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高中英语话题词汇复习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复习是高三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词汇按话题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网络,提高词汇复习效果。在复习中借助“科大讯飞”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步互动,有助于提高词汇学习兴趣,培养个性化学习策略,实现词汇教学的多元目标。
  【关键词】移动学习;话题;词汇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1-0020-04
  【作者简介】关恩娣,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常州,213003)教师,一级教师。

一、引言


  作为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在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词汇量的大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咱1暂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投入大、收效低、教学模式和检测手段单一等问题。传统的词汇复习模式一直未有太大变化,依旧采用机械的以单元为单位或按词汇表A~ Z的顺序进行背诵、默写并加以适当的习题操练。咱圆暂由于教师的词汇教授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注重词汇的读音和词义,忽视了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对词汇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被动接受,因此,词汇复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话题进行词汇复习可在很大程度上将零散的词汇置于同一个主题语境中进行整合和串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合后的词汇包括单词和词组(即词块),可作为整体进行记忆、加工和提取,有助于学生实现词汇和语境的连贯,减少词汇记忆单位,增强词汇使用的条理性,提高语用意识和学习效率。

二、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词汇复习的可行性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依托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技术与数字化学习进行结合,使学习者自我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获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资源的再丰富、再整合、再更新的学习。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空界限,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以多模态的资源为输入和输出,确保师生进行双向交流,实现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撑和基于绩效的评价。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泛在性、个性化、互动性、可访问性和即时反馈性等特征,它可以提供逼真的生活情境,使学习者以更自然的学习方式构建知识,也便于将所获取的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去。咱3暂
  高中英语词汇量大,涉及范围广。传统的词汇教学形式单一,脱离了文化背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部分教师对于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没有清晰的认识,词汇的检测手段单一,词汇习得策略讲解不到位。久而久之,这种注重传授知识而非策略训练的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因此,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词汇复习,充分利用图像、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介对词汇进行多方位的讲解可有效减轻学习者词汇记忆的负担,并为其提供丰富的语言使用语境。在虚拟的空间中,学习者就话题词汇开展合作、观察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极大地激发词汇学习的兴趣,培养词汇输出的能力。此外,移动学习还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词汇学习的自我管理,按照个人需求选择学习方式与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三、移动学习下的高中英语话题词汇复习课堂实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词汇复习课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译林版,下同)模块五第二单元(简称M5U2,体例下同)The environment、M5U3 Project和M10 U1 Project为内容展开,重点围绕与环境相关的词汇进行复习。在呈现形式上,借助“科大讯飞”的移动设备,学生人手一台平板,教师通过教师机控制,实现跟学生的同步互动。在复习形式上,通过句子改写、造句和段落寫作等环节实现。复习过程按照“词汇—句子—篇章”的顺序展开,从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学生不仅对话题词汇进行了巩固,而且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聚焦话题。
  从观看常州天空被雾霾笼罩的图片开始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人类正在对环境造成破坏。接着,让学生简要描述他们所了解的环境问题,引出本堂课的内容。本环节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使其对即将要复习的话题词汇产生兴趣。
  2.合作探究,归纳词汇。
  教师介绍不同的环境问题,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找出教材中规定内容所涉及的描述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词汇;等全部找出后由各组组长进行书面记录,并将汇总的词汇通过“科大讯飞”的“畅言”智慧课堂系统进行拍照上传(每组上传2张照片,1张为环境问题词汇,1张为解决方法词汇)。
  (1)开展合作,寻找词汇。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确定本小组将要解决的环境问题类型,并找出目标词块。
  (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教师借助“畅言”智慧课堂系统呈现各小组上传的照片,先让学生通过“互动”设置对本组和其他组的词块进行点评(进行“点赞”设置)。
  待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将全部词汇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罗列,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自己找到的词汇,也可以整合其他小组的目标词汇。(目标词汇汇总图因版面所限,略。)
  3.依托文本,训练词汇。
  改述(paraphrase)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抓住文章主旨,更清楚地理解文章重难点,同时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扩大和熟练掌握词汇。这个任务设计主要采用改写和同义词替换的形式来训练目标词汇(训练题目略)。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咱4暂它既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改写的训练形式,考查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学生可以透视句子的深层结构,丰富句子的表层结构。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以提升。
  4.创设情境,运用词汇。
  (1)选词创境。选取特定词汇进行造句,目的是从词汇训练延伸到遣词造句,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与环境相关的词汇,还能借助特定句型进行造句。训练题目如:淤let off carbondioxide;pourchemicalwaste;air pollution;expand forest coverage(使用with复合结构)。于throw away;water pollution;recycle and reuse(使用定语从句)等等。
  (2)段落写作。从词汇到句子到篇章,这是本堂课的逻辑主线。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句子是重要组成部分,句子的整合形成篇章。反过来,篇章的组织也可以让学生记忆更多的词汇。在掌握了有关环境话题的词汇后,学生以课上所涉及的词汇和句式为辅助展开写作,从而实现学生对词汇的内化,达到运用和输出的目的,提升学生综合的英语能力。写作要求如下:在常州生活,选择你关心的一个环境问题,概括造成问题的原因(30词);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0词)要求:尽可能多使用课上复习的词汇;至少使用一个定语从句、一个非谓语动词形式。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将课上归纳的词块和思维导图通过“课堂笔记”设置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平板上,以备学生参考。写作结束后,每个学生通过“智慧课堂”系统上传作文。学生先通过“互动”选项中的“点赞”设置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教师可将点赞数最多的作文抽出进行全班展示和讲解。这样,通过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在复习过程中,使用“科大讯飞”的“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了师生与生生的实时互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以往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词汇,到现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地位,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在使用移动设备时,学生对单词进行延伸学习,对词块进行重组记忆,记忆的效果得到提升。(2)有助于学生找到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如该系统中“课堂笔记”功能使学生能随时将课堂上有疑问或重要的内容保存下来,便于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这样,学生会慢慢习得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形成更好的学习方法。(3)提升学生词汇运用的能力。学生在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单词,而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因为移动设备具有联网功能,学生在查阅单词时会出现关于词汇的搭配、用法、例句等知识,可以进行拓展学习。
  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缺少必要的图片说明和步骤操作,简单的文字说明不能直觀地展现课堂的操作,未能更好地阐明师生的课堂体验和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行为。(2)受“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本身设置的局限,教师只能选择系统本身自带的功能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来选择合适的操作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设计。如在设计问题时,为了使用操作系统中的投票等功能,教师提问封闭性问题的比率远远高于开放性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3)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过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教师还需要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自主探究。(4)教师对操作系统不熟悉,学生对系统充满好奇,部分上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更多的案例研究,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从移动学习模式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魏恒建.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4.
  [2]励玲.基于情境的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探究———以一堂词汇复习公开课为例[J].英语教师,2015(1):115-118.
  [3]王铮.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8-10.
  [4]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79-86.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大概念;大问题;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079-03  【作者简介】管小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高级教师。  一、围绕大概念,设计大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之一。“恒定电流”是原人教版教材选修3-1模块中的第二章,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将这一
【摘 要】和谐的班集体应该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要借鉴“温热有隙效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距离”观念,把握好师生相处的“度”,在师生相处时坚持三个原则:温热有度,严爱适中原则;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原则;提升修养,精益求精原则。  【关键词】温热有隙效应;师生关系;和谐有度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7-0062-02 
【摘要】数学单元起始课要实现思维的教学,需正确把握三个关系,即动手与动脑之间的关系,即时思考与长时间思考之间的关系、各种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更清晰、深入、全面、合理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动手与动脑;思维品质;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1-0048-05  【作者简介】王华,江苏省镇江市
【关键词】正语文教育;诗歌教学;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76-03  【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对象。  一、课堂开启,进入角色  预备铃时,教师面带微笑地在教室门口静等,并巡看
【摘 要】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三方的教育合力。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华锐实验学校通过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流动儿童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协同育人;家校合作;教育环境;社区力量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5-0061-03  【作者简介】韩荣寨,江苏省无锡
【关键词】初中英语;表达意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91-02  【作者简介】邵燕,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一级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  本节课是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5 Good manners的 Comic strips
【摘 要】以《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作为实例,探寻家国情怀培育的“三种路径”:用情境铺设家国情怀教育的“沃土”;以情感贯穿课堂让家国情怀成为教学的“灵魂”;用情怀去提升家国教育的宏大“视野”。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1-0053-03  【作者简介】伏军,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江苏宿迁
【摘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插图所蕴含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发挥这些插图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材插图;教学策略;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5-0
【摘 要】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学校通过创新德育评价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以“阳光儿童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在不断的调节中,形成了一种“认同 激励”的德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评价体系;阳光儿童卡  【中图分类号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讲义,这是作者的原文。请你们注意一下,这讲义跟你们预习的教材相比较,删减了哪些地方。你们更喜欢课文呢,还是更喜欢我刚刚发给你们的讲义?阅读中要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看看课文跟讲义的不同在哪里。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看看删了哪些地方,改了哪些地方。删,为什么?改,道理在哪里?在这个基础上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是喜欢原文呢,还是更喜欢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