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理性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是属于文科范畴,但是并不缺乏理性色彩。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进行理性教育,也是高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就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理性教育进行探讨,以期丰富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理性教育;教学实施
  教育是开放的,是多样的,也是现代化的。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任何科目的教育都是以综合知识的教育为基础,知识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教育的理性色彩。毕竟,在各种知识之下,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知识归纳和提炼,这样才能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才能引导学生理性的对待知识,对待学习和生活。而在当前的文科类教育中,特别是在政治教育中,许多教师都是从感性理论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对政治知识的理性的一面没有进行足够的分析和运用,将政治教育过于感性化,重视政治的人文教育,但忽略政治教育的理性教育。在这里,本文所说的理性教育,主要分两个方面来讲,即教师教学策略的理性化和学生认知的理性化。教学策略的理性化,是建立在教师公正、客观的对待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减少个人非理性的情感。学生认识的理性化,则是建立在学生辩证看待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上,减少青少年特有的非理智行为。
  一、教学策略的理性化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应该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教学策略的科学与否,也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绩。毕竟,从当前的教育状况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还是十分重要的,尽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學习的主体地位的突出,但是,从教学的效果的角度上看,教师的教学策略还是学生学习的方向舵,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是影响重大的。基于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予以理性的对待。
  首先,就是要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抛开不必要的个人情感和偏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如尽管教师不习惯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但是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增进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角度出发,教师还是应该克服个人偏好,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教学,理性的对待自身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理性客观的运用和分析。如在《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之上,还应该理性的对社会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遇到的困难,对贫富差距进行正确的阐释,以理性的,而非过激的批判态度去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性的思维下,正确对待贫富差距问题,并平和自己的心态,无论自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应该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去改变不利局面,而不应该迁怒社会,迁怒他人。而这正是高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
  最后,教学评价要理性。教学策略,不仅仅是只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内容的使用,还包括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重大。因此,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评价机制的理性化。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关心、表扬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则关心不足,评价较差,甚至不评价。这无疑是非理性的,是教师个人情感的偏好。在教育公平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评价必须要理性,要统筹兼顾,从全部学生得到良好教育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机制。当然,不是否定教师的个人情感的介入,而是要强调教师个人情感的正确表达。
  二、学生认知的理性化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看问题时习惯性的以个人情感区评判,而可能会忽略实际的客观条件。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对学生在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不利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理性的对待学习和生活,减少非理性的行为,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实上,高中政治中的哲学部分,也一直在强调“辩证思想”,强调“一分为二”的思想,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理性认知的良好习惯,就成了实现高水平教学的关键。如在《正确对待金钱》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的方向,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性的认识金钱的作用,并形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这是对学生个人的价值观的培养,而个人的价值观需要理性的对待和确立。只有在理性的思维之下,学生才能对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的处理自身所面临的困境,才能避免各种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同时,在思想上,教师更要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理性看待将要面临的高考,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理想,理性的规划学习目标和成长道路,这也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理性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到学习和生活,理性的设定认识的目标。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理性的制定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而且也是语法研究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标志体意义的一种特定的形式。近二十年来,以动词重叠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秋瑾,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的有关文学革新理论与实践在整个近代新文学的革新潮流中有着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具体探析秋瑾
肖邦和李煜是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诗人",通过他们两首不同体裁的艺术作品,我们感受到一种相似的意境.文章以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Op10~Nr3)的曲式结构为线索,就其中运
【摘要】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可能仅仅是听朗读带、背单词和课文、背语法规则。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很有效,也可能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非常的枯燥。而学习也可以变得非常轻松,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保持,是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寓教于乐,理应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音乐  在从事的十多年的职高英语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我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物理史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加强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旨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
在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教师特别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探索研究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这对于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科学意识的形成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
论述了对独立董事进行薪酬激励的必要性,分析了在直接薪酬制度下独立董事的薪酬设计及其弊端,提出了间接薪酬制度及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