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正在变革学习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悄悄地改变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在改变着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师赋能,自适应学习系统、慕课、智能测评系统等新的教育技术正在助力教育的变革。站在2019年的起点,回顾2018年,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正在真实地发生,展望2019年,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会走向技术变革学习。当重新梳理和总结相关文献与实践后,我们断定,2019年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会呈现出学科化、平台化、深度化等发展趋势。
  学科化:信息技术正在与学科学习融合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从普遍应用的角度介入到教学中的。而如今,技术融入学科正在成为趋势,一方面,我们看到更加智能化的技术风起云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技术真正地走入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结合最好的例子就是数学学科。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知识严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具备独特的教学特质。把数学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为数学的教与学服务,因此,数学学科工具和微课等不断涌现。例如,张景中院士开发的“超级画板”作为独特的数学学科工具,可以使学习者的学习从记忆概念、原理变为自主探究归纳,实现了数学学习的改变。另外,“超级画板”也有许多教师制作的作品,可以成为一个教育资源的汇聚地。此外,还有很多针对具体数学学习的工具,如测距工具、数学游戏工具等,都能够很好地支持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化抽象为具体,深入地探究。
  当然,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正在影响着所有的学科。如体育学科,依靠可穿戴设备等最新技术,教师可以实时地采集到学生的身体状态,并由此采取正确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还有地理学科,利用电子地图软件进行地理教学,可以使以往仅依靠文字和地图的地理教学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
  平台化:教育云从建设走向常态化应用
  曾经,教育云的建设成为各方推崇的热点,但在热烈期待下反而有些失重。如今,当再看教育云的建设与应用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云正在从建设走向常态化应用。教育云依靠集约型服务模式,能够突破原来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将各种教育主体聚合在一起,实现一种基于云的教育新生态。以往,由于数据的零碎和分散,不同数据分布于不同场合,难以形成聚合效应,而教育云可以将教育资源和教育数据聚于一处,真正地形成教育大数据。特别是教育云构建的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可以生成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体验,可以轻松地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从而为真正的自适应学习提供可能。
  例如,无锡市梁溪区构建的梁溪智慧教育云平台,集办学水平、教师发展、学生评价和数字管理为一体,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行全覆盖,实现了数字资源全天候应用。云平台上线,同步发布“梁溪智慧教育”APP教师端、家长端和教育局端。梁溪智慧教育云平台由办学水平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师发展信息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等组成,智能关联业务、资源、数据和用户。教育管理者可通过平台获得数字评价、数字档案、教学质量监测与分析数据。平台操作简便,数据支持多终端实时查看。目前,梁溪智慧教育云平台四大板块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发展和数字校园系统已投入使用。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云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建设走向了应用,必将改变教育生态。
  深度化:从关注知识到素养养成
  信息技术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呈现(PPT)和多媒体教室环境层面,而是要更深入地介入到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支持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支持深度学习,就要将学校学习与真实生活连接,将学生的学习与真实问题衔接起来,让学生能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信息技术支持深度学习,就要将任务和问题通过技术呈现给学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问题情境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支持深度学习,要关注以下具体内容:第一,要重新考虑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参考SAMR模型,该模型旨在指导教师将技术整合运用到他们的课堂中。SAMR由4个步骤组成:替代(Substitution,S)、加强(Augmentation,A)、修改(Modification,M)、再定义(Redefinition,R)。我们要脱离那种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倾向,更多地指向有意义的技术应用方式。第二,要发挥教师的聪慧的教学设计能力。技术不会自然地发挥效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最为恰当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并利用技术来支持教学设计与实施,只有这样深度学习才会真正地发生。
  个性化:学习分析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
  一直以来,个性化学习都是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何针对学习者个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小先生”、分层教育、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型都在努力践行着个性化学习的理念。直到有了信息技术以后,个性化学习理念才真正得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就要充分地挖掘出学习者的个性特质和发展潜能,采取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學习服务,让学习者沿着自己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最近几年,各种智慧学习工具和平台不断涌现,电子书包和学习分析技术都能够很好地诊断学习者的个性差异,进而通过平台给予他们以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学习支持,真正地实现了“因材施教”,实现了人尽其才、个性发展。学习分析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智能自适应使得个体能够真正地得到帮助。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需求,然后给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全面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2019年,面对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自然要发生改变。回顾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历史上教育变革的出现都是由技术革命推动的。技术改变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术作为破坏性力量改造着教育生态系统。未来已来,面对未来,我们必须不断地去研究和实践,在前行中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面对教信息化发展,我们只能积极地去面对,勇敢地去尝试,自觉地去反思,才能够跟上社会变迁的步伐,不至于让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防御和抗拒,只能使我们陷入原有生态中不能自拔。
其他文献
趁出版社放几天假的机会,我带着妻子和小孩前往新加坡旅游,希望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愉快地度过假期。抵达新加坡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在宾馆吃过早点后,坐着地铁准备出去游玩。上车后,我感到有些口渴,就从包里取出矿泉水喝。  列车风驰电掣地行驶着,不知道什么原因,列车突然发生剧烈摇晃,导致从我的瓶子里溅出几滴水,洒到旁边的乘客约翰身上,我赶紧向他道歉:“实在对不起,列车突然晃动起来,水滴落到你的衣服上,我不是故意
那是在半个月前,我跟中学时的几名同学搞了一个小型聚会。在闲聊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偶然提到了“板凳”。这使我忽然想起了那个身材矮小,两腿患有残疾的男生。  “板凳”,是我们曾经送给他的绰号。他在我们的下一个年级,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两条腿扭曲得十分厉害。他走路的时候显得非常吃力,整个身子几乎匍匐在地上。每天,他都是徒步去上学。我始终都有些怀疑,像他这样的身体状况,一天需要往返10多里的路程是如何坚持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或许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修身养性的君子,但实际上,孔子更是懂得变通的人。  《论语·阳货篇》曾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族曾几代掌握鲁国的朝政,其权力在鲁国一度超过了国君。而当时季平子的家臣阳货却在季平子家拥有实际权力,在鲁国十分嚣张,无人敢惹。  孔子的理想是“克己复礼
今年,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市场营销职位,董事长董明珠决定亲自面试通过层层选拔出的五位精英。  助理让五位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排成一列,候在董事长办公室门口。当67岁的董明珠徐徐走来,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五位不约而同地神色紧张,在跟董明珠打招呼时,声音有些颤抖:“董总好。”  一进来办公室,助理安排道:“你们面前的5把椅子,分别标注了不同的薪资,请你们根据对自身的估值,选择一张椅子入
朴素的时光,静好、恬淡、宁谧,还有种淡雅在其中。  所以,我喜欢。  真的,时光的细流悄然滑过身边,荡漾起的流波里有绚烂的艳,也有朴素的静,能让人安之若素的,就是那些朴素的时光,就如最初的心境一般,在简单的美丽中,怡然浮动着生命里最真的憧憬和向往。我想,有人会选择朴素,有人不会,而我選择的,就是朴素。那是我喜欢的朴素的时光,如一朵开得淡雅的花,安然而美丽。  其实,滚滚红尘里,有朴素的时光陪衬着温
廖仲恺与何香凝: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廖仲恺1877年10月出生于一个旅美华侨家庭。何香凝1878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他们经人介绍,于1897年10月在广州结婚。婚后,彼此敬爱,情深意笃。廖仲恺想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国途径。但因经济拮据,一时难以成行。何香凝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变卖了所有的陪嫁,凑足路费和学费,于1902年和廖仲恺先后东渡日本留学。  1909年,廖仲
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马库斯写过一本回忆录,叫《孤独的幸存者》,书中详细记录了海豹突击队员的受训内容。你可以想象,那种高强度的“痛苦式”训练,考验的不光是体能,更是考验你承受痛苦的能力。这种痛苦式训练,时刻会把人逼到崩溃的边缘。对此,教官又制订了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规则。他们在训练场上挂着一口大钟,如果哪个学员觉得无法忍受这训练中的痛苦,只要你去敲响这口钟,你就随时可以收拾行李回家,绝不阻拦。作为血气方刚
要问我,你最羡慕古人哪一点?我的回答是:古人有个自己的园子。  假如陶渊明没有个自己的园子,他怎么归园?又怎么写出那篇名垂千古的《归去來兮辞》?因为有个自己的园子,人生,就进退裕如了。  古人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他就在南京城靠近钟山的地方建了一个半山园,因陋就简,过起了朴素而快乐的退休生活。这一位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熙宁变法的主持者,从此像一个田夫野老一样,
没有钱能不能生活?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的确,在上个厕所都要收费的当下,没有钱几乎寸步难行,何谈生活啊?然而,澳大利亚的一对年轻夫妇,却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不花钱”的生活——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整整生活了一年,一年之中没有花过一分钱。  这对澳大利亚夫妇,男的叫利亚姆,26岁,是一名医生;女的叫蕾切尔,24岁,是一名护士。在生活中,利亚姆和雷切尔都是不折不扣的“月光族”,虽然他俩每人
1948年9月后,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其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已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中外宣告了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进,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根据中共中央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