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类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措施:创新办学理念和课程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协调发展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以学生能力为主线,结合专业构建教学内容。
  【关键词】土建工程类高职 语文课程建设 办学理念 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62-03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中,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专业课程建设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构建。然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水平虽然得到了提高,但人文素质不高。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各类职业院校的教师也纷纷从各自的专业进行改革。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它在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中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专业结合,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
  一、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部分高职学院对《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理解过于功利化,造成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就保留,能帮助学生成就一技之长的课程就开设,即用对学生就业是否有直接作用作为标准的“实用”原则来对专业和课程进行建设。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首要和重要任务。因此,专业课程建设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构建。受“实用”原则影响,承担文化传承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学语文课程成为“课余”的选修课。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主干课的大学语文处于这样的尴尬地位,无疑使学校的人文教育进一步受到削弱。
  学生方面,迫于就业压力,多数高职生认为到职业学院就是来学技术的,只要学好技能就万事无忧,放松或完全放弃了自身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感兴趣,不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从近几年部分高职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来看,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水平不低,人文素质却不高,他们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功利化。具体表现在:首先,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到生活实际中,人际交往以利己为重,行为的出发点看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在工作中不爱岗敬业,更不会为企业奉献、牺牲。其次,民族、国家、社会等概念模糊。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大公无私”的崇高人格,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情怀,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年轻一代身上有所淡化。
  二、围绕专业推进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同时也为改变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创新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成为广大高职学院语文教师最迫切的使命。高职学院大学语文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创新办学理念和课程定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一纲要明确提出素质教育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爱因斯坦在《教育的神圣职责》一文中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科学前辈提醒我们,职业教育使学生成为“精神人才”比“技术人才”更重要。目前,我国土建工程类高职学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传授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轻视人文素养提升倾向比较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窄,有一技之长,但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更是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认识偏差与人文教育缺失。作为职业学院的管理者,必须改变观念,强调“以专业为主,职业能力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进一步强化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实施时,协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建设中强化人文性,将人文素质理念渗透于各个环节。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结合专业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兼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教育能否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创新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前提。
  (二)以学生为主体,协调发展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土建工程类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高职语文学科的共性,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又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同时必须具有个性特色即与专业结合、与学生将来就业结合、与职业教育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使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和学生虽然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跟随教师兴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和兴趣的陶冶。为此,语文课教师主动改变自己,由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本,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实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主动满足自己学习欲望,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
  2.突破时空限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更多元化。大学语文课教学不应局限于有限的时间与有限的空间。应通过互联网或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即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自由的吸取知识滋养,翱翔于知识海洋的活动平台,主动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提升素质能力,为可持续发展蓄备力量。
  3.激发学生创造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指高职学生不但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有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要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未来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的创造者,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自主学习情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独立思考后勇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培养和谐发展素质与能力。从近年来的市场调查发现,社会及用人单位认为人文素质,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生产力之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学生的形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未来发展。人文素质对个体也是决定个人行为、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能力的习得,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课堂教学的熏陶培养是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的主渠道。大学语文课既能充实学生文化底蕴,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含量,能提升人文素养,因而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干课。将高职学院大学语文定位为专业教育服务,应立足职业,突出应用、实用,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和谐发展。
  (三)以学生能力为主线,结合专业构建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一个机制,任何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教学方式都是通过教材去实施的,没有好的语文教材一切都无从谈起。”教材编写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高职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及内容选择,应突出语文学科特色,结合职校生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特色,与专业、就业岗位结合进行建设,达到既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也为学生“成人”服务的目的。
  1.当前高职教材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学院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模式主要有:沿用本科院校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各学院自编的语文教材或读本。
  本科院校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大多以文学发展为主线和以文体分类为主线。按文学发展编写的教材强调系统化,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各个时代的文学流派、文学风格,在阅读选文的同时也是对文学史的一次梳理,不足之处大多限于名家名作,忽略学生学习兴趣与现实性。按文体安排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文体特点的把握,有利于提高写作各种文体的水平及鉴赏能力,但长时间学习单一的同一体裁文本,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乏味的感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习效果。
  高职学院自编教材有的以语文人文性为主线或工具性为主线,有的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有的将人文性、工具性和职业性结合,然后按模块组合编排。这些自编教材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内容具有一定可操作性,时代性和弹性。不足是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同一套教材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可用,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
  大学语文教材文本的选择,是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工作。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除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有关,更与教材的质量及教材选择什么篇目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历年来教材的编写者们对选文特别用心。现行大学语文教材主要的不足有:一是注重传统经典名篇,而缺乏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文章。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古今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因此,对于当代优秀作品应该广泛地选用,而不应厚此薄彼。二是大学语文教材选文与中学教材选文重复篇目多。大学阶段的学习,无论是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要求都应比中学高。如果大学语文教材选文与中学语文教材选文重复,会降低高职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大学语文教材与中学教材在要求上应该有较大的不同。三是外国文学作品入选太少或未选入。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加剧了世界各国文化融合。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外国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有利于高职学生开阔眼界,面向世界。
  2.与专业结合建设大学语文教材。目前高职教学中,课程改革方向是围绕专业设置课程。公共课中的英语、数学与专业结合取得很好的实效。高职语文教材建设与专业相结合是可能的。为实现高职学院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专业结合,应以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迁移为突破点,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以“职业岗位需求”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构建教学内容。
  针对大学语文教材的不足,笔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对现有的优质大学语文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优化。根据土建类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素质要求,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分模块编写教材。具体内容有土建类工程应用文写作、水文化导论、建筑文化导论、实用口才、文学欣赏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内容分册编写,其中土建类工程应用文写作模块(下转第97页)(上接第63页)内容是必修内容,其他模块内容作为选修,各专业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教材选文注意传统经典与现当代美文结合,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结合。
  3.构建立体化教材。教材是以教科书为核心的一切用于教和学的包括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语文材料。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辅助教学的光盘、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等资源。通过多介质,多种手段有机配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将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未来的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的会有什么要求,这一切都难以确定。因此,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要走出困境,走出特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与专业结合,将人文素质理念渗透于整个课程体系中,为实现职校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服务。这是大学语文最终的教育目标,也是教学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家碧.大学语文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J].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4)
  [2]朱方琼,潘仁炎.艺术类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
  [3]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选编的策略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
  [4]金伟.大学语文教学的模式化改革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5)
  [5]周文.对高职教材编写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6]汪小艳.面向专业群的高职大学语文开发[J].文教资料,2009(9)
  [7]王茜.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J].网络财富,2009(22)
  [8]李田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危机及对策[J].现代语文,2014(11)
  【作者简介】李田秀(1965— ),女,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化学感受器瘤好发于颈侧,以颈动脉体瘤最为多见,作者报告1例发生于上腭的罕见的化学感受器瘤,其临床特点为多发溃疡型肿瘤,浸润性生长,肿瘤无包膜,采用扩大切除术,随访20个月
上世纪70年代,日本遭遇到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变缓。严重依赖外需的日本为了改变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逐渐调整贸易政策。通过进一步促
本文对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补体C<sub>4</sub>别型进行了检测,并与98例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是:SLE病人的C<sub>4</sub><sup>*</sup>AQ<sub>o</sub>和C<sub>4</sub><sup>
这是民主史上的一幕奇迹: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庞大而宏伟的民主工程——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式草根民主 “海选”,伴随改革劲风疾吹,如今已遍布大江南北,扎根于国家政权的最末端。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611234个村委会,村委会成员2411074人,普遍完成了6至7届村委会选举,平均参选率保持在80%左右。  在基层民主萌芽、成长、壮大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进军奏鸣,是
【摘 要】本文提出在当前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根据高职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措施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课、证、赛、岗”相融合的环境监测课程体系;建设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等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 环境监测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59-03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品牌战略,离不开积极有效的管理工作的强力支持、要构造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转变管理观念,加强思想建设。
【摘要】本文論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的教学策略:教师可先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想象意境;而后采取异质同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意境;也可以采取实景临摹的方式,再现意境;最后延伸创作,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意境。  【关键词】古诗词 意境 特征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95-02  意境可以理解为人们思想情感中“思维感觉”与“情感共
【摘 要】本文对广西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各院校在落实政策、构建体系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诊改信息平台建设仍然滞后、诊改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等突出问题,提出继续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全区诊改专委会自身建设、强化培训和分类指导、健全诊改工作信息平台等对策,以加快推进诊改工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 现状  【中图分类号】G 【
本文报告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sup>99m</sup>Tc—HM—PAO脑SPECT结果,并与临床表现及CT分析比较。全部患者的脑SPECT均为阳性,CT阳性率为76.9%。脑SPECT不仅能发现梗塞病
【摘 要】针对广西旅游景点翻译实践中存在的翻译错位、移情不当、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混淆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奈达翻译理论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文化适应理论 广西旅游景点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46-03  当前,翻译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人们不再进行单纯的静态语言的对比,而开始放眼全局对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