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与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小蚕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要求,并从蚕室、蚕具、桑园准备,收蚁,小蚕共育的眠起处理,小蚕饲育,小蚕期防病治病等方面介绍了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 小蚕共育;生理特点;关键技术
  
  小蚕共育是由具有充足的蚕屋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单位或养蚕专业户统一饲养小蚕,3龄或4龄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形式。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和蚕儿护理,使蚕强健好养,具省工、省屋、省工具和燃料、省药品、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小蚕共育是稳产高产的先进技术,应大力推广。
  
  1小蚕期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1)适应性强,适宜偏高温多湿饲养。小蚕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快,体温容易降低;加之小蚕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具有耐高温的能力。根据以上特点,小蚕期的温度应在25.5~28℃之间,在偏高温度下,蚕发育快,体重增加量多,产茧量高。
  (2)对多湿的抵抗力强。由于小蚕的体表面积对体重的比例较大、皮肤的蜡质层薄、气门对躯体的比率大,所以蚕体水分容易散失,能耐多湿。根据小蚕的这一特点,在多湿环境中饲育,并无不良影响,反而由于空气中多湿,桑叶不易萎凋,可以达到饱食。
  (3)小蚕生长发育快,对桑叶质量要求高。据统计:体重一龄期增加12~16倍,二龄期增加8倍,三龄期增加5~6倍。由于小蚕单位时间内的成长比率比大蚕高,生长发育迅速,因此需要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多、富含糖类并老嫩比较一致的桑叶。此外,由于小蚕生长发育快,应注意随着蚕的生长发育,及时扩大蚕座面积,以避免食桑不足。
  (4)小蚕呼吸量少,气体交换容易,对CO2抵抗力较强,要做好门窗关闭工作。蚕室内由于饲养人员和蚕的呼吸,加上蚕沙发酵,使蚕室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CO2对蚕呼吸障碍的程度,因发育时期不同而不同,小蚕期比大蚕期的抵抗力较强。但对于蚕室中产生的CO、SO2和NH3等有毒气体以及病原体,小蚕期的抵抗力弱。所以在小蚕期,蚕室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换气,并要做好门窗关闭工作。
  (5)小蚕移动范围小,食桑时间短,具有趋光趋密强的特点。小蚕期特别是1龄蚕的移动距离小,食桑时间短。因此在饲养上,对1龄蚕所食的桑叶要经常保持新鲜,要切小、切方,给桑要均匀,便于小蚕就食,达到发育齐整。
  (6)小蚕对病原微生物及有害药物的抵抗力弱,必须加强消毒防病工作。
  
  2蚕室、蚕具、桑园准备
  
  (1)建立小蚕专用共育室。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环境建立小蚕共育室,尽可能选用未养过大蚕、未发过蚕病的房屋和区域。共育室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石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若按共育10张蚕种计,需蚕房面积10~15m2
  (2)蚕具消毒。在消毒前首先要将蚕室打扫干净,清除灰尘、蛛网、垃圾。贯彻“无病先防,以防为主”的原则,是确保蚕茧丰收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共育室1m3空间用毒消散3~4g熏蒸;蚕具先用流动的活水洗干净,按 250mL/m2的用量配制含有效氯0.5%~1%的漂白粉溶液,静置2~3h,取上清液喷洒,也可用2%的石灰浆喷洒。选择睛天将蚕匾、蚕网等蚕具置于阳光下曝晒,曝晒过程中要多次翻动,以便消毒彻底。共育室及其入口处每天用清水冲洗,用0.5%~1%漂白粉溶液消毒。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小蚕共育室。共育室周围不得饲养畜禽。每次给桑除沙后及时清扫共育室地面,每隔1d用0.5%~1%漂白粉溶液消毒1次。小蚕分发后,房屋紧张时共育室仅能作为储桑室使用。
  (3)桑园准备。1hm2桑盛产期可育120~150张小蚕。要选择比较肥沃的半旱水田或坡地种桑,施肥以生物有机肥为主。
  
  3收蚁
  
  (1)收蚁准备。收蚁前要准备好鹅毛、蚕筷、收蚁网、焦糠、防僵粉等收蚁用品和收蚁用叶。蚕匾内铺好防干纸和垫纸。参加收蚁的人员要进行相对分工,引蚁、切桑、给桑、调节温湿度等都要有专人负责。
  (2)收蚁时间。在盛孵(50%孵化)后2~3h开始,春蚕掌握在上午8~9时收蚁,夏秋季气温高,可适当提早1~2h收蚁。
  (3)温湿度调节。为了减少蚁蚕体力消耗,收蚁时温度可适当降低1~2℃,保持在24℃。干湿差在1.5~2℃。收蚁结束后,再逐渐升至目的温湿度。
  (4)收蚁方法。农村丝茧育多采用网收法:将两张一分目蚕网重叠盖在已出蚁的蚕卵上,下层网用来压住卵壳,上层网上撒吸引桑,待蚁蚕爬到网上食桑后,将上层网提到铺好垫纸的蚕匾内。给桑前蚁体上薄撒1层防僵粉消毒,5~10min后撒焦糠,然后给桑、定座,完成收蚁工作。未孵化的蚕卵继续黑暗保护,待第2天再收蚁。棉纸引蚁和收蚁袋收蚁法便于称蚁重,但引蚁较慢。
  
  4小蚕共育的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是调节蚕发育整齐度的关键环节。小蚕共育阶段眠起处理尤为重要。
  (1)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蚕种领回后及时摊种黑暗保护,点青卵黑暗保护2d,转青卵黑暗保护1d,转青不齐,次日不收蚁,继续进行黑暗保护。温度控制在25.5℃,干湿差保持在1.6℃,确保一日孵化率达90%以上,蚁蚕发育齐一、蚕体强健,以利后期眠起处理。
  (2)控制好眠中温湿度。进入眠中,保护温度应比食桑中降低1℃左右,避免高温消耗体内养分过大,影响蚕体质,导致虚弱。蚕眠前期蚕座宜偏干燥,干湿差3℃左右,蚕眠中后期蚕座适当偏湿,干湿差2℃左右,以利蜕皮。如眠中气候多湿或眠座厚时,可于眠座下加用焦糠等干燥材料。
  (3)及时止桑。在良桑饱食基础上及时做好止桑工作,促使蚕发育齐一。一要良桑饱食,使蚕充分摄取营养,防止保温偏高迫使就眠;二要及时止桑,当蚕有95%就眠时,及时撒上焦糠等干燥隔沙材料,促使残桑迅速干枯,并与蚕隔离,防止青头蚕和早起蚕吃残桑。
  (4)适时饷食。标准是春蚕期2~3龄蚕盛起(50%起蚕)至饷食的中心时限为5~6h,最长不超过10h;4龄蚕为7~8h,最长不超过12h。秋蚕期和温度高时可偏早1h饷食。适当推迟饷食,切不可怕蚕受饿早给桑,以免造成蚕发育不齐。饷食时应避免强风强光,防止蚕趋于一侧,影响饷食处理。饷食叶应用新鲜嫩叶,标准与蚕上一龄期盛食期相同,并控制给桑量,做到薄饲、防干、防伤。
  (5)合理起除。掌握好起除时间,是保证蚕头数、提高小蚕发育整齐度和保持合理淘汰率的重要技术手段。起除时间掌握在各龄起蚕喂第2次桑叶后2~3h。结合止桑和饷食,在小蚕共育中,即使不提青分批,也可有效地调节小蚕发育整齐度,控制淘汰率,促进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顺利分发。
  
  5小蚕饲育
  
  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关键时期。此期用叶虽少,但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尤其是1龄蚕和2龄蚕,饲喂的桑叶过老或老嫩不匀,水分少,极易导致蚕发育不齐,产生小蚕;用桑过嫩,蚕发育虽齐,但体质弱。因此,必须根据蚕的生理需要选采适熟桑叶。
  (1)桑叶的选择。小蚕用桑应选择长势好、叶质好的桑园。选采田块中间桑树的枝条上部桑叶、日照充足桑叶。春蚕收蚁当日,要选择绿中带黄、叶位为第一完全叶向上数第二片叶。一龄期用嫩绿色、叶位为第一完全叶上一叶或第一完全叶;二龄期选择叶色浓绿的第一完全叶或其下一叶;三龄期采用浓绿色的“三眼叶”饲喂。夏蚕选叶要结合叶色、叶位、手感特性来选择,叶位与春蚕相似。夏蚕一至二龄期可用新条端部的适熟叶,三龄期可选择一些蔬芽叶饲喂。秋蚕选叶和春蚕相似,要根据龄期选择枝条上部的不同叶位的适熟叶。采叶分早晚2次,上午最好在日出前采叶,傍晚最好在日落后采叶。若遇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宜在早晨采叶;阴雨天气,宜在傍晚采叶。
  (2)调桑。调桑是指在给桑前对桑叶进行整理,剔除不良桑叶和病桑叶,并用刀切成适当大小的小块。收蚁当天要将桑叶切成1~2cm的正方块或长方形小方块。第2天后切成3~7cm的小块,二龄期切成木梳叶,三龄期后可粗切两刀或不切。
  (3)给桑。小蚕用叶要掌握树上选采,采叶准确。不采虫口叶、污染叶、日照不足叶、村口路边叶,以降低桑叶剔除率,减少浪费。小蚕用叶尽量现采现喂,保全叶质,减少桑叶养分消耗,避免桑叶采、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小蚕的给桑一般每天分3次进行:分别是早晨7时、中午2时、晚上9时。给桑量要适当,要让蚕饱食,又不要使剩余残桑过多。给桑动作要快,桑叶厚薄要均匀一致。三龄期给桑要叶背朝下,一片一片平铺饲喂。
  (4)扩座和匀座。小蚕是在蚕座上生长发育的,小蚕的生长很快,从收蚁到三龄期,生活空间需要扩大30倍左右。蚕的密度过大,则蚕会相互拥挤,造成食桑不足,发育不整齐,同时,还会相互抓伤,增加蚕病的感染机会;反之,蚕的密度过低,会造成桑叶浪费,费时费力。因此,要根据蚕的发育情况适时扩座、匀座。首先,在需要扩座的蚕匾上放2张小蚕网。然后要在蚕网上撒上桑叶,待小蚕全部爬上桑叶后,分别将两张蚕网放在两个空匾中即可。匀座就是用蚕筷夹住桑叶,将蚕匾中的蚕摆放均匀。平时要经常进行匀座。
  (5)除沙。蚕座上的残桑、蚕粪、蜕皮和糠草等混合物总称为蚕沙,除去蚕沙的过程叫“除沙”。除沙可保持蚕座清洁卫生,是减少蚕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小蚕期除沙一般用网除法,与大蚕期方法一样。除沙要在白天进行,以免造成小蚕丢失,动作要轻,避免伤到蚕体。蚕沙不能在蚕室外随便堆放,要及时集中处理,用土覆盖。一龄期一般不除沙;二龄期在小蚕眠起和将眠时各除沙1次;三龄期则分起除、中除、眠除3次除沙。
  (6)小蚕饲育中的环境调节。小蚕期适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长发育。一龄期温度要控制在27~28℃ 之间,干湿差1℃;二龄期温度控制在26~27℃之间,干湿差1.5℃;三龄期温度控制在25~26℃ 之间,干湿差2℃ 。要求温湿度稳定,使蚕感温均匀,发育一致。小蚕期要适当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一般在每次给桑时开窗15min即可。室内光线要保持明暗均匀,要防止阳光直射蚕座。
  
  6小蚕期防病治病
  
  (1)小蚕期用药剂消毒必须要考虑蚕的安全,规范用药,不可滥用药,以免引起药害和造成浪费。小蚕防僵病,自蚁蚕开始,每龄起蚕使用蝇僵灵或防僵粉1次;发生僵病时每天使用蝇僵灵或防僵粉1次。病愈后每两天用药1次。每条蚕背腹部都要撒到药,撒药后5~10min,撒隔沙材料,然后给桑。将眠蚕不宜用防僵粉和石灰粉。
  (2)综合防治蚕病。在搞好蚕室、蚕具、蚕体、蚕座消毒的同时,及时隔离和清除病蚕,淘汰弱小蚕、迟眠蚕,防治桑园害虫。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体质,提高蚕体抗病力,防止农药中毒。蚕发病后及时查明病因,对症下药,控制蚕病蔓延。
其他文献
摘 要 冬季温度较低,养殖户为了保持在养殖舍内的恒定温度,减少了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但由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增加了家禽呼吸道疾病爆發和传播的概率。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家禽在呼吸系统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且与多种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家禽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染性喉气管炎、非典型鸡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及支原体病等。家禽呼吸道疾病在爆发时,不会是单一形式,而是以多种病原相互混合感染的形式出
圆是最简单又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常数π将圆的周长,面积和半径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圆周率"。圆周率并不是一串随机数字。π的数学内涵超越了传统认知,其在物理、计算机等相关
针对村级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规范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主要介绍ODBC、DAO、OLE DB、ADO这四种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典型特征,并从访问性能、开放性、面向对象特性、能否访问非关系数据源、是否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等几个方面分析
<正> 文字混乱情况严重,中外关心去年我接见了两位西德下萨克森州的汉学家赫瑟和罗斯纳。他们在交谈中向我提到在参观访问中所看到的众多错别汉字的问题,并问我:“贵国有没有
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绩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科学有效地评价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绩效水平,综合考虑了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特点,从职能指标、效益指标和潜力指标三个
健康老年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与脑血流速度相关性的研究林晓东,张乃芳,周少彬,刘树刚,张瑞宗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神经内科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标准如下:(1)年龄≥60岁;(2)既往
<正> 北京人的口头有不少字音是不合规范的。这里所说的规范,指的是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9年最后审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上选定的字音。现在要研究的是,北京人口
栗绛蚧又叫栗红蚧,是板栗的重要枝梢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在板栗2年生枝干上吸食树液,影响板栗生长,从而导致植株衰弱甚至枯死.栗绛蚧繁殖量大,若虫虫体很小,生活极为隐蔽,防
当前小麦、油菜正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时期。此时采用一些农田措施尤为重要。例如,小麦处于返青拔节期,合理施肥可减少返青时间,增加光合作用;还可使茎秆粗壮,增强小麦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