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451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5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收集的179例胆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学分析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选择差异最为显著miR-45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癌旁组织和胆管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回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胆管癌组织miR-451表达水平。以miR-451平均数作为阈值,将胆管癌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并分析miR-451与PCNA表达水平的关系。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

结果

转录组学和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癌旁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4.18±0.21)明显低于胆管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1.3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5)。Ⅰ~Ⅱ期患者胆囊组织miR-451表达水平(1.37±0.20)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0.7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P<0.05)。中高分化患者胆管癌组织miR-451表达水平(1.57±0.18)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0.8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1,P<0.05)。淋巴结未转移患者胆管癌组织miR-451表达水平(1.38±0.22)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0.7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6,P<0.05)。miR-451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35个月)明显高于miR-451高表达患者(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409,P<0.05)。miR-451高表达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59.21%(45/76)]高于低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24.27%(2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619,P<0.05)。miR-451高表达患者胆管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61.48±7.18)%]明显低于miR-451低表达患者[(89.43±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451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比值比(OR)=1.309,P<0.05]。

结论

miR-451在胆管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入血的DNA片段,其存在与否、血浆浓度的高低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二代测序、甲基化检测等。针对ctDNA的特异性点突变或甲基化进行检测,不但能辅助诊断胰腺癌,还有望在早期阶段识别胰腺癌。针对术后ctDNA的检测能有效预测肿瘤复发转移,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得以对高复发转移风险患者提前进行干预。据此,本文对ctDNA检
目的探讨利用侧前方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后椎体塌陷效果。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后导致椎体塌陷的患者共21例,所有患者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均为E级,手术方式均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完成对骨折部位前方结构的重建和后方内固定,且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周围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疼痛、感染可引起CLTI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蛋白丢失,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会增加截肢、死亡风险,延迟创面的愈合时间,是CLT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截肢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筛查工具如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微型营养评价、营养控制状态等可帮助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CLTI患者,对其进行营养
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标准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切除感染的移植物、动脉及周围组织,同时恢复受累器官和肢体的血运。解剖外血管旁路和原位重建是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迄今为止,临床上有多种血管移植物用于恢复血运重建,主要包括利福平或银涂层的人工血管以及自体静脉、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或牛心包等生物材料,但对于最佳的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并未达成共识。近年来,临床应用
近5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既有巨大进步,亦存在不少问题。世界血管协会联盟对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在手术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的普及具有革命性意义,其用于治疗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病变已被证实安全、有效;踝下动脉旁路移植对肢体远端中小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对无血管重建条件的患
2021年7月28日至31日,第42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在美国波士顿举行。本次年会公布了电生理领域众多最新临床试验(late-breaking clinical trials)的研究进展。现将重点内容做总结回顾,并根据内容归纳为3个方面:植入器械相关试验、心房颤动消融相关试验及其他试验,供读者查阅。
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体外循环(CPB)大鼠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进行体外循环2 h。治疗组体外循环后经尾静脉注射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 3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治疗3 d后,测定各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MT)对老年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老年(60~70岁)健康女性分为IMT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IMT组给予IMT训练,训练时吸气阻力值设定为50%最大吸气压(MIP)水平,每周训练5次,持续训练5周;对照组训练方法及干预时间同IMT组,但训练时吸气阻力值设定为5% MIP水平。于干预前、干预5周后测定2组老年对象安静时心率变异性(
目的采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左侧迷走神经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
腔内技术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作为腔内技术的一种选择受到关注。近10年,有或无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表现出良好的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受试者病变相对简单。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有效性欠佳。铁合金和锌合金可降解支架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可观的结果;具有药物涂层的铁合金支架在膝下狭窄动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