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的、实施和特点进行了阐述,结合作者的理解和在实践中形成的初步经验,论述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能模式及各自的特点,提出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可以选择“企业订单”式和“行业共建”式,前者是在高年级遴选组建班级,后者是直接列入招生计划。所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对高校相关专业特别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型国家
  作者简介:吴江(1974-),男,江苏建湖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郑莆燕(1972-),女,陕西宝鸡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项目编号:J51304)、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1301)、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003-02
  
  “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培养出真正卓越的工程师,是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课题。美国提出了“2020年的工程师教育计划”,德法等工业发达国家也都有很完备的工程师教育体系。而我国则开始起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将继续保持较大的工程建设规模,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从跟踪走向领跑,这一切蓝图都要靠工程科技人才去实现。近年来,产业界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呼声渐高,无论是实现安全生产,还是提高产品质量;是推进节能减排,还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国家培育出足够数量、能够面向生产一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1]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由来与启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有关高校提出申请、专家组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经审核,2010年6月中旬教育部发出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标志着该计划正式启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日前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描绘了这样的蓝图。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将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0%,全日制工科研究生将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0%,实施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涉及19个专业类别。笔者所在单位上海电力学院也榜上有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其入选的专业之一。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层次、标准与特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在工科进行实施,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计划的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的培养计划三个层次,培养体系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国际标准对参与专业进行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调整后续的工作,不合格的要退出计划。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和要求,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生在读期间需要保证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学校培养计划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培养工程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教育部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原则,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等五方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为更好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对该培养计划提供支持,如对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在推荐生名额安排上重点支持专业学位;支持高校按照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求,改革相关专业教师的激励、考核及职称晋升机制;支持相关企业开展在职技术人员培训,协助企业掌握新技术;参与计划的企业依据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享有优先聘用权等。另外,工程教育还将从高等教育阶段“向下延伸”,中学将有懂得工程技术的教师,有望开出工程技术选修课程。[2]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1.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安装、生产运行检修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力建设与生产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规划,本专业坚持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以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以相关企业为依托,对接电力生产与能源行业,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定位于培养具备扎实电力生产与能源技术理论知识和过硬电力生产运行实践能力,具备电力设备运行检修等方面知识的“专业理论+工程实践+创新与市场开拓能力”的应用型电力生产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有效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语、电力生产运行操作技能,具备工程意识。
  2.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为更好地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需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培养模式,可以考虑通过两种方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一是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读学生,如三年级学生中报名选拔;二是列入招生计划中,设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
  第一种方案可以称为“企业订单”式。即学生准入机制。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学生自愿报名,设立相应的报名条件,如从本专业在校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要求学习成绩优良、英语和计算机达到一定要求,并满足企业联合培养的其他要求等。为更好地与现有培养计划对接,可以设立学分折抵制度,如企业课程与四年级专业选修课程折抵;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折抵等。毕业设计由企业出题指导,在企业完成。同时,设立淘汰机制,如不能达到校企联合培养要求的学生,自动退出卓越工程师班,纳入本专业非卓越工程师班学籍管理等。
  第二种方案可以称为“行业共建”。根据学校对行业中的企业或企业联盟人才需求的掌握情况,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人数或班级数,列入新生招生计划中,设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培养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执行,学籍管理按学校规定执行。在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处理,遵循招生规律,尊重考生意愿,如果招生人数不足,可能需要从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调剂学生,同样遵循招生章程,同时在后续的培养中也应遵循学校统一的学籍管理和退出机制。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完成“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校颁发的“卓越工程师计划”证书,学位证书按“授予学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在模式的选择上,是先在个别方向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在高年级进行遴选形成班级,并建立相应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退出机制,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在新生招生中逐步铺开,还是根据学校特点和与行业企业或企业联盟的结合程度,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直接列入招生目录,可以根据学校和行业的特点进行选择。但笔者建议应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是否整个专业全部列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决定。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质量,在管理体制上,由学校相关学院和企业共同担任主任的“双主任制”院务委员会领导,院务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定期总结交流,互通信息。合作双方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由院务委员会、相关人员参加。双方可就企业实践环节中的经验及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广泛、深入交流。同时建立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制度,明确两者分工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最好能做到学生进厂与教师下厂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促进教师到企业的锻炼学习。积极建立校内校外两个培养基地,计划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校内校外培养基地来完成,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在企业完成,场地亦由企业提供,同时积极拓展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地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引进方面,应考虑学术水平与工程水平并重,支持工科专业引进具有五年以上大型工程经历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工程经历丰富者。拟纳入“卓越工程师计划”师资队伍的教师,或者到企业聘请(即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学校主讲教师)或者学校教师参加各类电力特色培训项目后纳入,培训项目包括电力知识讲座、电厂仿真、下电厂锻炼、到电力试验研究院锻炼等;支持工科教师选择国内外企事业开展进修活动。
  为了促进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学校应制定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院系教师到厂实践的管理条例,规定青年教师(如45岁以下)每几年(如3-4年)要有一次去企业实践,对在企业锻炼并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时优先晋升、聘用的资格。同时,学校应责成并积极支持相关学院建立校内外师资培养基地,为师资培养打下基础。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应将加强教材建设纳入师资培养计划,教材由企业(行业)指定或校企协商重新编写,学校制定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措施,安排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学习,进一步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并合作撰写教材、选择现有相关培训教材,促进教材编写等建设工作,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
  4.培养计划的实施条件
  为了能够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除了积极争取主管教育部门的支持外,学校需为实施该计划的相关专业提供相应支持,特别是师资考核和基地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学校需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并且出台有关政策协助学院联络实际可操作的双赢的产学研联盟;在经费和考核机制、职称评审上给予倾斜,激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学校需要牵头与相关企业、行业或企业联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师资培养基地。
  5.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效的评价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在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提出的,是要为国家各行业培养真正卓越的工程师,其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很多年的发展,所以建立相应的成效评价机制尤为必要。目前教育部正在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制定中国工程人才培养通用质量标准,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来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相关专业也应逐步建立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应的成效评价体系,其中最关键的评判标准应是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基地、教材建设等诸多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并在学校层面积极筹建培养基地、实施倾斜政策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相应的成效评价体系等。在培养模式上可以选择“企业订单”式,在个别方向上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在高年级进行遴选形成班级,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在新生招生中逐步铺开;也可以选择“行业共建”式,根据学校特点和与行业企业或企业联盟的结合程度,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直接列入招生目录。
  
  参考文献:
  [1]郑杨.卓越工程师培养恰当其时[N].经济日报,2011-02-26.
  [2]陈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 中学有望开工程技术选修课[EB/OL].东方网,2011-02-23.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总结了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优势,指出了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落实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实践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吕庆华(1976-),女,安徽寿县人,南京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郭智勇(1965-),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马克思
期刊
摘要:文化趋向多样性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抑浊扬清,趋利避害,大力培育当代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文化趋向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韩才喜(1983-),女,湖南邵阳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跃飞(1958-),男,土家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期刊
摘要:志愿服务在我国产生和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展开研究,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专业特色服务、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拓展志愿服务的社会空间、实施激励机制、加强保障等措施,以推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对策  作者简介:黄继辉(1983-),女,河南周
期刊
摘要:单片机课程设计是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三周时间让学生从汇编语言编程、基于Keilc51的程序编译调试、基于Proteus和Keilc51的电路仿真联调、用面包板搭接电路、程序烧写、硬件联调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掌握用单片机实现各种实用电路功能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受到现代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获得从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工
期刊
摘要:“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有很多,形式多样,现结合“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探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技能和就业机会的新方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寻找新途径。  关键词: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环节设计;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焦学辉(1963-),女,吉林榆树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期刊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但以前在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和实验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实验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尝试,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主体作用;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顾佳丽(1980-),女,辽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课程设置情况、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情况、毕业生反馈情况等内容。通过对调查问卷回收整理,对调查问卷各项目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得出结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安全工程;教改;调研  作者简介:赖艳萍(1981-),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讲师;吕建(1977-),男
期刊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其中,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缺位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弱化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红色网站平台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作者
期刊
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保质保量地开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地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强院之路。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坚实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
期刊
摘要: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译员应努力脱离原语语言形式,关注原语话语的思想或内涵。因此,在口译记忆与笔记训练中,训练者应努力脱离原语语言形式,结合语境理解原语话语的交际意义,记忆或记录原语话语的思想或传递的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口译训练。  关键词: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口译笔记;口译记忆  作者简介:潘学权(1970-),男,安徽怀宁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谢贤德(19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