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md_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文件财会[2006]3号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资产减值准则》作为第8号准则写入其中。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计提
  中图分类号:F2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57-02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归根到底属于资产计价的问题,在决策有用观看来,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与经营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顺应了决策有用观的思路,对资产的原始成本按其现时价值进行调整以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更为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决策。另一方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更好地反映资产要素的定义。根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当资产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能力受到影响时,剔除那一部分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即提取恰当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做才能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适用的范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同时,明确规定“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资产、递延所得税、金融资产、石油天然气等,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特点
  
  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
  新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
  (二)更具有操作性
  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务操作。
  (三)引入“资产组”概念
  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明确了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准则规定,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如果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四)引入“总部资产”概念
  新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概念”。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所以要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五)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
  新准则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规定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企业应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后才能据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六)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新准则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这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公允价值很大程度是靠人为判断,中国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允许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使得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屡屡出现。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
  
  (一)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认定
  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正常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下跌;(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将要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实现的营业利润(或亏损)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迹象。
  (二)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
  新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當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在确认减值损失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四)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根据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有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量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量为依据。企业在认定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如是按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地区或区域)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处置的决策方式。资产组一经确定,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企业管理层应当证明变更是合理的,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应当与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一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是指,包括直接归属于资产组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以合理和一致地分摊至资产组的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不包括已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独立产生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归属与某一资产组。
  如果有迹象表明总部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当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比较,以判断该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是否发生减值损失。
  (五)商誉减值的处理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譽,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不应当大于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准则所确定的报告分部。
  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资产组的应当分摊至相关资产组组合。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其账面价值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包含商誉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的金额应先抵减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责任编辑 柯黎
其他文献
摘要: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债务问题,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在对概念界定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总结了青田县乡镇在实现“零负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希冀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执政价值理念、机制路径选择及政府职能定位三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乡镇债务;欠发达地区;青田县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后发优势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传统后发优势理论着重强调了后发优势的直接作用,忽视了后发优势的间接作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后发优势的间接作用需要通过其他条件的有效配合,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特别是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来支持和配合后发优势间接作用的發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后发优势;间接作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产业
期刊
摘要:在深入调查分析确山绿色与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明确确山县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配置原则,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两类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确山县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  关键词:红色旅游;优化配置;生态旅游;确山县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84-02    “红色旅游”是指以
期刊
摘要:GARcH模型在金融资产序列波动率的模拟和金融风险vaR的度量中有广泛的应用。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施浮动汇率机制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较为频繁。因此,利用非对称GARcH模型度量美元,人民币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并计算95%和99%置信水平下不同模型的VaR,运用Kupiec检验对不同模型一天vaR度量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95%低置信水平下,还是在99%的高置信水平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阶段,产业竞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成为各省市发展当地经济的关键。提升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又在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一个区域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时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指标体系;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17061.5 文献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趋势使世界各国纷纷放弃了运行多年的分业经营制度,努力通过混业经营提高本国金融业的竞争力。自2006年底,我国履行了加入WTO承诺,在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正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金融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经济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lment)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中部六省所占的比重却仍然很低,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还是流向了东部。在对FDI区位选择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论证了中部地区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得到关于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引资方案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不存在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既包括直接结合的共同侵权行为,又包括“多因一果”的侵权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侵权行为容易混淆。区分两者的基本路径就是考察数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侵权行为的结合方式和程度。就“多因一果”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问题而言,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按份赔偿责任。划分各责任人承担责任的范围则应考察当事人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  关键词:“多因一果”侵权;共同侵权;责任范
期刊
摘要:从消费者群体权益保护视角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对于我国法制的完善以及消费者群体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消费者群体权益受侵害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消费领域的主要市场主体企业与一般市场主体消费者形成明显的强弱对比,现阶段我国经济特点加剧了消费领域的利益冲突,保护消费者群体权益的公益诉讼制度不健全。目前,保护消费者群体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我国建立适合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原告主体资格,建
期刊
摘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在新形式下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3s技术在全国土地二次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试点调查为例,介绍了3s技术为全国土地二次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和科学的技术服务,重点论述了内业判读、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的方法,并总结了内外业综合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3S技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