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j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兴趣;创新人才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
  Ma Chen-lu
  【Abstract】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is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ul,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l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lord battlefield.Therefore, the teacher want more new ideas and give student construction 1 loosen, democracy of study environment, establish problem scene, then can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Interest;The talented person of the innovation
  众所周知,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查不齐,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刀切对待每个学生,进行同样的说教。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独立自觉性,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调查、研究、思考、质疑。一个答案或观念的产生,不一定正确,但其产生的过程也许会有创新的火花产生,这个“火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把创新教育误以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是个别脑筋特别“灵”,少数“尖子生”的事情,对大部分脑筋“笨”、反映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的童年并非聪明,甚至有被老师赶出校门,流浪街头的经历。但是他们以后都成了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呼唤创新的今天,在21世纪崇尚科学的今天,以“三个面向”作为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把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2. 激发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动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教育心理的研究也表明:一事物、一现象只有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的投入到探究该事物、该现象的活动中去。例如《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蝙蝠和雷达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蝙蝠是在夜间飞行并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的哺乳动物,而雷达却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他们之间究竟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了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学的更轻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3.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机会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思维的开端,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有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让中学生翻译,“它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时,大多数学生会说:“It was a delicious dinner.”我紧接着问学生:还有别的翻译吗?有的学生说:“It was a good dinner.”,还有的学生回答: “It was a wonderful dinner.”学生对“丰盛的”这个形容词见解独特,突破了传统的禁锢。在教学中,我对于那些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挑战、积极创新,把教学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勤于想象、富有创新精神、素质全面的建设者。
  收稿日期:2010-01-05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审美性,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感情共鸣,不仅能
期刊
随着国际间日益密切的交往和交流,具备相当水平的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应如何做才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呢?我认为首先应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这样才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下面就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荚英语听力水平浅谈几点拙见:  1. 要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世界著名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去动作用.有了兴趣,学
期刊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首先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数的学习策略,发展自已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充分说明了课堂最重要的任务晨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动机,培养学生“我会学”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些目标呢?  【关键词】互动交流合作;自主学习  New lesson mark under the princip
期刊
【摘要】新《纲要》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掌握,而是注重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那么,如何在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实现新《纲要》的要求,体现科学教育新的价值观呢?本文针对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探究;猜想;验证;记录;交流  Promote in the science investigation activit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多媒体在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讲述它在历史教学中几方面的优点。最后总结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这种手段,而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他们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率  Shallow talk a multimedia in the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面临,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为此,笔者认为,只有从宏观上弄清了语文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教师才会步入提高语文教学的正规,然后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迈上语文学习的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就如同一出戏,要上得有味,就要精心设计,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高潮迭起,魅力四射,耐人寻味。  【关键词】课堂;交流;碰撞;高潮  Language classroom how does the teaching bring about a high tide  Shu Wen-xin  【Abstract】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is
期刊
【摘要】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
期刊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体育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和“学习”两大方面的乐趣,要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教育和满足兴趣的双重性,就要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决心。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
期刊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全堂讲述与学生的被动接受已让位于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预习成为十分重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有关学习内容的准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很好地教授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无论教师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