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精品意识与价值取向

来源 :艺术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168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网络剧与美国网络剧立足于东方与西方,形成强烈呼应,逐步向全球传播,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的观赏、思考与评点,成为世界网络剧重要的两翼,促使世界网络剧不断腾飞,翱翔于广阔的艺术天空。”[1]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各大网络平台加大了对悬疑题材网络剧的投入。在校园纯爱剧、家庭伦理剧等题材或类型的网络剧占较大比重的情况下,悬疑类的网络剧可算是异军突起。特别是近一两年,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风潮大盛,《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法医秦明》《暗黑者》《沉默的真相》《我是余欢水》《摩天大楼》《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隐秘的角落》《十日游戏》《在劫难逃》《非常目击》《白色月光》等在网络平台备受关注。“近两年中国网络剧提倡‘小而美’‘专而精’等审美理念,其精品化创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审美层面,追求细节真实,注重故事内涵的深层探讨,成为优秀网络剧集重要的特点。现实主义的审美导向明显增强,可以看出现实题材爆款的热议、标志着大众主流审美的召唤趋势。中国网络剧的美还体现在叙事模式的创新美,使得人们在观剧的过程中产生新奇感。”[2]中国网络剧精品化趋势逐渐明显,其精品意识与价值取向引起越来越多的网民的关注与讨论。
  一、叙事精彩,引人入胜
  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叙事精彩,引人入胜,如《余罪》《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迷雾追踪》等,均在叙事上表现突出,情节设置巧妙,常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比如《余罪》,改编自同名小说,整体制作算不上奢华,但却成功占据市场,主要凭的就是精彩的叙事与紧凑的情节。该剧叙事与情节合情合理,亮点频现,牵引着观众跟随剧中的人物追随着线索一路向前,等真相揭晓的那一刻,才能最终解答所有的疑点,极富戏剧的张力。
  悬念设置自然而巧妙。《余罪》叙事线索清晰,悬念扣人心弦,前后照应紧密,给人以渴望、让人不停看下去的,是其独特的剥茧抽丝的叙事功力。它每一集的末尾都有伏笔,同时每一集又在透露新的线索,网民会越来越想知道那些人内心的想法,会越来越想知道剩下的人会怎样被抓到,越来越想知道落网的人下场会怎样,越来越想知道余罪和他的兄弟们最后的结局。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不断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剧作的吸引力。
  多线索叙事也是当下的网络悬疑剧常用的叙事技巧。多线索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推进,同时增加情节的丰富性。比如《沉默的真相》有三条故事线,分别是2000年侯贵平在苗高乡调查女学生被性侵案、2003年检察官江阳调查侯贵平“自杀”案,以及2010年刑警严良调查地铁爆炸案。三个时空无缝转场、三条故事线彼此穿插和串联的叙事方式形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案件推进过程。与原著相比,网络剧《沉默的真相》加重了第三条线的比重,九宫格照片与24天破案期限的设定增加了全剧的紧张感,而女记者张晓倩这个新角色的加入则让剧集更加拥有反转色彩。同时,该剧加重了严良这个人物在叙事中的比重,在分集中实现多空间多角度叙事的格局,强化严良这个角色也强化了第三条故事线,让三个时空体现出较为均衡的比重。三条线在各自的内容上都有完整的起承转合和逻辑脉络,彼此之间也有承上启下式的呼应。
  在时间、空间的衔接上,该剧恰当使用了相似性转场的手法:时间上的相似性、空间上的相似性,或者剧情、动作上的相似性。例如,该剧有一场戏,江阳去找马老师,通过一个推进的运动镜头让观众看到了侯贵平回到学校,而实际上,江阳和侯贵平处在同一空间但不在同一时间里。相似性剪辑让剧作整体拥有流畅感,在视觉表现上更加舒服。这样的手法也让三个时空中的主要人物侯贵平、江阳、严良命运承接的感觉更加强烈。
  双视角甚至多视角叙事也是当下悬疑网络剧多用的叙事方式,这样的叙事方式便于多侧面地展开叙事,增加情节的复杂性。比如《隐秘的角落》便采用双视角叙事,即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该剧成人视角从张东升的角度展開叙事。随着剧情的发展,小主角朱朝阳的戏份逐步增加,直至与张东升相当,甚至更多。双视角能够带来一种反差感,能够让剧情层次更加丰富,故事更加饱满,也可以为观众带来超出预料的观剧感受。实际上该剧以笛卡尔的故事为引子,一直在强调并架构“真实”与“童话”两个世界。“童话”线隐藏于朱朝阳的日记中,是朱朝阳根据现实编造的谎言,让他得以脱罪;“真实”线则是以张东升为核心的充满了欺骗、背叛的故事线。剧作将两线杂糅,亦真亦幻,既将朱朝阳精心编织的童话呈现,又让观众隐隐看见童话背后隐藏的真实。
  爱情悬疑网络剧《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则开辟了爱情悬疑网络剧的新风向,在叙事方面进行了探索,跳出以往剧集中单一视角的设定,而是采用了剧集的前三分之一AB双视角倒叙、后26集按正常时间线叙事的结构方式。前半部分的“回忆”内容使用的男女主角双视角的叙事方式使人耳目一新。用一宗分尸案将剧中关键人物串联起来以后,便在男女主人公的双视角和时间线下展开情节,将案件抽丝剥茧般地铺展开。通过刑警支队副队长赵廷辉对男女主角分别的盘问,将每一集拆分为二者视角下的回忆,虽然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一致,但严谨与季晓鸥却各自携带着自己的个人主观想法。女主人公季晓鸥的视角展现的是情感线,男主人公严谨的视角展现的是缉毒线,这也与警察盘问的心理状况相吻合。
  该剧的两条重要叙事线索即“破案线”与“感情线”也在双视角下完整有序地呈现出来了。创作者从季晓鸥视角讲述二人坠入情网的过程,从严谨视角讲述其卧底毒贩集团的心路历程,且两个视角互为补充。在这样的巧妙设置下,观众不难发现,季晓鸥视角中偶有的留白,会在严谨视角下得到一一解答:例如二人的栎川之旅中,严谨假借“查看民宿”“洗澡”“发邮件”等理由暗中偷听贩毒集团的内部交易,于女主视角下一句带过,并没有过多地着墨于此,男主视角下则记录其偷听到重要情报的惊险一刻。如此两个视角的反复交叉融合与相互补充,跳脱出传统线性的叙事模式与公式化的情节,将故事更加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单线叙事的枯燥与拖沓,情节更加凝练,观众在适应了这种叙事方式后,不免会对女主视角叙事线的留白处更加好奇,也就更加期待后续的情节发展。   在爱情+悬疑的类型融合基础之上,凭借着两条线索的双视角叙事和精巧的人物设计使它得以成功出圈。这种创作新方式在保证有效完成叙事的同时还保留住了受众,与受众形成“约会意识”,实现市场与质量的双赢局面,笔者认为这是当今悬疑题材网络剧创作者可以学习借鉴的新思路。当然,这也与创作者的谋篇布局能力与高超的剪辑技术不可分割。
  二、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立体
  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立体,主要人物形象的多侧面性与变化性比较明显,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彰显了角色的灵魂,例如《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等。
  《沉默的真相》由廖凡、白宇、谭卓等人主演,演员把主要人物的个性充分表现出来,形神兼备。侯贵平心怀正义,但是缺少社会经验。江阳自我觉醒,具有使命感。严良我行我素,冷漠而能干。害死并且导致侯贵平被污蔑的乡村寡妇丁春妹,她是侯贵平的加害者,也是乡村中被男人与权贵玩弄于股掌间的受害者,她的懦弱无知愚昧是活生生的,她的愧疚感和焦虑后悔也是真切的。张晓倩能够把媒体和警方的微妙关系呈现出来,她自己也与出现在侯贵平名单上的李雪形成了隐形的联系。李雪与其他受害女孩不同,她换姓改名张晓倩,当上了记者,过上了新生活,但最终选择走出舒适圈,愿意为正义而战。她是勇敢而睿智的,带给人们希望之光。
  《隐秘的角落》对朱朝阳的塑造是多维、全方位的。通过他父母的关系来展现他的原生家庭环境;通过校园生活来表现他在人际交往中的性格缺陷;通过对张东升的影响展现他的转变,也通过张东升来映衬朱朝阳内心深处的恶。朱朝阳从小聪明过人、迷恋数学,具有让人羡慕的高智商,但是因父母离异陷入单亲家庭的生长环境。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与自尊心,她强迫自己在外人面前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不让自己落人口舌。她以单身的状况和马主任谈恋爱也不愿公开,嘴上说不愿影响儿子学习,实则是怕单位同事说闲话,也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够完美,可是对儿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缺少关注。朱朝阳的父亲则是个利己主义者,只会将朱朝阳作为炫耀的资本,却不愿跟朱朝阳好好交流,连买完一双鞋的时间也不愿分给他。因此,朱朝阳从隐忍的乖巧懂事逐步变成隐秘的恶,长期封闭下的隐忍滋生出少年隐秘的角落,依然乖巧懂事的儿童外表下,恶意逐渐释放与爆发。演员秦昊将张东升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东升与朱朝阳有相似之处,有着过人的智商、迷恋数学,却缺少亲人的关爱。张东升婚姻不幸,无法生育,妻子的出轨让本就缺爱的他再一次体会到家庭的破灭。张东升工作不顺心,一直做着课外班老师,让他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场谋杀不但没能挽回妻子,反倒是让他走上了以杀更多人来掩盖真相的不归路。张东升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恶魔,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爱的渴望,同时也会流露出对他人的爱,比如在危机时刻救女孩普普。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总有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方面能够打动观众,更容易唤起观众的共鸣。
  三、视听恰当、节奏明快,适合市场需要
  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在视听方面也非常讲究,视听语言的设计和运用,视听效果的营造,都具有很大的突破性。用画面或者声音转场,延伸出线性为主、树状为辅的故事线索,将人物关系逐渐铺展开来,将事件真相逐渐揭示出来。冷暖色调对不同时空和氛围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视听恰当,节奏明快,能够浓缩情节,让矛盾冲突更加激烈、情节段落更具有表现力,视觉、听觉更具有冲击力。这正符合悬疑网络剧扣人心弦的剧集氛围。例如《沉默的真相》,一开始以“张超地铁爆炸案”引入,画面色调偏冷、光线偏硬,营造出冷峻的氛围与紧张的气氛,也制造了强烈的悬念感。而后由“受害者”江阳的蹊跷被害引发出其生平事迹的回顾,此时画面已经偏昏黄,不仅营造了老照片的质感,更是将青年时期江阳的意气风发与蓬勃朝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引出侯贵平案,削弱用光效果,更加贴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光影的纯熟运用、镜头的灵活多变、剪辑技巧的配合,让时空的连贯更加顺畅。横向、纵向的分切画面以及相似物品、相似声音的转场,将三个时空巧妙串联起来。不同的色调又使三个时空清晰地区分开来,实现了极好的视听叙事效果。
  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创作团队注重市场调查,有意识地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创作。在《余罪》之前,市场上较少有卧底悬疑题材或者警匪题材的网络剧。该剧的制作团队在项目初期做市场调查时发现,卧底悬疑题材很受观众喜爱且处于市场缺少的状态。虽然卧底悬疑题材或者硬汉题材不好做,但在前期筹备的时候他们已经对此类题材的市场潜力做了预测。从2014年拿到剧本的改编权到该作品正式上线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对于网络剧来说确实是用心良苦,也为《余罪》的高收視率铺平了道路。
  四、警示与劝善
  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警示与劝善的方面。这些悬疑题材网络剧没有回避矛盾,而是表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与变化,并且揭示其深层次原因,引起疗救的注意,在价值取向上进行正向的引导,例如《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迷雾追踪》等。
  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不仅揭示事件的真相,而且探讨案件背后的人性善与恶,结局都是伸张正义,让人们看到希望。中国部分悬疑题材网络剧虽然表现了一些社会阴暗面,但是侧重点并不在于反映社会的黑暗与邪恶,而是用强烈的冲突营造困局,用人物的无可奈何表现人物的抗争,从而达到警示与劝善的效果。《沉默的真相》中江阳作为一个小检察官,不畏强权,不惧威胁,不管案件多庞大、涉案人员复杂,坚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撕开了阴暗的口子,与两位朋友共同挣扎在正义道路上,侠义之气直冲云霄,表现了阳刚之美,充满正能量。
  《隐秘的角落》呼吁更多成年人跳出自己的精神世界,来关照儿童心理畸形现象,关心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注日益增长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部分成年人眼中,小孩是天真、善良的代名词,而该剧中孩子所代表的部分未成年人,有着超乎想象的成熟心智,他们犯下错误更多因为父母关爱的缺失,起到警醒的作用。《迷雾追踪》在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与社会矛盾中表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展示社会正能量,探讨部分人逐步变成罪犯的原因,引人深思。
  总之,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比较深刻地表现了部分犯罪行为与家庭矛盾及社会矛盾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群体间价值断裂的原因,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疗愈方法的思考,有助于形成新的认同感和社会共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探讨了犯罪与追凶、作案与破案、生与死、救赎与被救赎等震撼人心的人性母题,对于个体生命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思考与引导,体现了一种深度的人文思考,这也促使观众对社会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引导人们向真、向美、向善,有力地彰显了警示作用与教育意义。
  〔本文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网络剧价值取向研究”(GD2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张智华:《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兼论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版,第68页。
  [2]张智华:《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中国电影出版社,2020年版,第115页。
  (责任编辑 任 艳)
其他文献
《资本论》既是“诊断”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百科全书”,也是马克思运用历史科学对资本如何演变为资本“权力”的系统性分析。从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歃血为盟”至形而上学化身为资本逻辑,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的“运动轨迹”,在分析商品、货币、资本等“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指向了“物与物”背后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如何扬弃资本“权力”迈入人的“自由个性”的路径,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未竟事业。从资本“权力”到人的“权利”角度解读《资本论》,既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属性还原,更是对“第二个一百年”马克
故宫题材自始就受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青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优质的故宫题材纪录片作品。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因素使得故宫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再生产面临一定困境。故宫题材纪录片应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叙事手法微观化、制播模式网感化、生产模式系列化等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存不存在“新世纪诗歌”,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有没有与此前诗歌不一样、为其自身所独具的一些特质?我认为是有的。21世纪的中国新诗的确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些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诗歌的生态和面貌发生着整体性的重构,在在显示出其“新”。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种“新”的背后,许多“老”问题仍然存在,新诗并未因其新境遇而脱胎换骨,相比此前它甚至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存危机、价值困境和美学难题,可以说是旧问题
15年前,即2006年8月16日,旅行者1号(Voyager 1)到达了距离太阳100个天文单位(约150亿公里)的位置,达成了它的又一个里程碑。到这期杂志出版的时候,著名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43年零11个月的时间了,它还在持续向着太阳系外的宇宙深处飞行。
The Keras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is employed to study MRI brain data in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brain structure using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matched with the content of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The Big Five personalit
如果你逐一查看国际通用88星座的名称,你会发现其中接近半数的星座以动物为名。它们指代的绝大多数是神话里的动物,或神话人物变成的动物。也有些动物星座得名于大航海时代新发现的珍禽异兽,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各种各样的鸟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30年确立星座正典时,以鸟为名的星座最终只留下了9个,它们分别是天燕座、天鹰座、天鸽座、乌鸦座、天鹅座、天鹤座、孔雀座、凤凰座和杜鹃座。不过,在17世纪至21世纪初,星座增增减减的那三百多年间,古典星图中的鸟类元素可不止这些。
一相比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显得相对沉寂。但在平静地表下面,潜伏在历史深处的诗学运动在悄悄行进,一直到90年代末,\"盘峰论战\"[1]爆发,中国诗坛又开启了热闹局面,诗人们在热烈气氛中迈向新世纪,参与诗坛新格局的构建。从沉寂到论战,虽然呈现出诗学运动的不同状态,却是一个连续性过程。要把这个过程重新描述出来,我们可以先从两种诗歌选本入手。
虽然说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一个总体性坍塌的年代,但90年代的文学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趋向式微或转向市场。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走向边缘,其实也是从另一个向度回到文学自身。新时期以来的经典长篇诸如《废都》《白鹿原》《活着》《丰乳肥臀》等都出自90年代,另一方面,90年代文学又症候纷呈,新世纪文学的种种新变,都能在90年代找到端倪。
(接上期)3.智能物流、仓储、营销促成\"供应链协同\"贵州轮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了覆盖各个生产环节的系统,为避免信息化系统的分散,实现平台集中智能管控,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ERP为核心,建设实现以生产制造为核心,以\"智能供应链\"\"市场营销服务\"为左右两翼,构建了以混合云与PAAS微应用微服务为中心的基础支撑平台。
1949—1986年,新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目标经历了由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演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发展尖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从70年代开始,在国家安全环境显著改善的背景下,中国尖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目标开始有所调整.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将发展新技术以推动经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世界各国相继制定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诞生.从尖端技术到新技术再到高技术,党和政府选择的重点研发领域不断调整,在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