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化学核心素养融入课堂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的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对比实验,探究原理”“层层递进,选择装置”三个环节,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二氧化碳制取 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综观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大体要经过如图1所示的几个环节。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思考,笔者挖掘本节课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点,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详见表1。
  二、教学实施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 (播放《南极冰川融化》片段,展示相关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吗?
  生 二氧化碳。
  师 知道该气体的制取方法吗?
  生 在一般情况下,让酸与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发生反应就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如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环境保护话题,勾连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并为接下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教学做准备。]
  (二)对比实验,探究原理
  师 (出示药品:第一组为大理石、碳酸钠与稀盐酸;第二组为大理石、碳酸钠与稀硫酸)
  请利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两组药品进行实验,并分析哪一组更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生 两组都可以。
  师 为什么认为两组药品都可以呢?
  生 因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和碳酸钠中都含有碳酸根离子,而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相互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师 那么到底哪一组更适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分析说明。请同学们先完成实验,再尝试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投影一名学生完成的表格,如图2;并请另一名学生进行点评。)
  生 由于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非常剧烈,二氧化碳气体根本来不及收集,所以此反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而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则不同:由于大理石中含有杂质且大理石为块状,使得它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适中,同时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那么反应一开始能够进行,但很快就会停止。
  师 这是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隔断稀硫酸与大理石的接触,导致反应停止。因此,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那么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行吗?
  生 浓盐酸有一定的挥发性,使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杂质,导致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大理石、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原理,并为接下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教学做准备。整个探究过程渗透了寻找证据进行推理的意识。]
  (三)层层递进,选择装置
  师 弄清楚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来组装呢?
  生 之前,我们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思考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
  师 同学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的依据吗?
  生 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种。制取二氧化碳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固体,稀盐酸为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可选用固液反应不加热的实验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师 (出示图3)请你从给出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设计并组装一套合理的装置。
  (学生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然后讨论归纳出最佳装置,如图4。)
  师 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锥形瓶可以用其他仪器替换吗?
  生 为了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必须把漏斗的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以形成液封,显然,普通漏斗由于下端太短不能达到此效果。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代替。
  师 现在你能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吗?
  生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选择最佳的反应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仪器并对比,找到最佳装置,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玉彬.化学优质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2.
  [2] 楊玉琴,王祖浩.教学情境的本真意蕴——基于化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1(10).
  [3] 王国峥.高效复习课优化策略的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5).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的一次语文论坛展示课后,台下、门口、电梯中,好几位不认识的老师都给了我热情的赞扬,说这节课收放自如。其实,我心里最清楚,所谓的“收放自如”,对我来说是整节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在高速运转……上完课,我极度疲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而这,都是我“自找的”。  这次论坛半天安排了四节展示课。轮到我上场时,发现上一节课的学生没有离开。一问才了解到,周末学校放假,没法调更多学生来校,只有
期刊
摘 要: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站在数列知识系统的高度上分析过程之间的联系,认识方法共通的本质,进行类比迁移,从而发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方法,理解错位相减法的由来和作用,可以较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区分情况选择形式。对此,可以设计一个基本量问题和一个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变化
期刊
摘 要:再次教学《刺客列传》,完成“言”的教学之后,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思辨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事件意义、体裁形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辨析,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刺客列传》 思辨视角 形象 意义 体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这样的目标,再次教学苏教版高中
期刊
一、教前思考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试图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初步学会数、读、写千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个数位上
期刊
摘 要: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有效推进预习,需兼顾“识字词”“读通透”“查资料”“会问答”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的预习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加强督促和评价,通过及时展示、激励等手段,提升预习效率,能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关键词:预习 预习导航 问答 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離开教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恐龙》一课的两次对比观察,发现学习任务不够清晰明了,目标指向不够聚焦,语言表述不够精准简洁,难易度不适合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不理解学习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任务,任务导语具体清晰,复杂任务先尝试再落实,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  关键词:课堂观察 学习任务 学生理解  一、观察主题和学习任务的确定  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实施,从目标的设定到学习的评价,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一
期刊
【主持人语】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是单元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可从学科性、关联性和应用性三个方面来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评价两个方面来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反思两个方面来厘定教学难点。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三篇文章,将分别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材的某一单元为例,具体阐明上述考量。  ——徐文彬  摘 要: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应
期刊
摘 要: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3“怎样变得同样多”,不能只讲清增加、减少、移多补少这三种解答方法,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相差数这一本质。发现教材例题后面的“风景”,将看似简单的内容教出深度,根本的技巧在于抓住核心,凸显本质。具体需要关注情境的创设、材料的丰富、情境和材料的比较以及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关键词:教材例题 解法本质 教学诊断 怎样变得同样多  研读教材例题是教师的基本功
期刊
一、教学思考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沿着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基于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实验,得出碰撞前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保持不变,从而发现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一个特殊的量——动量。这符合人类的认知逻辑,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动量的来龙去脉和在碰撞过程中具有的重要特性——守恒。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
期刊
摘 要:“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习课应该从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问题以及证明(及构造)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回归基本概念和性质,把握问题本质,经历解题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算和严谨、规范推理、论证的能力。高效的教学还应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差数列》复习课的教学注意基于学生错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提炼通法,优化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