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动因思考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凸显并且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在这个忙碌工业社会里,穿着亮丽考究的年轻女性成为碌碌人群中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对服装消费的时尚,冲动和超前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消费中感性的一面,看到了她们趋于同质性的消费倾向。本文由一个经济学现象出发,从女性对服装消费的分析开始,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动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非理性 服装消费 冲动消费 符号象征 动因
  消费行为,不单纯是一种个体的、纯粹的理性的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嵌入于各种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消费行为这种经济学现象中折射的社会学的思考也就油然而生。
  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传统消费情况来看,女性服装消费远远比男装消费活跃,市场也更为广阔,尤其是年轻女性,在她们的审美观念日渐成熟,社会角色越发突出时,服装消费成为她们自我标志和认可的一种特有方式。女性向来被看成是感性的、情绪化的,而众多对于女性消费行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论断。据统计,有高达93.5%的18岁~25 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冲动消费行为,冲动消费的金额占到了女性消费总支出的20%之多。而在这些消费换来的又大多是生活非必需品以及搁置不用的物品。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对这一现象,下面的分析会让我们看到这种消费下潜在的动因。
  一、“马赫卢普夫人的衣橱”
  但凡每个成年女性,衣橱总是满满的,但是当需要出门的时候,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衣服,经济学家马赫卢普把这种现象总结为“马赫卢普夫人的衣橱”,他把这一现象运用到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中常见求多的情结,而这里的表述则是女性在服装上也有求多求新求变的情结。这样的情结导致的消费,却是一种冲动的,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样的消费是否有悖于“理性人”的选择,需要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目标与心理进行分析。
  首先,从女性的消费目标看,他们多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女性对服装的偏好,在经济学上体现的是效用的概念,效用是对消费者从一组物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和幸福程度的抽象衡量。在收入预算约束的条件下,女性在各种消费组合中,往往衣服的消费占据比例大于其他消费。在消费方式上,女性在服装上的消费表现出的是非理性,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则是能减则减,在心里偏好的驱使下,往往在购买衣服上表现出的是不计成本,这种消费观归结为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
  其次,服装消费对于女性而言具有时间效应。同样的商品即期消费较未来消费会带给消费者最大的满足。时间对于女性来说,具有不可复制性。对服装的消费随着年龄的衰老会逐渐呈现出效用递减的趋势。女性在某一阶段对衣服的消费呈现出不同的需求,是与女性的年龄有关,女性在青年和中年时期,是她一生最好的时期,他们对服装的消费最为旺盛,当他们进入老年后,随着淡出社会,他们对服装的需求也会逐渐减弱。所以,时间对于女性来说,具有特定的效应。
  再次,女为悦己者容。服装对于每个女性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女性在服装上的投入说白了叶世为了赢得更多的悦己者,这里指的是一种正常的心里需求。追求这种心理上的快乐,这时,消费的主要作用是展示性与竞争性的。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消费时受收入的预算约束的,收入增加的时候,预算约束由此扩大,对消费者产生的直接影响是高档物品的增加,而低档物品减少。这也就是现实中,收入之间的差异仅仅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档次间的差距,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女性购买服装的欲望,也不会减少女性在服装上选择的偏好。因此,非理性的消费时刻伴随着女性消费者。
  二、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西方学术界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许多人分析消费行为的问题。非理性消费行为包括谨慎型消费行为、枯竭型消费行为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其中,枯竭型消费行为对女性消费行为中的非理性行为,做出了理论分析。枯竭型消费行为指消费支出接近甚至超过自己收入的消费决策。引起枯竭型消费行为因素包括: (1)攀比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实质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明显超过了现期收入或预期收入约束。出于满足攀比心理需要,采取了高消费行为。(2)虚荣消费心理。虽然部分消费者不具备消费某些商品的收入条件,但仍然有消费上述商品的强烈愿望,动机就是为了获取虚假高身份与高地位评价。上述消费者不注重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而是片面追求商品附带身份与地位信号。虚荣消费心理使部分消费者丧失了经济理性,高消费或高负债消费特点就明显了。(3)参照群体消费心理。部分消费者受周围消费模式影响,不得不模仿他们消费方式,否则,会被认为消费不符合潮流,会遭受周围人的嘲弄。参照性群体影响力极大,非理性消费者对其模仿严重。
  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理论为女性的冲动消费的分析做出了一定的理论铺垫,从而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虽然枯竭型的消费的定义对消费支出有某种限定,然而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却是最终引起女性冲动消费的最好解释。
  三、女性非理性消费的心理因素分析
  非理性的消费用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词汇替代便是“冲动消费”。消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心理时,将人们的消费动机分为生理性消费动机和心理性消费动机,而在心理性消费动机中又包括情绪动机、情感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女性的冲动性消费正是源于情绪动机的支配。这种冲动消费,有人把它定义为没有一定指向的盲目采购行为,多为非计划性的临时购买行为。女性在极度兴奋或是极度郁闷的状态下,购物欲望会变得特别强烈,在这种极端情绪状态下,无论心情好坏,购物都是女性最好的排遣方式;另外由于女性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特质也决定了在集体购物中,女性很容易实施冲动性消费行为。但是女性自身的特性并不是造成她们冲动消费的本质上的原因,女性的冲动消费是社会和文化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女性无论从先天体能或体质上来说都弱于男性,因此她们对于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多数女性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于安全和爱的需求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所以很多女性把购物作为获得安全感的最简捷的途径。   其次,由于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女性往往被赋予情感和精神支持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赚钱,女人花钱”等信条变得天经地义,女性日益成为家庭的主要购买者,他们掌握着家庭的70%以上的开支,家庭用品的购物几乎由女性一手包办。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期待让女人对购物的热衷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而另一方面,传统的勤俭持家的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女性对购物的狂热,因此这也造成女人容易冲动消费的潜在因素。
  同时,当前社会中主流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氛围,对女性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越来越强调外在感观的社会,人们的审美取向也越来越倾向于“外在决定论”,大众把美服、彩妆看作是现代女性的标志。而这种环境也改变着女性们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和定位。女性把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等看作是划分女人中阶层的标准,并认同那些与自己有相似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人群。有人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女性购买行为的象征性消费。通过消费来表达一些关于自身地位和身份的信息,同时也在购买物品的同时购买了物品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正是这种象征性消费承担着女性之间交流的媒介作用。
  四、非理性消费的社会学动因
  社会学家索斯特恩·凡勃伦在20 世纪初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概念,认为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他提出的实际上是我们现在说的符号消费的观点,作为符号的消费对于彰显与维系个人及其阶层社会地位的社会功能。之后布迪厄进一步把象征性消费的内涵扩大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不仅是经济资本决定的,而且也是由文化资本决定的。所谓文化资本,主要是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艺术的修养水平。人们的社会地位既包括经济资本,也包括文化资本,区分这两种资本不仅仅通过财产和物质消费能力,而且也通过象征消费能力和品味来体现。因此品牌的“图腾”效应就构成了女人消费行为的重要的一部分,并通过对品牌的差异性消费来确定阶层的界限。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很多女人会在冲动性消费中都会购置一些自己平时不敢触及的名牌服饰和化妆品。虽然凡勃伦定义的“炫耀性消费”是限制于上层阶级中的,但是放在现在的社会中它存在于任何阶层,任何阶层中都存在炫耀性消费者和保守性消费者之分。人向上层阶层流动的社会欲望支配着低下阶层企图通过炫耀性消费将自己与其他阶层成员分开,并以此获得更高一级阶层的身份认同。这里我们可以借用齐美尔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对时尚参与的巨大热情,源于其对社会地位的诉求——求同于社会上层,求异于社会下层。这里他认为追求这一目标的主要是中产阶级。社会学的地位标志派对消费的观点包括:人们怎样通过标志(个人格调、服装、装饰、财产)而不是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个性;大多数人慢慢开始担心他人怎样看待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地位。正因为这样,人们倾向于购买象征他们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攀登的物品。我们一定还记得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女主人公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心理,去借别人的一条项链去出席一个晚会,结果不慎把项链丢失,她倾其一生劳累去偿还购买项链造成的债务,为了一时的炫耀而付出了一生的幸福生活。
  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借助上面的理论,我们可以把这种诉求理解为女性冲动性消费的潜在需求——通过购置品牌,同时购置阶层符号,购置象征社会地位和文化方式的消费标志,以获得生活的安全感,改变社会对自身的传统定位,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是形象上的向上的阶级流动,获得阶级内部的认同。正因为如此,盛行于世的假冒品牌为何经久不衰,这正是那些商家迎合一些收入低下而又有着强烈的炫耀心理的女性的需求。
  女性在消费行为中对服装的偏好,成为商家永远的赢利点,商家只要满足女性球心求异的需求,即使价格离奇,也会有消费者。这个时候,价格往往失去了应有的弹性,这就是女性非理性消费带来的结果。而对其中潜在的动因,无疑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碰撞与结合。
  参考文献:
  [1]文启湘主编.消费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周长城主编.经济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刘飞.炫耀性消费——凡勃伦与布迪厄之比较.消费经济.2005.(3).
  [4]岑丽阳.女性消费行为探微.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
  [5]高小华.女性消费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商业时代.2004.(26).
  [6]谭箐,耿黎辉.论女性自我概念与服装消费行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
其他文献
中国画源远流长,技艺精深,上下几千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整套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和独特鲜明的色彩风格。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历代大师迭出,创作成果累累,要想重新做出点“名堂”来,占有一席之地,决非易事,所以说“中国画创新最难”。  我之说上面一段话,是从读杜征麟的画作产生的感想引发出来的。我与杜征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我留苏前)。去年初,他邀请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去给大学生
期刊
所谓防御性商标就是企业将已注册的商标覆盖更多商品或服务,或把与自己的商标图案、文字形似音近的都作为联合商标注册,原商标为主商标,其余称防御商标。因此,注册防御性商标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第一,商标所有人在原注册商标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类别外,跨行业申请注册若干相同商标;第二,商标所有人为了防范他人在同类别商品(服务)上申请类似商标,在同行业、同类别内申请注册和原商标近音、同音或字形近似的商标。通俗而言
期刊
[摘 要]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服务业的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减少失业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业就业效应理论加以梳理,以期对服务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有更好的理解,更好的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服务业 就业效应 理论综述  一、引言  没有理论为基础的政策是抽象的,理论研究对于政策提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如上所述,中国
期刊
摘 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政府发起设立,在创业投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期望更好地促进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业投资 引导基金 对策建议  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基
期刊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促使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看来,我国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在出初始发育阶段。笔者从位于我国西部内陆的甘肃省和地处东南沿海的山东省两地调查取证,抛开人口和地理等客观因素,分析考察悬殊发展的背后的原因。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主要分析股份制对于两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并且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分析甘肃和山东两地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并以东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阐述了苏州检验检疫机构如何通过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来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的精神,实现传统出口日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最终达到监管有效的目的。  [关键词]出口日用陶瓷 宏观监管 转型升级  一、苏州出口日用陶瓷基本情况  苏州出口日用陶瓷品种为碗、碟、杯类陶瓷餐具。2010年苏州出口日用陶瓷共计报检98批/167.69万美元。2011年苏州出口日用陶瓷共计报检12
期刊
[摘 要]伴随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国民的储蓄额度和消费欲望也在不断上升;尤其在最近五年,国内信用卡市场容量不断的高速扩张,达到行业的井喷期,随着诸多国际商业银行巨头陆续进入我国信用卡市场,相应地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是目前国内的信用卡行业的营销大多停留在人海战术和短期盲目投入大量资金的粗放式宣传阶段,其经营手段大多雷同,没有长期的战略支撑,容易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营销效
期刊
[摘 要]在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生态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和研究的试点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率先走上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对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建设成果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种种制约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初步提出了下阶段留民营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以及在绿色生态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贸易环境等的变化,温州私营企业的出口贸易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机。解决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维持温州私营企业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点。综上,研究温州私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出口发展模式,建立平衡的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章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两个角度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对苏州市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该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表明R&D经费对苏州市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贡献最大,其次是R&D人员,第三是技术引进与改造经费,而政府科技投入对苏州市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影响不大。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回归分析 创新效率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创造国民财富、拉动出口增长、繁荣市场、吸纳就业人员、增加财政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