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数学问题串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将提问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来,可将简单的问题引向深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激发学生深度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文章探究巧设数学问题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提问;问题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120-02
  目前,数学课堂有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只专注讲题,学生只埋头做题,师生之间很少以提问的形式进行互动。而提问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问题串通常是指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的一系列问题,可使问题更具探究性、层次性、创造性,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巧设数学问题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在预习中设置问题串,让学生思考相关知识
  在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主要内容、运用的主要数学思想、需要调动的知识储备、大概会遇到的困难。问题串的难度应是逐层递进的,这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可能,从而实现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的过渡、突破。例如,第一个问题锻炼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而第二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而不只是让学生进行表层的简单思考,如抄概念、看例题等。
  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串进行预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什么关系?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当这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时,学生就知道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就要将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对接起来,要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高、底角融入进来,要将角平分线、中线等概念与性质弄清楚。可见,通过这个问题串,教师将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过来,并让每个学生根据问题串不断调整思维方式,进行深度思考,只是不同层次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学生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沿底边对折就可以找出答案,就能发现两个底角之间的关系。有了这样的预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就不仅停留在什么叫等腰三角形的浅层认知上,已经在有意识地建构相关的知识网络。
  二、在互学中设置问题串,让学生深度探究问题
  互学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互學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学生在自己思考问题的时候,容易陷入误区或进入瓶颈期,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很难形成正确认知,突破自我。而互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持续地、高效地思考,进而深度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可见,互学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在互学中设置问题串,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更有层次感,知道先讨论什么,再讨论什么。
  还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为例。如图1所示,锐角△ABC的两条高BE、CD相交于点O,且OB=OC。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串: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对第二问的判断说出具体理由。很明显,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串旨在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并会运用,以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建构某类题目解题方法的能力。
  对于第一问,学生从条件“OB=OC”出发,推断出∠OBC=∠OCB,接着从BE、CD是两条高,推出∠BDC= ∠CEB=90°,同时列出OB=OC,于是得出:△BDC≌△CEB(AAS),∠DBC=∠ECB,最后得出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对于第二问,学生连结AO后发现有难度,就展开了集体讨论。有组员提出问题:假如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会有怎么样的结果?一组员回答:如果结论成立,那么∠DAO=∠EAO就会成立。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是否只要证明这两个角相等,就能证明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那么,怎样证明这两个角相等?是否可以利用第一问的结论?有的学生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如果全等,就容易了。在这样的相互探讨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解题方向,接下来就进行独立思考:从△BDC≌△CEB,得出 DC=EB,再从OB=OC,得出OD=OE,又从∠BDC=∠CEB=90°、AO=AO得出△ADO≌△AEO(HL),最后完整地得出结论:∠DAO=∠EAO。可见,在互学中,学生根据问题串,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数学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三、在展学中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实现认知转化
  展学环节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即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将获得的认知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渠道让学生展示自我,而问题串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最佳途径。在展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串可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还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为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设置如下题目。
  如图2所示:AB⊥BC,DC⊥BC,MA=MD,∠AMB= 75°,∠DMC=45°,求证:AB= BC。学生先从结论入手,发现既然要证明AB=BC,那么能不能连接AC,进而证明△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时,要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是不是意味着要证明两个角是45°?而学生思考到这一步,似乎卡住了,不知道下一步思考的方向。这时候,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情况,补充一个问题,从而让这两个问题构成问题串:能不能证明△ADC≌△AMC?于是,学生连接AD,从∠AMB=75°、∠DMC=45°入手,得出∠AMD= 60°,再借助MA=MD这一条件,推断出△AMD是等边三角形。继续寻找条件,从MA=AD、DC⊥BC、∠DMC=45°,得出△CD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推出DC=MC,根据“SSS”,自然想到△ADC≌△AMC。很显然,教师补充的问题有了结果。同时,学生还发现,因为∠DCA=∠MCA=45°,又因为AB⊥B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BC。完成这道题的解答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根据原来的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纸上画五个点,使任意三个点连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五个点应该怎样画?可见,问题串成为了教师与学生彼此交流的媒介。教师在展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串如果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并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语
  设置问题串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在预习中设置问题串,让学生思考相关知识;在互学中设置问题串,让学生深度探究问题;在展学中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实现认知转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流坤,董莉.巧设“问题串”增强课堂有效性——初中数学备考复习例谈[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2).
  [2]高英.初中实际情景性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19(24).
  [3]郭俊朋.“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
  [4]陈伟.“问题串”在初中数学章节统领课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03).
  [5]章礼满.串“问”为“链”,让数学问题绽放光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链”设置[J].中学数学研究,2020(02).
  Skillfully Setting up Mathematical Problem Strings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th Learning
  Wang Sen
  (Dingsuo Junior Middle School, Libao Town, H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Hai’an 226600, China)
  Abstract: Mathematics teaching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arouse students’ thinking. If ques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question strings, simple questions can be led to the depths, students’ thinking potential can be tapped,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to explor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depth can be stimulat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skillfully setting up mathematical problem strings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th learn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deep learning; put questions to; problem string; strategy
  作者簡介:王森(1985-),男,江苏南通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高效课堂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感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育模式,它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特色和情感特征的关键举措。文章分析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指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主要是挖掘教材情感元素,引入生活教学素材,构建美读教学,开展专题教学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
摘 要: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教师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文章以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为出发点,探究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以强化学生的过程性体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各学段的数学教学对接问题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影响各学段数学教学对接的主要因素涉及学期对接、学年对接、学段跨度对接的时间方面和教学配置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学校要制定整体教学规划,以此缓解学段对接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期;学年;学段;对接;时间;配置   中图分类号:G623.5;G633
摘 要: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之间既有相互交叉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基于STEAM教育的跨学科理念构建新型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弥补当前创客教育的不足,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更好地发挥STEAM教育的优势,使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创客教育;STEAM教育;融合;课程体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摘 要: 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可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层级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发散写作思维,下笔成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优化思维导图应用方式,创设适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情境,以此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文章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浅析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创新型课堂的策略,指出教师应在课前进行目标引领,课中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领启迪学生思维,在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完成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核心素养;万有引力定律;创新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1;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教师可通过课堂、课外、评价三条路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课堂的重点是学科、生活、职业,课外的重点是课外阅读、综合实践、生活磨砺,评价的重点是科学合理。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路径;课堂;课外;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摘 要: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明确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并通过分层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发挥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以此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目前,生物课程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存在教师的认识不足、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少共鸣等情况。因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挖掘课本素材,营造课堂氛围,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充分利用实验,以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观念;素材;氛围;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小组合作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探究活动。文章分析翻转课堂、小组合作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探究基于翻转课堂的小组合作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前预习阶段教学设计、优化课中教学实践设计、优化课后拓展作业设计,以此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策略;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