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工程预算控制问题的思考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投标、考核企業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工程预算; 问题分析; 应对措施
  一、前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提高建设工程造价、正确反映工程设计经济的合理性对核实工程造价、节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意义重大。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和编制办法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和生产耗费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时期的定额和编制办法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施工工艺材料等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定额和编制办法并非一成不变。目前建筑工程预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为因素对临时工程的编制影响很大。编制办法中,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是用公式计算的。它对每个工程来说不一定都适用,而且随着施工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施工期人数会相对减少,这些可变因素会使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与建筑安装投资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仅凭一个简单的公式难以涵盖,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投资失控。因此在概预算编制中,应按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数,计算临时房屋建筑面积及室外工程总量,再按相应的定额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造价,以避免公式计算带来的误差。
  2、人工工资低于其他行业,其他费用擅自另行报价。目前跟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人工工资偏低。随着国家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市场价格体系的影响,建筑行业的人工工资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否则,过低的人工工资水平会严重影响建筑行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监护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难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费率的档次应根据工程类别、地区特点、所有制性质、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等作出适当划分,这样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向国际惯例靠拢,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3、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需借用部颁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建筑企业造成一系列的不合理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管理。
  4、间接费中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的计算方法易引起工程造价失控。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中,仅仅针对有限的几种材料基价作了规定,其价差不用于计算间接费用。而实际工程概预算中涉及到的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规定的材料外均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中。因此,材料费的增减成为计取间接费用的主要因素,材料费愈多,间接费愈多。由于材料价格深受市场经济及国家政策性调价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相差较大,加之部门利益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过高或过低,因而影响间接费的准确性,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有关部门应广泛搜集材料价格信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建筑企业至少每半年通过互联网发布一次材料价格上限或建筑工程调价系数。
  三、建筑工程预算的控制策略分析研究
  健全的制度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健全的制度为成本控制扫清了障碍,使成本控制在实施中有规可循,避免了混乱无序的局面。建立健全的制度就要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加效益,这是企业追求的根本。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可使员工充分把握工作重心,将精力放到所需之处,有利于集聚全体员工的正能量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材料管理,杜绝材料浪费。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材料的成本。材料是施工的基础构成,是工程的必需品,加强材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的重要意义。在引进材料时,要进行科学的竞标机制;在采购材料前,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确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材料使用时,要限额发放避免材料浪费与不合理使用,加强材料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在施工结束时,做好收料工作,做好材料使用情况登记,杜绝材料丢失。加强技术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增强科技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技术交流沟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使其更好的为己服务。其次,企业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管理没有竞争容易导致垄断产生,垄断性的管理会极大限制管理的活力与积极性,不利企业健康发展。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近年来,由于市场调节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调整,人工费、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立责任管理制度,健全成本预算机制。项目经理对项目成本负有全部责任,经理可将这些责任进一步细化为若干组成部分,责任具体到部门或个人,这种责权分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处,这样在责任事故发生时也有利于查明事故责任到人,有利于成本控制与管理。工程开工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工程所需的各项资金进行科学预算。建立工程预算机制对工程的总成本控制、总资金需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工程预算要保证客观性与准确性,避免对企业形成错误诱导,以便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作用与规划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海英.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几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 蓝钥匙.建筑工程预算经验心得体会[J].重庆建筑,2007.
其他文献
随着浸油行业的飞速发展,浸出制油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而与之相配套的操作标准和安全规范,却始终滞后不前.就精炼工序而言,由于新项目和新设备的不断上马,精炼车间的火
摘要: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方式,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工程设计;造价管理;分析  每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始拟定建设到工程竣工结束,都经过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以及工程验收阶段。工程造价与每个阶段都联系的很紧密。特别是工程设计阶段,
从人类的发展史上来看,人类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如今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一股强大的技术洪流正在席卷世界,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步伐不断的深入,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如何上好这门学科,真正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这是每位思想政治教师应深思的问题。关键词:思想品德;语言感染力;更新观念;新颖性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领头羊,是摆在所有学科的前沿,是其他学科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素质的基础。是
铜人是同仁堂的镇堂之宝,在同仁堂的总店摆放着一个铜人。这个铜人,比真人略小,周身刻满了人的十四经,三百六十多个穴位。每个穴位上有一个针孔,旁边刻有该穴位的名称。据说,
作为准格尔盆地中的重要气田,克拉美丽的平均井深能够达到3700~4000m。针对其进行地质特性的研究,形成对应的技术配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改善克拉美丽气田开发的重要方面,它可
谈起潇洒,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流行的一首老歌:“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它之所以为人们传唱也许确实道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真谛.然而我
期刊
引言20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但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机械文明在帮助人类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毁灭着人类。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人类的生活家园,更
利用物性测定仪测定分离蛋白的凝胶性,并与传统方法比较得到理想的结果,为生产企业实施质量监控提供依据,同时,为国内企业开发应用物性测定仪提供借鉴.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老文学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人民作家,本刊老主编胡正同志,因病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