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角色转换法的教学探究与实践

来源 :黑龙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角色转换法探索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激发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目的,提升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效果.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学院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所有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一个班为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开展护理教学,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基础护理带教模式,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果发现,实验组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项目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护生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课程中具有可行性.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混凝土中钢筋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腐蚀机理及其腐蚀速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自然腐蚀条件下,钢筋腐蚀反应过程受阳极反应控制,采用修正的双向线性极化电阻公式计算其腐蚀速率.然而在通电加速腐蚀条件下,钢筋的腐蚀反应过程受电化学和浓差极化混合控制,通过拟合弱极化曲线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极化电阻.研究结果为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机理判断与腐蚀速率控制提供了参考.
通过引入适当的核函数构造权函数,运用实分析技巧研究一类半离散Hardy-Mulholland型不等式:首先,建立一个涉及多参数和多重可变上限函数的半离散Hardy-Mulholland型不等式;然后,探讨该不等式的常数因子为最佳值时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等价陈述,建立其等价不等式,刻画一类具有最佳常数因子的Hardy-Mulholland型不等式的结构特征.
从沉香中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作为SARS-CoV-2潜在阻断剂和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根据沉香已知的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ARS-CoV-2的3CL水解酶(3CLpro)为靶标,通过结合打分值以及与靶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获得沉香中具有潜在抗SARS-CoV-2活性的化学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共有6种化学成分可作为ACE2结合阻断剂,有4种化学成分可作为3CLpro抑制剂,且均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方式为氢键、
以悬钩子属植物托盘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托盘根中总多酚.通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托盘根总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托盘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50 min、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托盘根总多酚提取率为26.16%.托盘根总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069和0.346 mg/mL,表明托盘根总多酚具有一
对于咪唑喹啉衍生物(IQDs)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荧光光谱法、黏度法、热变性研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实验技术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咪唑喹啉衍生物Ⅰ以嵌插模式与CT-DNA作用,衍生物Ⅱ以沟槽模式与CT-DNA作用,且衍生物Ⅰ与CT-DNA的作用强于衍生物Ⅱ,而衍生物Ⅲ几乎不与CT-DNA发生作用.利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构建并优化3种衍生物分子模型,在HF/6-31G基组水平上进行计算,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大环C9位上的取代基对结合模式和强度起着
在Finemet合金FeSiNbBCu系列的基础上,设计了Fe75.9Cu1Si13B8Nb1.5Mo0.5Dy0.1合金铁芯,用于研究铁芯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Fe75.9Cu1Si13B8Nb1.5Mo0.5Dy0.1的工业化非晶合金带材在铸态下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真空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α-Fe纳米晶相.Fe75.9Cu1Si13B8Nb1.5Mo0.5Dy0.1合金的ΔTx很大(192K),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更好地调控纳米晶组织.对材料施加横向磁场热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有效磁导率(
以甲氧基三苯胺为电子供体,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体,咔唑为共轭π桥,通过三步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D-A-π-A-D型荧光化合物4,4′-[(7,7′-(9H-咔唑-2,7-)-二(苯并噻二唑-7,4-)]-二(N,N-二(4-甲氧基苯基))苯胺(DTB-CZ),并用1 HNMR、13 CNMR、MALDI-TOF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电化学性能、轨道能级和热性能,并与D-π-D型化合物2TPA-CZ1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初步探索了DTB-CZ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在PSC中的应用.研究结果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玉米芯基碳点(CDs),所制备的CDs粒径分布均匀,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Cr(Ⅵ)能选择性淬灭CDs的荧光,建立了以CDs为荧光探针测定Cr(Ⅵ)浓度的新方法,当Cr(Ⅵ)的浓度范围为2~80μmol/L时,CDs荧光淬灭强度与Cr(Ⅵ)浓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检出限可达0.98μmol/L.该方法应用于工业废水中Cr(Ⅵ)的测定,测得的结果与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
为了评价生物质果胶碱化改性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吸附性能,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豆腐柴叶中天然果胶,并通过碱化作用,制备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同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试验,考察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然后,通过分析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及酯化度,探讨其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果胶在pH 9的环境中碱化作用30 min时,可获得具有高效吸附水体中铜离子的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分别达到89.6%(0.10 g)和105 mg/g(0.02 g).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