大事,观看体育比赛,在这种文化氛围的感染下对体育产生兴趣,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运动技能就会很快被人们接受,这样的教学能力显然要求教师,首先不断的学习知识文化为自己不断充电,其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文化、教学经验不断的反思评价再学习,这样才可以造就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
  
  2.2学生的理解能力
  知识文化的学习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理解能力分为三层,一、表层理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视觉听觉(要求学生掌握文字字面意思)运动感知觉建立初步的运动表象,能够正确的理解体育专业术语这与坚实的知识文化学习是分不开的。当初步学习结束后人脑中就自然出现一个寻找适合迁移的过程,此过程是个体对已有的知识文化、运动技能与学习过程中寻找与正在学习的运动技能是否存在共同之处,所以有正迁移、负迁移等因素,同时容易动作上的多余与不规范。二、深层理解即理解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在学习知识文化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运动技能的深层表述,如动作技能生物力学原理、结构性特征,以及与动作技能有联系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不光可以理解一些生物力学一些概念原理与知识,还要知道运用这些原理的方法、条件与经验。其次这一阶段寻找迁移的知识文化,以及以往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等已经确认并开始影响到运动技能的修改,所以完成动作时多余与错误的动作开始慢慢减少。三、评价性理解是指吸收教师传递的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动作技术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动作技能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其他相关联的信息发展运动技能的能力。这一阶段心理上主要是个错误反馈的过程,不断通过反馈的错误信息来调整技术动作,从而形成稳定成熟的运动技能。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习的程度、运动技能的难度、认知结构。这三个因素中除运动技能难度本身以外,其他俩因素受到知识文化的影响,深度学习是产生迁移的一个重要条件,认识结构是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认识新事物的一种独有思维方法。而因素一技术本身的难度又与其他两个因素密不可分。
  
  2.3学习理论与策略技能对知识文化的影响
  学习理论与策略根据是否受意识控制可分为外显得学习理论与策略,内隐的学习理论与策略。
  2.3.1外显学习理论与策略是指人们有意识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等需要通过思考,并按照一定方式完成的学习活动。在现行课程课改主要提倡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知识文化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发现新事物的规律,自己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规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策略。很显然,知识文化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形成的这一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每个人特有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应用主要表现以提高个体运动 操作思维的敏捷性、运动记忆的及时与正确性、运动表象的完整与清晰以及运用相关策略的自我调控能力。学习策略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注重对操作与目标之间反馈信息的分析,不断对自己的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调整,适应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较快地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2.3.2内隐的学习理论与策略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指人们在不经意间,知晓并获得知识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内隐学习理论特性1、具有自动性:内隐学习会自动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2、抽象性:内隐学习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获得的知识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3、理解性:经研究内隐学习可以理解复杂的事物。4、抗干扰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5、高效性:当技能获得并且达到自动化程度时,技能的转换与提取具有高效性的特征。6、长效性: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在下意识层面形成,不易消退遗忘。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总是相辅相成的,内隐学习理论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与内隐学习理论有关的教育理论、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健忘症病人在意识明显受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学习动作技能,这意味着动作技能学习可以从内隐学习途径获得。Ammons等人(1958)也发现,通过内隐学习途径获得的运动技能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外显途径获得的技能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这个发现对于运动技能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知识文化学习对运动技能巩固与创新的作用
  
  3.1在此过程动作已经基本定型,由于外部条件如场地、观众,以及心理因素,学生有可能还出现一些动作上的不协调与错误。同时这一阶段理解能力的最高层次即深层理解开始发挥作用,在每次完成技术动作后学生首先会发现完成动作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大脑再由大脑思考解决。这样就要求学生要有发现问题能力,接下来要求学生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动态的看待问题,辨别出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能力,只有寻找到主要矛盾才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要有这样的能力学生首先必须掌握有关动作技能的全部动作要领,以及完成此动作技能普遍错误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知识,其次必须具备一定哲学知识与思辨能力。不要惧怕错误,要勇于面对错误,懂得发散、反向的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学生在学习已有知识文化过程中对知识文化不断积累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思维方式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逐渐确定下来的。
  3.2必须批判性的思考问题,不要以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对的,所有的动作技能都是最精良的,解决问题要具有创新性这样才有助新的运动技能的产生。例如跳高的发展历程,从跨越式到俯卧式到剪式再到最后的背约式,这一过程知识文化在里面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是人们对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力学不断的知识不断批判研究创新出来的成果,这就说明只有批判性的思考、解决问题,运动技能才能有不断地创新与提高。
  
  4.结论
  
  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程度的高低都与知识文化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通过查阅资料与教师指导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程度的高低与知识文化学习的这一过程进行建模,首先以一条无限延长且无限向内旋转组成的一个平面圆形来代表知识文化的储存量与时间轴线。圆形曲线之间的距离来代表学习过程的不断重复与重复周期。在这一圆形时间轴线上做出一条运动技能形成的曲线,即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的一个三维模型,为一螺旋波动上升模型,其中运动技能形成与上升的程度与平面的圆形时间轴线的面积即知识文化的量多少与学习的过程更新的周期成正比关系。
  
  5.建议
  
  运动技能与知识文化的学习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化,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注意用大众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其他文献
化学解题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就能迅速找到思维起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优化解题过程。现将有机化学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归纳如下。    一、有序思维  有序思维是指解答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或按照一定的线索和步骤去进行解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避免了只凭经验或盲目无序地解题,极大地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有序思维的典型体现。  例1 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