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l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间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为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山,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②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④,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⑤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解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陈慥季常:即陈慥,字季常。苏轼任府判官,与他结为好友。③矍(jué)然:惊视的样子。④勋阀:功勋。⑤傥(tǎng):倘或。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家族,同宗
  B.余谪居于黄 谪:降职
  C.使酒好剑好:爱好,喜欢
  D.此岂无得而然哉 得:心得,体会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①见方山子从两骑
  ②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
  D.①使从事于其间
  ②今王鼓乐于此
  3.下列各组句子,全表现方山子“弃富贵乐归隐”的一组是()(3分)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间闻
  ②呼余宿其家
  ③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⑤方山子傥见之欤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表述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苏轼为老朋友陈季常写的一篇小传;方山子,就是陈季常;苏轼做府判官时,他们结为好友。文章既叙述了朋友的怪异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B.陈季常舍弃功名富贵,甘愿隐遁贫贱;住的是尼姑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没有人认识他,相貌就像古代方山冠的遗像,因而叫他方山子。
  C.文章以传闻开头,概括人物自少年、壮年到老年的经历;然后再写故友的重逢,回想人物年少时的情景,补充能够突出人物精神风貌的若干细节。
  D.本文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伤感。方山子之所以弃富贵而乐归隐,是因为“不遇”;而自己的仕途坎坷,被贬于黄州,也是“不遇”造成的。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4分)
  译文: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译文:
  (3)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选A。宗:推崇、归附。
  2.选D。于:在,介词。A.乃①就,副词;②竟然,副词;B.之①他们,指方山子一家人,代词;②无义,用于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C.骑①骑马的人,名词;②骑马,动词。
  3.选C。②写方山子对苏轼的客气;③写方山子年轻时的个性和武功。⑤写方山子或许能见到光、黄间“异人”。
  4.选B。住的是茅草屋,不是尼姑房子;帽子像古代方山冠丢下来的一样,不是相貌像古代方山冠遗像。
  5.翻译:(1)(方山子)年岁稍大一点,改变平日志向(发奋)读书,想凭这在当世闯荡一番。(2)(方山子家)四周墙壁萧条不堪(空无一物),可是他的妻子、儿女以及仆人都显出自鸣得意的神色。(3)河北的地方有田庄,每年可得丝绸上千匹,也完全可以享受富有的快乐了。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之间的隐士。他小时候羡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豪侠都归附他。年岁稍大一点以后,改变平日志向发奋读书,想凭此在当世闯荡一番,可是始终不得志。晚年就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做“岐亭”的地方。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粗茶淡饭,不和世人通音信;抛弃了豪华的车马,毁掉了美丽的穿戴,就凭两只脚在山里往来。山里人没有谁认识他,见他戴的帽子,方形的顶高高突起,人们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而称他方山子。
  我被贬谪到黄州,路过岐亭,恰巧遇到了他。我说:“唉,这就是我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的啊!你为什么在这里?”方山子也惊奇地望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缘故。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着头不回答,又抬起头来笑了笑,请我到他家里去住宿。他家的四壁萧条不堪,空无一物,可是他的妻子、儿女以及仆人都显出自鸣得意的神色。我已经被他们这种奇异的现象惊动了。
  我回想到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喝酒任性,喜好玩剑,花起钱来好像粪土一样。十九年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带着两支箭,在西山游历。有只鹊在前面飞起来,方山子叫骑马的人追上去射鹊,没有射中;他便独自纵马向前,只一箭就射中了。因而跟我在马上谈论用兵的方法和古今成功失败的道理;自己认为是一代的英雄豪杰。现在才多少天啊,那精明强悍的神色还显露在他的眉宇间,难道真的是山林里的隐士吗?
  然而方山子世代有功勋,可以得个官职;如果他在这方面努力去做,现在已经显赫有名了。他的老家在洛阳,园林房屋雄伟富丽,跟公侯一样;河北的地方田庄,每年可得丝绸上千匹,也完全可以享受富有的快乐了。这些,他却全部抛弃不要,独独来到深山穷谷里,这难道是没有什么体会就肯定这样做的吗?
  我听说光州和黄州地方,有很多有才能的奇人,常常假装癫狂来侮辱自己,人家不能够看见他们;方山子或许看见他们了吧?
  
  【作者简介】
  赵成昌,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责任编辑 桑实
  
其他文献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
期刊
2005年《考试大纲》取消了“文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文学常识由此被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一部分省市高考卷也立即对此做出了回应。  下面结合今年高考出现过的试题进行分析点评,以期对考生们的来年备考有所裨益。  一、真题回顾  今年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5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单独设题考查  单独设题考查的有重庆卷和浙江卷,前者的题型为选择
期刊
截至目前,我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增加到十四个,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总体上说,各省试卷虽然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但是都依据着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为我们思考一些共性问题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结合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2006年高考备考中,我们可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划分为五大能力板块: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下面分板块对高三的语文复习的内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一、考点特点  1.考查方式呈多元化,如同音异形、形似音异等的考查;   2.考查范围为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  3.多音字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  4.考查对象多为使用频率高、错误率高的词语。    二、命题趋势  1.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如2005年全国卷II和各省、市的字音题,绝大多数的题干是“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均属于对中选错,考生只要在选项中找到有两个读音不同的一项就可以了,这与以往让
期刊
关山月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
期刊
200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备受人们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准确体会和把握其内在规律,对于新一学年的科学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全国及自主卷作文试题做一个全面的概括总结。  一、形式特点:呈现多元化倾向  1.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可谓三元并存  全国16套试卷当中,话题作文就占9套,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仍是高考重点。如全国Ⅰ、Ⅱ、Ⅲ
期刊
【原文点击】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赏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期刊
2005年高考虽已落幕,但有很多东西已开始引起各界专家们的思考和回味。尤其是有“试验田”美称的语言表达题。通过研究三套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语言表达试题,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其特色,即统筹兼顾,有机交融。试题平稳且难易适中,考生易于上手,没有偏、怪、难的试题出现。  那么探求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新一届高三考生今后的复习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命题意
期刊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
期刊
一、词义辨析  1.分清词义的轻重。如:“轻视”和“蔑视”,前者仅表示看不起人,对事物不在乎,后者则还有一种鄙视的神色,所以前者轻,后者重。  2.比较词义的侧重点。表达的角度或意义方向有些差异,辨析它们就得抓住词义侧重点进行仔细分析。如:“逐步”和“逐渐”,前者强调步骤,有“一步步”的意思,未必是很慢;后者有“不明显”,“慢”的意思。  3.比较词义范围大小。如:“局面”和“场面”,前者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