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 1823-1892),生于里尔,是一位有着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但拉罗的学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父亲并不赞同拉罗把艺术作为主业。无奈之下,16岁时独自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主修小提琴,并私下学习作曲。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巴黎。拉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伟大作曲家,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在业界才有了一些名气,而《西班牙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等经典之作的出现,才使得他真正登上了事业的高峰。1892年拉罗逝世于巴黎。
  《西班牙交响曲》完成于1873年,是拉罗年过半百时创作出的具有强烈法国音乐色彩的上乘佳作之一。美妙、绚丽的旋律线条,柔美生动;色彩斑斓的乐队部分,更是把各种乐器的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曲同样有着西班牙民间独特的舞曲元素风格:迷人的情调,明快、整齐的舞蹈节奏,活力动感。二者完美地结合塑造了这首纯熟且可谓是拉罗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负盛名的精品之作。这部作品是献给同时代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的,也正是由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于1875年2月7日在巴黎的大众音乐厅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时至今日,这首享有盛誉的经典作品仍是乐坛上各国小提琴家经久不衰的演奏保留曲目,无论是在国际赛事、大型演出,或是在正式的音乐会上,该作品都备受关注。笔者对该作品偏爱有加,现将自己在演奏实践中的启示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西班牙交响曲》其名为交响曲,实则却是一首由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创新性地运用交响乐思维进行创作,从而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的以小提琴独奏声部为主导地位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协奏曲的表现形式,又区别于其它协奏曲,此曲大胆地使用了五个乐章,相比常规交响曲多出一个乐章,比协奏曲多出两个乐章。这使作品在完整度和音乐表现性上更加充实饱满、丰富浓郁。
  该曲第一乐童为奏鸣曲式结构,该曲在钢琴伴奏版本中,钢琴伴奏部分内容丰富,织体构造庞大,音响效果对比强烈。需要演奏者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细腻的力度层次把握以及贴切的音色处理技术。乐章开始以钢琴独奏拉开序幕,左手强而有力的八度,配合规律的节拍和三连音混合的节奏,颇有哈巴涅拉的味道,弹奏时不能只局限于手指的力量,而应该充分利用整个手臂的力量,这样演奏出来的质感可以产生恢宏的乐队效果。三连音的巧妙运用,灵活而动感,这也是西班牙典型的舞蹈节奏。这一节奏形式贯穿了整个曲目,对全曲风格的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曲还有着强烈的音响效果对比:时而是音域宽广、铿锵有力的大和弦,时而是细腻柔美、委婉动人的单旋律线条,需要精准地拿捏好尺度,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有着庞大的织体结构是此曲的另一大特征。区别于其它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是,该曲有着较长段落的华彩炫技片段。钢琴伴奏部分并没有停止在“静止”状态。具有前奏、间奏和尾奏的钢琴独奏段落,演奏者无需把自己“躲藏”起来,而应把乐队的气势、曲目的热情与独有的西班牙风格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来。当小提琴融入时,要更多地分析和感受和声的变化,控制好音量,处理好音色。
  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林耀基先生曾说过:“钢琴伴奏好比是水,小提琴演奏者好比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何既能更好地衬托小提琴的甜美而细腻的音色,丰富其音响效果,又能发挥出钢琴的音色特点和音响效果,使钢琴与小提琴之间完美配合,使作品更加统一,更加完美,是需要在演奏中准确把握的。二者之间的配合越和谐、越融洽,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就越完美。钢琴伴奏在本首作品中的作用是把整个乐队的合奏效果、各个乐器的音响特点在钢琴上体现出来。因此,需要演奏者阅读总谱,对照钢琴伴奏版本,找出音符在总谱上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该乐器的音响特征、发声特点等。使用细腻的音色变化和力度层次控制来模仿该乐器。这样会令钢琴伴奏部分趣味横生、绘声绘色。除了在演奏中要注意小提琴演奏与钢琴伴奏在音量和音响上的平衡关系外,在本首作品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即是在节奏上的控制。与此同时,钢琴伴奏同样给予音乐和声上的补充,带动节奏的律动,渲染气氛,营造氛围,丰富作品的音乐色彩,协调与平衡和独奏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二者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在整首作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首作品若想完美地呈现,需要各方的配合与协助。钢琴伴奏者与小提琴演奏者之间还需要在配合上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从最初的音准、节奏、演奏技巧、弹奏方式、速度与力度的配合,直至磨练到成熟、自然,以准确表达音乐的内涵,完美贴切地呈现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精神”与“旨意”,真正做到互感、互通、互融、互敬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每一位艺术家,他必须要坚守一些东西,同时又必须不断寻求‘突破’。每一位创作者都会用一生时间在‘坚守-突破’这四个字中苦苦挣扎与求索。”  ——秦文琛  2019年4月26日9点,秦文琛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贵宾室做了一场题为“坚守-突破——解析《众神之光》等近期管弦乐作品”的学术讲座,重点讲解了《云川》(2017)、《大地音诗》(2018)、《众神之光》(2018)三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经历及作品所要
期刊
2016年6月1日晚,五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她(他)们均是2015年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获奖选手,在本次“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中,她(他)们用表演向沈阳观众展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风采。  本次音乐会的五位“主力选手”分别是:获得2015年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银奖的柳鸣,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同样在“金钟奖”比赛
期刊
在齐鲁大地中部的淄博、济南等地,流传着一个曲调优美明快、语言活泼风趣,人称“北方越剧”的地方剧种——五音戏。五音戏起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与柳琴腔、茂腔、柳腔都有着渊源关系。其实,五音戏被称为“五音戏”,是自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它在民间被称为“肘鼓子戏”“周姑子戏”,被艺人们自称“五人班”(初期五音戏的表演由五人组成,一人司打击乐器,四人演唱,因此称为“五人班…‘五人戏”)。19
期刊
古诗词歌曲演唱是声乐艺术中非常特别的领域,它除了需要演唱基本技艺外,还要具有诠释古典文学的艺术修养,具备儒家“中和”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善美”境界,尤其要有“乐由心生”“隐于内而发于外”的内韵美、含蓄美。现行古诗词歌曲中有不同种类的作品,一是古代留存的词调歌曲,如《阳关三叠》《扬州慢》等,它们是古代文人音乐的杰出代表;二是古代戏曲选段及曲艺的遗存曲,如《板桥道情》《游园》等;三是依据古诗词而新作的艺
期刊
2018年1月13日,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获得者、女中音歌唱家郝苗搭档戴玉强、魏松、丁毅三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为观众带来了《我们在一起——郝苗和她的朋友们亚运城之夜音乐会》。时隔11年,在经历了斩获金钟奖美声金奖、赴德学习并获得声乐表演博士、归国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这一系列的转变后,重回广州的郝苗,再一次带给观众们惊喜与感动。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所评价的那般:“郝苗
期刊
2016年6月3日,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弦鼗吟”中国三弦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吸引了大量三弦及民乐爱好者前来观看。  为我们展示高超三弦琴艺的演奏家均师从于中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谈龙建教授。其中,张柳萌为中央音乐学院三弦专业讲师、三弦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其演奏风格华丽流畅、大气磅礴,以刚柔相济及虚实相间的演
期刊
一  《第八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成熟时期的作品,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他历经三年的时间,在1884年夏天开始构思,最终在1887年秋天完成这部作品。  布鲁克纳在创作《第八交响曲》期间,迎来了人生的两大盛事,即《第七交响曲》与《感恩赞》的首演成功及其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它们为作曲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也将作曲家的职业生涯推向顶峰。作曲家的下一部作品《第八交响曲》自然而然受到很多人
期刊
第四讲十二音序列视唱  第一节基本概念  “十二音序列”是指采用十二平均律半音的有序排列及其对位化组织创作无调性音乐的技法。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基本写作方法是:首先将十二个半音构成一个序列,十二个半音中的每一个音高在序列中仅出现一次,以阿拉伯数字1至12的序数相对应,这个最初构成的序列称为“原型”。以“0”(Original)为标记。以原型序列为基础可派生出三种原形:一是原形的“逆行”,即将序列原形从
期刊
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埃玛·格雷博士经过研究发现,听每分钟有50至80个节拍的歌曲,能够使人的大脑更容易学习和记忆新的知识。  一些流行歌曲,包括美国著名流行女歌手凯蒂·佩里演唱的“Firework”等歌曲,可以使人产生“高度兴奋感,很可能会提高学习成绩”。  埃玛·格雷博士表示,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主题音乐很重要,因为音乐能够激发学习潜力和提高注意力。  这位英国科学家称,在学习过程中听麦
期刊
他,宽阔的脸,薄薄而紧闭的嘴透出一股刚毅之气,那双蓝色的眼睛不含一丝笑意,却闪着智慧的光。他,就是赫伯特·冯·卡拉扬,被誉为“文艺复兴在音乐史上的最后一位代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首席指挥。由他创办的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是各国音乐家们心目中的仙山琼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扬指挥比赛”是年轻指挥家的“摇篮”,由他指挥而灌制的音乐磁带,唱片多达800种以上,销售量逾1亿盒(张)。除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