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响了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暖风阵阵,冀中大地春意盎然,嫩黄色的柳树枝条随风摆动,绿油油的麦苗欢快地跳着集体舞,太行山东麓滹沱河畔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灵寿县三圣院乡同下村的村干部郑银海,兼任着村里大喇叭的信息员,别看他快六十岁的人了,天天高兴得像个小伙子。他说:“自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2008年给俺们村安装了扶贫大喇叭,等于把农业科技专家送上了门,驻进了村,种地省钱又省心,脱贫致富梦成真。”
  郑银海边说边掰起手指头算起了账:“俺们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847户、3844人、4050亩耕地,主要是种植小麦和玉米,祖祖辈辈按传统的习惯种植,两季收成加起来亩产不超过1500斤。可现在按大喇叭教的办法去种植,两季收成亩产早就超过2000斤。不但产量高了,成本还低了很多,就小麦来说吧,过去每亩种子用40斤左右,现在少了一半;过去施底肥二胺,中间还要追施尿素和碳铵,现在只施一次复合型缓释肥;过去至少浇五遍水,现在只浇三次,这样一多一少,俺们实际收入翻了一番。2012年俺们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5000元,农民富了,村容变了,俺们村还被省里评为小康先进村和生态文明先进单位……”
  大喇叭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笔者带着疑虑决心深入到百姓中探个究竟。
  耳旁风常吹
  提起扶贫大喇叭,还得从头说起。
  2006年,80后小伙孙钊从河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了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大地种业公司,负责向贫困地区推广种子销售,进村入户给群众讲述优良种子的好处。可眼下贫困的农村年轻人不多,从事的活动也五花八门,费不少劲也很难把农民组织起来,就是组织了几十号人,孙钊扯着嗓子讲半天课,有的农民还是没听懂。后来孙钊发现个别村的村委会有大喇叭,他就借助大喇叭讲课,效果好了不少,这个事对他启发很大,如果能在每个贫困村都按上大喇叭,该多好啊!
  回到公司,孙钊经过几天的调查了解写了一个《农村扶贫大喇叭技术服务设想方案》,顿时引起部门经理曹宗义的兴趣,马上批给了分管种业公司的农科院副院长吕国朝。作为从贫困县长大,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小麦研究的专家,吕国朝看了建议方案,眼睛一亮很有同感,他马上把孙钊叫了过来,详细了解情况后在报告上做出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技术设备调研,先试点再推广”的批示。并嘱咐孙钊一定要先调查好,没有可靠把握不能拿贫困农民作试验对象。
  有了领导的支持,孙钊像一匹长了翅膀的骏马,以极大的热情马不停蹄跑到了山东、江苏、安徽萧县调研学习,很快完善了方案。并订购了设备。
  方案有了,没有资金怎么办?几个人一商量,决定以个人集资的方式先干起来再说。当时孙钊每月的工资才800多元,参加工作时间又不长,手里基本没有积蓄,想来想去想到了跑过运输的舅舅葛春来可能有点积蓄。他连夜赶到几百里外的阜城县舅舅家,说明了情况,舅舅知道这个平时连糖葫芦也舍不得买的外甥是个干事的材料,二话没说就借给了他三万元钱。吕国朝和曹宗义也各自拿出了几万元。迫切期盼科技兴农的县农业局局长张清鹏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找到吕国朝,表示愿意拿出五万元支持这个工程,条件是先在灵寿县搞试点。
  2008年8月22日,石家庄地区骄阳似火、酷暑难熬。首批安装40个村扶贫大喇叭的启动仪式在灵寿县召开了,孙钊带着山东济宁厂家的技术员,灵寿县农业局也派了工作人员高庆发,几个小伙子在启动仪式的掌声中,爬上同下村村委会的电线杆安装了第一台大喇叭。从此,灵寿县方圆百里村庄的电线杆上、水塔上、楼顶上、移动铁塔上……都留下了孙钊和伙伴们的汗水和身影。吃地摊、住农家,经过20多天早起晚归的奋战,40个行政村的大喇叭安装完毕。
  9月16日,大喇叭响了,沉静的山村从来没有这么高分贝的音符,鸟儿被凉得四处乱飞,孩子们好奇地跑到大喇叭下抬头仰视,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大娘、老大爷也急切走到近处看热闹。大喇叭响了,但它到底是干啥的?多数老百姓搞不明白,起初也就是听个音响,看个热闹,可时间一长,他们慢慢听出了点门道。原来大喇叭定时播放,每天响三次,早晨七点播放“农业科技之声…‘相互转告(免费播放供求信息)”和气象信息;中午十二点播放“生活365(健康知识和生活小窍门)…‘娱乐小天地”(免费点播歌曲)、气象信息;下午六点播放百姓身边的事(政策、致富典范、法律、孝敬老人、好人好事和教育孩子等)、有问有答(百科知识)、气象信息等节目,每次播放时间为20分钟左右,向农民提供科技、致富、气象等信息20余条。无论是在路上、田间地头,还是在家中闲坐或带孩子做家务都不影响收听,声音传播多远,就有多远的农民接受到科技信息。农民们发现扶贫大喇叭说的都是自己关心的事,身边的事,越听越亲近,都说大喇叭像身旁的风,天天吹,天天响。
  北洼乡党家庄村是2008年首批安装大喇叭的村。村里有个叫贝全喜的养猪户靠着繁殖小猪崽儿卖钱,2008年底他家的十几头母猪先后下了小猪,可把贝全喜全家乐坏了,当时虽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但全家人跑前跑后忙得直冒汗。然而转眼,让贝全喜喜不起来的事发生了,十几头老母猪接连下了近百头小猪,可是奶水不足,饿得小猪直叫唤,靠人工喂奶又忙不过来,小猪嘶叫的声音像是撕咬着贝全喜的心,让他急得屋前屋后团团转。正在这时大喇叭响了,当天讲的恰好是如何治疗母猪奶水不足的小偏方,贝全喜顿时感到喜从天降,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认真听完了广播,然后按大喇叭讲的催乳办法取来了2个新鲜胎衣,切碎煮熟加入饲料中分2-3次喂养。神奇的是,不到两天,少乳的几头母猪奶水都逐渐多了起来,小猪仔都能吃饱喝足了,个个高兴得在猪圈里撒起了欢。贝全喜兴奋地逢人便说这大喇叭天天响,平时只是听个热闹,了解个天气预报啥的,没想到关键的时候还真的帮了大忙,比及时雨还及时雨呢。
  扶贫大喇叭在灵寿县40个村的试播,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采取的是定时播放的方式,带有强制性和灌输性,但是广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更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因季节而播,因需要而放,凡安装了大喇叭的村,慢慢地对它都有了信任感和依赖感。   北洼乡南湖村67岁的朱老藏是个老党员,最近几年靠着街口开办了一个农资小门市。村里安了大喇叭以后,就把控制台设在了他的小门市里,他还被聘为大喇叭农技信息管理员。过去在农村有句老话,“庄家活儿,不用教,人家咋着咱咋着”,但朱老藏说那老一套早就落后了,现在村民最信赖的是大喇叭说的。“有一天俺们村修变压器停了一天电,大喇叭没响,好几个人跑来问我,怎么大喇叭不响了?星期日休播时,也总能接到‘为什么今天不播了’的电话。农民听众从开始的不愿听,到现在愿意听,很想听,一天听不到大喇叭响,好多人就像丢了魂似的,扶贫大喇叭已成了俺们老百姓每天离不开的三顿饭,越吃越香甜,滋味越美满”,朱老藏说。
  及时雨常下
  “农民吩的就是我们要千的”,石家庄市农科院扶贫大喇叭工程在灵寿县农村试播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扩大试点的积极性。此举也很快赢得了市农业局刘占军局长的高度重视。专门指派科教处长邢东海积极配合这项工作。2009年至2010年,该项目在8个县完成了试播。2011年主管农业的张树志市长当即拍板,把扶贫大喇叭作为市政府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一次性拿出900万元支持18个县(市)区全覆盖。2012年,全市已完成3500个村的大喇叭项目建设。
  在不断的改造、扩展、服务升级中,扶贫大喇叭将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源源不绝地传播到农民的心坎上,从山区到平原,从丘陵到河滩,只要有村民的地方,就有大喇叭的声音。只要专家把技术一讲,各地农村大喇叭齐声共鸣,农民便可依循去田间实施。
  为了使广播更有针对性、及时性,扶贫大喇叭编播中心的工作人员人人掌握了把脉农作物生长进程和农时季节的高超技术。编播室的创始人于丛娜更是没少倾注心血,她年龄不大,但闯劲很足,为了贴近百姓,接好地气,她白天下乡入户搞调研,晚上编排节目完善方案。工作人员们在编播中学习,在学习中编播,就连播音的语速也做了很多调整,由每分钟280个字减少为220个字,目的是通俗易懂,让农民听起来亲切、好记。
  大喇叭数量多了,面宽了,覆盖的有山区、丘陵、也有平原,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需要,加班加点成了于丛娜和同事们的常事。作为一个年轻母亲,于丛娜生完孩子不到1个月就返回了工作岗位,不到3个月就给孩子断了奶。每当回想起这些,她对孩子、对家人都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但一封封贫困群众写来的感谢信又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自豪的安慰。
  提起扶贫大喇叭,行唐县北翟村农民赵全法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玉米四五个叶的时候,一夜之间俺地里玉米苗倒了一大片,挖开根一看,里面有好多虫子。回村向别人打问这事时,大喇叭里广播起了紧急预防二点委夜蛾的信息情报,俺才知道是二点委夜蛾惹的祸。按照广播里讲的在村技术员的指导下,赶紧进行防治和培土,俺这五亩玉米才避免了损失,保住了丰收。”
  行唐县习村的农民赵振香说:“俺种了大半辈子麦子,都是靠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间施肥都是跟着感觉走。只要看到地里千了就浇水,遇到小麦扬花,照样浇水、打药,却不知道这时浇水会造成低温变化大,不利于小麦开花,打药会影响小麦授粉,造成人为减产。通过大喇叭才了解到小麦浇水、打药都有学问,扬花过后15天再浇水,如果病虫害多小麦花粉变为白色再喷药,这小小的细节关系到大收成。俺按照大喇叭讲的做,小麦高产达到了650公斤,过去别说没见过这么高产的麦子,就是听也没听说过。”
  行唐县南州村党支部书记李六保,主动承担起了村里大喇叭信息管理员一职,他说:“大喇叭已成了俺们农民离不开的及时雨,只要支起锅就不愁米。什么季节种什么?粮食作物怎么管?桃树、梨树怎么剪?到时间大喇叭准提醒,种地越来越省心,产量越来越高。”县农业局科教科的王书锋科长地说:“现在的农民对科技的需求热情越来越高,而惠农的科研成果通过大喇叭这座桥梁散播出去,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立马显现出来。”据调查,行唐县180个试点村自从安装了扶贫大喇叭,第二年就带动全县创出了粮食生产历史性的突破,小麦亩产平均410公斤,玉米亩产平均591公斤,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山区吨粮县。
  扶贫大喇叭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与传统大喇叭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一台软件系统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控制,实现“无人看管,定时广播,自动开关”,并能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实现区域性差异化广播,为农民朋友实现个性化服务,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扬。从2008年组织市场调研,选购设备,确立试点开播到2012年完善运行,扩展到18个农业县市区行政村全覆盖,以燎原之势,播撒着科技知识,改变着人们的种植观念。目前,在石家庄市,扶贫大喇叭每年直接给贫困群众带来的节本增效超过了十亿元。
  深泽县白庄乡大直要村的宋占英专门给扶贫大喇叭节目组写来感谢信:“感谢大喇叭送来福音,在我们这里安装了才9个多月的时间,但已深得老百姓的好评。它的开通,拉近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距离,搭建了专家与百姓交流的平台。中央1号文件解读,扶贫政策讲解,上农合时讲农合,上保险时讲保险,不违农时讲种田,都是根据农时娓娓道来,确实帮了村干部的忙,也帮了农民的忙,不夸张的说,收听率比电视要高,比上网的人要多。只要大喇叭一响,很多人都会停下手头的活,认真听完。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觉得大喇叭装的太晚了,要是能早安几年,该多打多少粮食、化解多少矛盾、多学多少知识啊!去年我们三农服务队搞统防统治野麦子,虽然野麦子得到了控制,但部分农民喷药时不知还需掌握气温和时机,因此治理得不彻底,今年小麦专家在大喇叭里一讲,大家都明白了。俺们农民编了几句顺口溜,夸夸大喇叭:大喇叭比神能,求神拜佛不吭声;大喇叭显神通,您想啥它给啥,不违农时下命令;学知识、学文化、保丰收、促稳定,喇叭响,真高兴,保俺实现中国梦!”
  元氏县姬村镇前营村的农民郡增彦也编了一首顺口溜表达对扶贫大喇叭的感受:大喇叭进我村,科学种养顺民心,播放时间安排巧,节目不长不扰民。气象变化三次报,招工信息及转告,健康知识时常讲,百姓拍手齐欢笑。   扶贫大喇叭在石家庄所属县村的开播,像是送给了农民一场又一场的及时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他们不满足现状,深化服务体制,成立了编播部、工程部和市场部,并赋予了大喇叭新的功能,在单纯的扶贫信息传播基础上,增加了农资服务上门,为农民服务的水平又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小河水常流
  扶贫大喇叭这座桥梁的成功铺设,传递的是科技信息,流淌的是甘甜河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藁城市镇南村的农民李景川是个种菜老把式,每年大白菜的种植都是按传统的老办法,总会有烂心或烂根现象。去年他按大喇叭讲的去做,由以前种二到三个畦,减少至一个畦,结果没有病虫害,也没有烂心、烂根,达到了真正的无公害,而且产量比传统的方法高出一大节,吃起来放心,还能卖出好价钱。
  说起种白菜,行唐县羊柴村的乔国章更是激动万分。他今年60岁,高中文化,当了几十年的乡村老师,现在被村里选为党支部书记,2009年村里安装了扶贫大喇叭,他又被聘为信息管理员。羊柴村有1025户4055人,在山区县算是人口大村。从1997年开始,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大白菜,当时他们也担心靠传统的种植技术没保证,便通过县乡扶贫办请来了省植保站的蔬菜专家姜京宇。但由于路途遥远,接送不方便,加上姜老师上了年纪,又是女同志,有时无法满足种植户的技术需要,每年都有白菜烂根、千心现象。自从2009年安上了大喇叭,羊柴村再也没专门请过专家,而4000多亩大白菜年年丰收。通过收听大喇叭对大白菜种植技术的广播,他们不仅有效地预防了常见的根瘤病和霜霉病,而且学会了测土配方施肥,由原来盲目的每亩施肥150斤,减少为每亩50斤,成本低了,产量高了,每亩毛菜都在2万斤以上,净菜也达1.3万斤,市场上最高能卖到8毛钱一斤,加上每亩地还有1500元以上的玉米收入,亩产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现在村里的大白菜注册了“羊柴”品牌,并在石家庄、北京享有一定的盛名。是扶贫大喇叭成全了大白菜专业村的成功,把农民引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行唐县东安太庄是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全村380户1360人,种植了2800亩苹果树。原来种的是每亩25棵的乔冠富士,亩产能达8000斤,但由于品质差,管理难度大,果农忙活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村里安装上扶贫大喇叭后,他们听到“三优”富士“天红二号”新品种的情况介绍,很是感兴趣。受聘的信息管理员、56岁的老党员刘国才受全村果农的委托,电话咨询了大喇叭编播室,于丛娜把热线接到了苹果专家常新立,很快得到了答复,常新立也随即到东安太庄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农民们改种了每亩120棵的“三优”天红二号新品种,现在树苗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就能挂果。
  扶贫大喇叭提供的科技信息,正在改变着贫困群众的种植观念、养殖习惯,诞生了一批种植、养殖专业村。大喇叭提供的“互相转告”就业信息也逐渐改变着越来越多农民的命运。
  行唐县月家庄村的张白芳从小得了小儿麻痹,只能靠双拐走路,为了生计,他从19岁那年开始跟村里的张宗山老师傅学会了加工黑白铁,主要给别人加工烟囱、弯头等。后来张宗山病故,他就自己干了起来。“由于行动不便,外出找销路非常不容易,虽然我加工的黑白铁价钱低、质量好,但知道的圈子小,总是揽不了多少活。更谈不上靠这门手艺脱贫致富了,日子过的很郁闷。”张白芳说,“2009年村里安装了扶贫大喇叭,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编播室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人家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非常热心,第二天就在大喇叭上给播了出去。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报太大的希望,可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开始有人给我打电话联系,而且订做的客户越来越多,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超过了以前全年的订单,从此我再也不发愁销路了,是扶贫大喇叭给我插上了翅膀,改变了我的命运。”
  被改变命运的何止张白芳一个。井陉县吴家垴村的吴爱平是一位乡村教师,她和这里深山区的农民一样,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默默地承受着大山给予人们的闭塞、贫穷、落后。所不同的是吴爱平作为一名老师,每天早晨7点半必须准时骑车20分钟赶到学校上课。自从去年村里安了扶贫大喇叭,沉静的山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吴老师的上班旅途没有了寂寞,而且成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偶然一次机会,吴爱平听到广播里的一则招工信息,工作地点就在相邻的西阳县,不仅离家很近,而且收入颇丰。她知道堂弟李文文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待着没事干,让他到这个地方上班多好啊。于是她就记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晚上回到家把消息告诉了堂弟,堂弟很高兴,很快便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后来经过实地考察,双发达成了用工协议。半年后的春节放假,堂弟回到家里,找到吴爱平报喜,说不仅工作满意还和同厂的一个女孩谈上了对象,感谢扶贫大喇叭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走上了喜上加喜的幸福路。
  吴爱平还跟我们讲了另一个故事,她说:“去年初冬的一天中午,在放学下班途中,我偶尔听到一则致富信息,广播中说春节就要到了,按照惯例人们都会为家里的小孩子们添置新衣,如果把握好这个商机,农民朋友们可利用这个农闲时机赚一笔,贴补家用。”听到这则信息后,她立刻想到了妹妹霍丽红。霍丽红中职毕业后一直在石家庄打工,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又因公司经营不善而待业在家。吴爱平想到妹妹曾在一家服装店做过销售工作,何不让她试一试。回到家后,她便把这个信息给妹妹说了,霍丽红顿时高兴地跳起来。
  接下来一个多月,霍丽红和男朋友起早贪黑的忙着进货、出摊、赶集,加上她在农村长大,了解农民的需求,一个多月下来赚了万把块,几乎赶上她多半年的打工收入。春节过后,妹妹决定不外出打工了,就在家乡开了一家服装店,开始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扶贫大喇叭传递着这平凡琐碎的小事,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在不断完善扶贫大喇叭信息传递功能的基础上,不少农民提出了希望把惠农物资也像科技信息一样及时送到农民手里的愿望。农民的渴求,再次激发了工作人员的激情,他们深知农民被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坑害之苦,他们觉得自己不仅有责任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的知识,增强识别假货的能力,也有义务把最好的农资以最优惠的价格送到农民手里。   2011年春季刚过,孙钊和王奇以及扶贫大喇叭工程的工作人员就分组深入到行唐、灵寿、赞皇等贫困县的上百个项目村走访调研,决定利用村里大喇叭信息员收集需求信息,另外负责送货上门的工作。在充分掌握双方意愿的基础上,2011年4月16日,由扶贫大喇叭工程中心牵线召集的首次“技物结合会”在行唐县召开了。
  通过大喇叭搞农资是件好事,能有效防止假货,价格也优惠,但是村里的农资经销户就会受到冲击,“说实话我在村里就开着农资店,大喇叭的惠农活动这么一搞,很可能影响我的收入。”已经销了30多年农资的孙占柱,当过县供销社的主任,现在有自己的农资经销公司和合作社,在“技物对接”会上,他有些心绪不宁,不知所措。不借助大喇叭这个桥梁吧,担心销售会受影响;加入这个平台吧,利润还不到过去的三分之一。
  此外,村民们也有自己的疑虑,“我们村距县城五十多里外的山村,人少地少,交通不便,要个3袋5袋的能给我们送吗?”
  面对各种疑惑和提问,大喇叭工程中心市场部经理王奇谈了开展“技物结合”的目的所在:“大喇叭意在为三农服务,所以不论各村定量多少,哪怕是1袋肥料,我们都会专程送到。关于价格和赊账的问题,我们觉得与市场持平就不可能惠农,而价格过低,又会损害厂家的利益,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此,我们采取的是限量征订,避免倒卖,另外,赊账是个别村的习惯,更是一种信用质押,农民不是手里没有这点钱,而是怕上当。大家想想,赊账就是压经销户的款,这也是成本啊,谁会做赔本买卖?最后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
  王奇接着说:“扶贫大喇叭组织‘技物结合’,只是把惠农政策宣传到位,不会强求任何一位农民硬参加这个活动。做的是开通农民和厂家之间的直通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话音刚落,掌声四起,与会的各位信息员,厂家和经销商户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最担心冲击的孙占柱,首次对接,当季销售了369吨化肥,这在行唐县60多家县级化肥经销商的激烈竞争中,可以说是放了一颗卫星。2012年秋季他参加第二次活动,一举销售了670吨复合肥,前不久他参加了第三次“技物对接”活动,销售量已突破了1500吨。虽然每吨的利润少了三分之二,但销量实现了几个翻番,而且再也没有赊账的头疼事,一举多得,皆大欢喜。孙占柱兴奋地说:“是扶贫大喇叭改变了我的经营理念,给我铺设了一条致富路。”
  扶贫大喇叭给农民真真切切地带来了实惠,全县的化肥市场价格平均下调了300-400元/吨,行唐县50万亩耕地,全年复合肥用量1.2万吨,这样一年可为农民节本360-480万农资支出。在农民的心思里,这家化肥和另家化肥只要差一元钱,都可以多跑几条街。现在一下每袋降了20多元,农民能不高兴吗?
  扶贫大喇叭又响了,冀中这片土地上勤劳的农民们,伴随着扶贫大喇叭的欢快音符,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甘甜,践行着他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作者单位:河北省扶贫办)
其他文献
JHL - 30 0 0综合录井网上远程服务软件成功地解决了包括气测录井、地化录井、优快钻井在内的录井资料网上远程解释与数据加密传输等诸多难题 ,实现了网上录井资料共享。文章
自上海百余年前开埠影响中国乃至辐射世界始,有关沪商作用与意义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而今,上海2010年世博会成功揭幕,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大力推动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意义,分析了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高职院校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利用政策优势;加强
微课以简单高效、随时随地、生动有趣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喜爱,前事不忘理应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还要与时俱进,用好微课,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业机械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与此同时,机械设备的复杂精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机械安装的难度,机械设备的完整有序的安装是设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大多数女孩的性成熟时间都在普遍提前。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将此归结为某种特定的饮食或是环境、药物的因素,但已有大量的迹象显示,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受到环境当中类似于荷尔蒙激素的物质的影响。  人们很早就发现,某些环境因素能改变青春期到来的时间。而现在有人发现这种因素很可能与我们日常的食物有关,比如茶。所以有人提议,假如你想避免你的女儿出现青春期提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英语教学中,使用微课程教学,能将多媒体看成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在利用素材课件的过程中,能对教学的设计、教师的点评等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并结合课程的教学状况,开展合理化教
本文借鉴国内外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设定目标,准确定位,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