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商科教学的创新性改革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的支持下,数十对中英院校围绕“就业与创业”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且持续的合作。中英高校的深入合作孕育出了许多学术成果,也催生出了极具创新性的国际合作模式及学校教学改革。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在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合作项目的中期就根据双方的合作调研结果在学院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商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冯伟哲副院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合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合作所催生出来的创新性教学改革。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它历经105年的风雨,已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农学、生物学、资源、动物医学、食品科学等强势学科与全球众多的著名高校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09年,在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Prime Minster Initiative2,PMI2)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以下简称国际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一道,共同翻开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与创新的国际合作新篇章。
  
  一、中英双方合作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
  
  1. 关注教学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以往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强势学科上,主要的合作形式是科研合作。在PMI2的支持下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合作的项目则是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次与英国院校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角度开展的高层次国际合作研究,并通过研究促进深入的教育合作。英国政府对这个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这也是国际学院自1995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承担由英国政府支持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高层次国际合作。
  国际学院以经济、管理、金融、传媒等学科为特色,主要培养面向企业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作为这次合作的中方代表,国际学院进一步延伸了其与业界的密切关系,同时结合提高就业能力这一项目主题,对我国商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2. 在中英两国深入企业界进行平行调研
  双方围绕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企业视角在中英两国进行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深入调查和比较。冯伟哲提出:“双方开展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非常重要。就业是一个经济相关问题,关乎国家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总结我们多年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做得不足的地方,并通过国际比较,吸收英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经过前期大量的文献研究,研究小组了解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和成功案例报道,并通过两次系统的讨论制定了研究计划。研究小组面向中英两国40余家服务型企业的管理层,平行开展了半年左右的深入调查研究,剖析两国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要求以及评价方法。通过前期与企业人力资源、营销等部门负责人的深入访谈,研究小组获得了大量一手信息。通过对这些基础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比较,研究小组归纳出企业要求学生所必备的就业能力的核心项、子项、各项内容描述和重要性排序,然后将初步研究结果反馈给被调查者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获得众多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共同要求。
  对此,冯伟哲说:“学生就业就是面向企业,因此就业力的内涵不应该是单纯由学校来定义。大学培养人才是多口径的,不但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社会的变革者和领导者,还培养高层次的管理、行政人才,也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只能描述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人才所具有的特征,让用人方提出对就业能力的准确描述更有说服力。” 尽管不同企业和不同岗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关注点有一定的差异,但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反映出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企业界的要求正是用于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思考
  
  项目进入第二年,合作双方开始思考如何在这个阶段根据前期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冯伟哲指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实证调研的发现凝炼成学术成果;二是把研究成果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根据社会对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术成果方面,中英双方已经正式发表了四篇关于学生就业力的市场调研成果论文。双方在调查中国企业的基础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就业市场认可的商科学生在中国服务业中就业能力调查》(An Investigation of Market Perceived Employability of Business Students in China’s Service Industry)的论文,于2009年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列为该校当年以中国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宣读论文。另外,论文《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营销教育研究》(Employability and Marketing Education:Insight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入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营销学会年会(ANZMAC2010)论文。
  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方面,国际学院将企业对人才就业能力的要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进行了对照,找到了企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
  调查显示,在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关注的学生就业能力中,关键性能力依次为:执行能力、沟通能力、个人品质、工作进取心、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次关注个人品质、沟通能力、执行能力、专业知识、进取心和适应能力;财务部门依次关注自学提高能力、思考和分析能力、执行能力、个人品质、英语水平、沟通能力、工作进取心和适应能力。
  “这反映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所调查的行业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受企业的重视程度排位都不靠前。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校书本知识无用,其实据我们的观察,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相对来说执行能力较强。因为优秀的成绩本身也是执行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但反过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现出较强的执行力。调查所反映的这个现象不是说企业不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而是它们并不把考试成绩作为人才考评的重点。”冯伟哲说。调查所反映出来的企业实际需求对我国商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仍旧比较紧缺,因此考试一直是主要的评价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很多学生可能形成了围绕考试学习的习惯。冯伟哲说:“我经常能听到学生说正在学习英语四级、雅思、托福。他们不说学习英语,而是说在学习某种考试,这很能说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应该首先引导学生不要以考试为导向去学习。”
  调查引发的另外一点思考是,商科教学如何平衡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和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实践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工作能力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看成是学生能力的三个维度。它们应该保持平衡的关系,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过多强调一个方面,必然会占用其他两方面的教育资源。
  在与普利茅斯大学合作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英国大学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英国的教育体系中有A-Level课程①和预科课程,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这些课程。冯伟哲说:“大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初、高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在进入对自己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大学教育之前,学生应该有一段了解、思考和决定的时间。”英国学生在A-Level课程阶段,可以选择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自主选择去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有的学生甚至会去国外打工,或参加一些国际性机构组织的活动,到发展中国家去做义工,以此开阔眼界,了解世界;还有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个人能力和兴趣尝试从事学术研究,到大学去了解学术的发展,亲身体会进入学术和科技领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之后选择人生道路时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国在这方面则比较欠缺,高中毕业生很少有机会充分认识哪些方向、哪些学习内容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这造成了我国很多学生在对所学专业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理论学习。
  此外,我国大学教学现在的常规是先讲授理论,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再进入工作领域开始实践。这种学习过程是由理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感性认识。但这却并不一定符合学科的学习规律,冯伟哲提出,商科中的很多理论要么是从其他学科借鉴而来,要么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所以在学习这个学科时,帮助学生先对学科产生感性认识非常重要。
  
  三、调研成果促进了商科的创新性教学改革
  
  中英双方的合作调研发现也让国际学院重新审视自身的学生培养目标,重新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结合调研的成果,学院开展了“知行合一”商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该项改革将 “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具体落实到了商科专业基础教学中,是对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情境教学模式展开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改革富有创新性地将商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项目实施、电子平台辅助学习、分析研究、表达能力训练等融合起来。
  1. 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商科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遵循线性模式,即从基础介绍开始,然后到深入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实习和应用掌握的学习顺序。直到最后,才通过实习和应用掌握阶段融合不同体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造成学生孤立地学习知识体系,同时在实践知识、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得到的培养比较薄弱。商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个人的实践知识、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对于其未来就业十分重要。很多商界精英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实践知识和能力,而并非单纯懂得商科理论。在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中,实践性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大都集中在学生临近毕业这段时间,同时多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时间滞后、效果差,这也成为了商科学习的软肋。”
  据冯伟哲介绍,国际学院的这次改革从基础课程教学入手,吸收了英国商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很多先进理念、方法和经验,创建了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情境教学条件和环境,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教学模式方面,国际学院一改以往商科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入手,边实践边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让学生一看、二做、三想,最后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在国际学院目前设计的教学模式中,知名企业的经理到课堂讲授企业案例是先导,随后引入与企业案例相关的小组项目实践,让学生小组完成真实的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调研报告,或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等。同时在小组项目实践过程中穿插开展理论学习,促进学生从对案例和实践的感知上升到理论认知,通过项目实践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教学模式。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企业案例给学生的小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行业和专业背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真实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项目情境开展实践。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和深挖案例,深入了对案例的理解,能够获得一些实践经验。随后,学生带着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去寻找理论的指引,这为他们提供了将新学到的理论立即投入于应用的机会。企业案例真实展示了理论应用的多样性,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理论,同时抽象的理论又为学生提供了分析归纳企业经验的工具,使理论与经验得以互相印证。
  学院还专门申请了基金,重新设计了教室的布局,将两个常规教室改造成示范教室,为学生模拟出企业管理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环境。学生在示范教室中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信息检索、小组讨论、大组研讨、小组汇报、理论学习、项目报告书写等学习和实践活动。
  2. 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国际学院还重新确定了教学内容。在商科基础课程教学中,整合多元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国际学院将教学内容描绘为一个具有三个维度的立方体,这三个维度分别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其中,实践能力是指贯穿于第一、二、三产业和知识经济产业的案例学习、项目实践、企业调研、实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接触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运行的感性理解和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主要是指现代人才所应具备的通用素质,如调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报告和演讲能力、自主学习和知识探究能力、小组协调和沟通能力及组织领导能力;而理论知识则是指通常商科教学所覆盖的各个核心理论体系。
  国际学院的教学改革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以实践项目为载体,根据项目周期来划分时间,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三项内容分别分产业层次、分能力培养侧重、分理论学习侧重逐一展开进行,并在后续的项目实践中巩固前期的培养效果。“我们将20周的教学实践分为4个项目时间周期,每个项目5周时间。例如,我们在第一个项目实践周期学习的案例是一家大型国有农牧企业的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项目实践为调研第一产业领域的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学生分组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企业战略;能力培养集中在撰写学术研究报告的规范、商务调研方法和演讲练习等。”冯伟哲介绍说。
  在“知行合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以学习企业案例和实地参观、与企业家座谈的感性认知为引导,以完成相关调研和企划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力的主动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为完成小组项目而进行调研、计算机数据分析、汇报和演讲、自主学习和知识探究、小组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各项相应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3. 创新评价手段,做好教学配套工作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带来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有企业经理人主讲的案例教学公开课、实践小组导师指导的小组项目实践课、小组学习进展研讨课、小组项目汇报公开课,还有专业学科教师主讲的理论学习公开课等。学院也相应调整了考核方式。在传统期中、期末考试和论文等终结性学习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了课堂测验、学习进展研讨评估、小组汇报评估等形成性学习评价手段。小组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讨论、报告和演讲等这类实践学习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陈规俗套。
  国际学院的这次教学改革还根据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组建了一个教师团队,由10名国内外教师组成,他们分别来自商业研究方法、战略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术英语、商业分析和计算等领域,协同完成综合性极强的商科专业系列基础课程教学。
  此外,学院还开发了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冯伟哲介绍说:“我们开发了教学指导系列参考书、教学辅助电子平台和教学案例等。不仅为教学提供指导,为师生提供网络交流互动平台,还为学生与国际一流公司的高管建立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国际学院开展的“知行合一”商科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通过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通过项目实践提高了综合能力。教学以涉及企业实际问题的小组项目实践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重要的商科基础理论学习、探索研究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等基本能力培养融合起来。
  冯伟哲副院长也坦言:“虽然这次调研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但正是在PMI2的支持下,中英双方开展的深入合作研究,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编辑:邓明茜
其他文献
数 字    伊朗128万学生参加全国高考女生热情超过男生  伊朗今年的全国高考在7月1日~3日举行,大约有128万学生报名参加了考试。高考科目分为5大类,分别为数理、人文、社会、外语和艺术。考生根据所报的不同大学和专业,选择参加不同类型的考试。伊朗近几年大学的录取率都在50%以上,在校大学生的女生比例高过男生,达到66%左右。许多伊朗女性上大学是为了争取自身权利,提高自己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女
2010年7月6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位于安大略省滑铁卢市的佩米特理论物理研究所会见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大师、剑桥大学教授、佩米特理论物理研究所杰出研究员霍金博士,并代表加拿大政府宣布正式启动“加拿大班廷博士后奖学金项目”(Banti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 Program,BPFP)。这一奖学金是以加拿大著名科学家、胰岛素的发现者、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班廷博士的名字所命名
一、2009年西班牙“孔子学院奖学金”招生情况概述    由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的“孔子学院奖学金”是为了鼓励世界各国学生、汉语教师来华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化。去年4月中旬,中国驻西班牙使馆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奖学金相关信息和申请办法,同时向西班牙70多所大学、3所孔子学院、亚洲之家和汉语教师、汉语桥比赛参赛者、汉语爱好者发布了有关消息。西班牙的汉语学习者及汉语教师热情高涨,纷纷致电或致信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教
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近日公布的文件称,俄罗斯联邦将筹建统一的学位证书和职称证书数据库。  该数据库将包含1960年以来颁发的毕业文凭的相关数据。据估计,要将过去所有学位证书全部录入到统一数据库需要约10年的时间。而新颁发的学位证书应在证书颁发之日起60天内录入到数据库。  在俄罗斯,假文凭屡见不鲜,文凭造假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和网络。在地铁站口、马路边,经常可以看到假文凭的广告和代理信息。虽然文
一、GESCI概况  全球数字学校和社区计划(Global eSchools and Commmunities Initiative,GESCI)是一个非营利技术援助组织,总部设在肯尼亚内罗毕。GESCI由联合国信息通信技术工作组(UN ICT Task Force)于2004年在爱尔兰都柏林出资成立,为专业人士、领导人以及机构组织在教学、学习和创新中整合ICT提供能力支持,旨在创建一个大众的知识
人物简介:苏智欣(Justine Su),女,美籍华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CSUN)教育管理学教授、中国所所长、大学国际项目总负责人。曾在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主修英语专业,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外事局任职3年,之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教育政策学硕士和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利
数 字    中国超越印度成为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根据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已达12.8万人左右,是美国大学校园中外籍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个数字比2009年的9.8万多人增加了约3万人,增长率为30%。  过去几年以来,印度学生一直是美国各大学校园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这个现象到了2010年为中国所取代。而长期以来占美国外籍学生人数首位的印度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2年6月22日报道,横滨国立大学当日宣布,2015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将有一成学生须赴国外留学半年。此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这也是日本高等教育界的首次尝试。  横滨国立大学表示,参与该计划的对象为4年制本科新生(招生人数1662人),人数比例为10%。学校将根据学生入学成绩、留学意愿、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选拔。留学生将前往亚洲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008年3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刊登了英国高校工资情况。在2004-2005学年度平均36 535英镑的基础上,2006-2007学年英国高校工资平均上涨12.6%。教授的工资达66 282英镑,高级讲师和研究员的工资达44 916英镑,讲师的工资达36 489英镑,课题研究员的工资达30 161英镑。  英国四个地区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一,苏格兰地区教授平均工资为66 683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