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宝鸡市渭滨区为例,对异地造林和林地流转的外业调绘及内业整饰进行技术探讨,以期能对林业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以促进,对森林资源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异地造林;林地流转;外业;内业;陕西宝鸡;渭滨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165-01
宝鸡市渭滨区位于关中八百里秦川的西端,秦岭耸峙于南,渭河穿越其中。区属土地总面积58 051.4 hm2,林地面积为37 332.2 hm2。近年来,由于西兰铁路、宝兰客专施工,农村道路改建等征占用林地,需要异地造林来恢复森林植被,保持森林覆盖率,加上自从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林地流转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林业工作中做好异地造林与林地流转的外业调绘及内业整饰,维护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很有必要。
1 宝鸡市渭滨区自然情况
渭滨区地处祁吕弧形褶皱带,南部为秦岭山区,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低山残原坡地,南高北低。属大陆性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海拔2 300 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5 ℃。河流属渭河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6 359万m3,为林业生产和林地资源保护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渭滨区土壤类型有棕壤、褐土、黄土性土、娄土、潮土、淤土、壅土、水稻土和草甸土,多样化的土壤类型是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的必要条件,也为开发立体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渭滨区境内植被以乔、灌林木为主,由于境内地形南高北低差度大,森林植被随海拔和水热分配状况不同而呈现垂直分布。
2 异地造林
2.1 异地造林的作用及原则
异地造林作用:由于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中征占用天然林地、人工造林地、退耕还林地等,为了确保林地面积不丢失,按照《森林法》“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的规定,设计异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覆盖率。异地造林原则:①造林地尽可能靠近项目区的原则;②林地权属清楚,无山界林权纠纷的原则;③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④选择在宜林荒山荒地和规划造林地造林的原则;⑤造林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1-2]。
2.2 外业调查及设计
造林作业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荒弃农田或其他适宜造林的地方选择,由组织者负责,设计人员进行指导,共同查看、核实。宝鸡市渭滨区四家坪的21.23 hm2异地造林,选在四家坪村、固川村、坊塘村交界的石门岭。该造林作业区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区划为荒弃农田、宜林灌丛、杨树、侧柏、石崖5个小班。荒弃农田权属村组,无人耕种,低山阳向缓坡,可设计为刺槐水源涵养林,穴状整地,树种配置纯林,栽植密度2 505株/hm2,株行距2 m×2 m,规格60 cm×40 cm×40 cm,苗木标准为刺槐一年生Ⅱ级以上实生苗;宜林灌丛分布有黄蔷薇、胡颓子、山桃、山杏等灌木,高度平均1.0 m,盖度10%~16%,海拔826~886 m,土层厚度为10~50 cm,坡度12~25°,立地条件较好,清灌后设计栽植侧柏水源涵养林,鱼鳞状整地,树种配置纯林,栽植密度3 330株/hm2,株行距1.5 m×2.0 m,规格60 cm×40 cm×40 cm,苗木标准为侧柏二年生Ⅱ级以上容器苗。杨树、柏树、石崖在1∶10 000地形图上勾绘并计算出面积予以扣除。
2.3 异地造林内业整饰
根据外业1∶10 000地形图手图清绘、转绘作业区各小班四至范围,用透明方格纸或网点板准确计算出各小班面积,在宜林小班内依据实际地形地貌控制在70%~95%范围内计算出可作业面积。然后在A3或A4纸上复制转汇好的地形图,贴图框、图名、图例、小班注记、设计单位等做出一张漂亮美观的异地造林位置地形图。其次编制“异地造林作业设计可行性报告”,制作扉页、目录、正文文档,正文中分章节介绍本次造林基本情况,造林依据和原则,造林设计的模式、类型、技术措施,苗木需要量,用工、用料量及劳动力来源,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及造林管护措施等。
3 林地流转
3.1 林地流转的意义及原则
林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将林地的使用权按一定的程序,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方式,有偿或无偿地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经济行为或产权交易行为。将林地使用权变成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目的是为了使“资产变现”盘活林业资源[3]。林地流转原则:①平等、协商、自愿、有偿;②不得改变林地所有权的性质和林地用途;③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④受让方必须有林业经营能力。
3.2 林地流转外业勘察
自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后,宝鸡市渭滨区近年来林地流转情况活跃。通过流转,使林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也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3.2.1 资料准备。林权所有人协议流转宗地所登记的林权证,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近期县区民政局提供的县区、乡镇、村行政区划界线勘界图,相关调查表格、GPS、电池、充电器、皮尺、测绳、计算器、直尺、比例尺、三角板、半圆、面积计算方格纸、调查夹、铅笔、铅笔刀、橡皮擦、碳素笔、背包等。
3.2.2 宗地勘察相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相关权利人(包括林地所有权人、原林地使用权人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到实地核实勘察。涉及到相邻村组或其他单位林地界限的,其他经济组织的代表也要参加,以免引起林界纠纷。
3.2.3 现地勘察。依据流转协议,对照流转宗地林权证四至及现地范围,确保流转宗地在林权所有人林权范围内,然后对流转宗地勾绘。宗地以能在地形图(影像图)上勾绘出来为准,有明显地形、地物,一般在地形图上不小于4 mm2,即地形图上宗地面积达到4 mm2时必须勾图(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上4 mm2面积分别是:1∶50 000为1 hm2,1∶25 000为0.25 hm2,1∶10 000为0.04 hm2)。勾绘时,对部分地形、地物不明显的地段,可采用GPS辅助定点确定界线位置。
流转宗地四至与其他组、村、乡林界交接时,双方代表与双方技术人员应同时参加,现地核对、复查,避免勾图出现重界、漏界问题。现地勘察协议流转宗地四至不在林权所有人林权范围内,宗地与其他单位有林界纠纷,则不予以流转勾图。
3.3 林地流转内业
当天外业勾图结束,一定要将宗地转绘到成果图上,以防止外业图丢失、雨水淋湿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便于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补救。
林地流转的承包林地位置四至图,得根据流转实际情况给转入方或者转出(入)双方,对保留和转出部分重新绘制林地四至图,制作方法同异地造林地形图[4]。然后根据林地双方签订的协议书、林地所有权人申请、主管部门批示撰写“林地流转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说明林地流转原因、林权所有人流转面积与保留面积(林地流转情况一览表如表1所示)。把位置图、调查报告、一览表报送林政部门,建议变更林权证书。
4 参考文献
[1] 李剑民.异地造林德清木业破解“成长中的烦恼”[J].浙江林业,2007(10):30.
[2] 李钢,王泽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理州集体林权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10733-10735.
[3] 黄始勇,谭子幼.泸溪县林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林业科技,2014(1):43-45.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答[J].农民文摘,2007(9):6-9.
关键词 异地造林;林地流转;外业;内业;陕西宝鸡;渭滨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165-01
宝鸡市渭滨区位于关中八百里秦川的西端,秦岭耸峙于南,渭河穿越其中。区属土地总面积58 051.4 hm2,林地面积为37 332.2 hm2。近年来,由于西兰铁路、宝兰客专施工,农村道路改建等征占用林地,需要异地造林来恢复森林植被,保持森林覆盖率,加上自从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林地流转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林业工作中做好异地造林与林地流转的外业调绘及内业整饰,维护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很有必要。
1 宝鸡市渭滨区自然情况
渭滨区地处祁吕弧形褶皱带,南部为秦岭山区,北部为渭河阶地,中部为低山残原坡地,南高北低。属大陆性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海拔2 300 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5 ℃。河流属渭河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6 359万m3,为林业生产和林地资源保护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渭滨区土壤类型有棕壤、褐土、黄土性土、娄土、潮土、淤土、壅土、水稻土和草甸土,多样化的土壤类型是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的必要条件,也为开发立体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渭滨区境内植被以乔、灌林木为主,由于境内地形南高北低差度大,森林植被随海拔和水热分配状况不同而呈现垂直分布。
2 异地造林
2.1 异地造林的作用及原则
异地造林作用:由于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中征占用天然林地、人工造林地、退耕还林地等,为了确保林地面积不丢失,按照《森林法》“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的规定,设计异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覆盖率。异地造林原则:①造林地尽可能靠近项目区的原则;②林地权属清楚,无山界林权纠纷的原则;③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④选择在宜林荒山荒地和规划造林地造林的原则;⑤造林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1-2]。
2.2 外业调查及设计
造林作业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荒弃农田或其他适宜造林的地方选择,由组织者负责,设计人员进行指导,共同查看、核实。宝鸡市渭滨区四家坪的21.23 hm2异地造林,选在四家坪村、固川村、坊塘村交界的石门岭。该造林作业区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区划为荒弃农田、宜林灌丛、杨树、侧柏、石崖5个小班。荒弃农田权属村组,无人耕种,低山阳向缓坡,可设计为刺槐水源涵养林,穴状整地,树种配置纯林,栽植密度2 505株/hm2,株行距2 m×2 m,规格60 cm×40 cm×40 cm,苗木标准为刺槐一年生Ⅱ级以上实生苗;宜林灌丛分布有黄蔷薇、胡颓子、山桃、山杏等灌木,高度平均1.0 m,盖度10%~16%,海拔826~886 m,土层厚度为10~50 cm,坡度12~25°,立地条件较好,清灌后设计栽植侧柏水源涵养林,鱼鳞状整地,树种配置纯林,栽植密度3 330株/hm2,株行距1.5 m×2.0 m,规格60 cm×40 cm×40 cm,苗木标准为侧柏二年生Ⅱ级以上容器苗。杨树、柏树、石崖在1∶10 000地形图上勾绘并计算出面积予以扣除。
2.3 异地造林内业整饰
根据外业1∶10 000地形图手图清绘、转绘作业区各小班四至范围,用透明方格纸或网点板准确计算出各小班面积,在宜林小班内依据实际地形地貌控制在70%~95%范围内计算出可作业面积。然后在A3或A4纸上复制转汇好的地形图,贴图框、图名、图例、小班注记、设计单位等做出一张漂亮美观的异地造林位置地形图。其次编制“异地造林作业设计可行性报告”,制作扉页、目录、正文文档,正文中分章节介绍本次造林基本情况,造林依据和原则,造林设计的模式、类型、技术措施,苗木需要量,用工、用料量及劳动力来源,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及造林管护措施等。
3 林地流转
3.1 林地流转的意义及原则
林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将林地的使用权按一定的程序,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方式,有偿或无偿地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经济行为或产权交易行为。将林地使用权变成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目的是为了使“资产变现”盘活林业资源[3]。林地流转原则:①平等、协商、自愿、有偿;②不得改变林地所有权的性质和林地用途;③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④受让方必须有林业经营能力。
3.2 林地流转外业勘察
自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后,宝鸡市渭滨区近年来林地流转情况活跃。通过流转,使林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也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3.2.1 资料准备。林权所有人协议流转宗地所登记的林权证,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近期县区民政局提供的县区、乡镇、村行政区划界线勘界图,相关调查表格、GPS、电池、充电器、皮尺、测绳、计算器、直尺、比例尺、三角板、半圆、面积计算方格纸、调查夹、铅笔、铅笔刀、橡皮擦、碳素笔、背包等。
3.2.2 宗地勘察相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相关权利人(包括林地所有权人、原林地使用权人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到实地核实勘察。涉及到相邻村组或其他单位林地界限的,其他经济组织的代表也要参加,以免引起林界纠纷。
3.2.3 现地勘察。依据流转协议,对照流转宗地林权证四至及现地范围,确保流转宗地在林权所有人林权范围内,然后对流转宗地勾绘。宗地以能在地形图(影像图)上勾绘出来为准,有明显地形、地物,一般在地形图上不小于4 mm2,即地形图上宗地面积达到4 mm2时必须勾图(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上4 mm2面积分别是:1∶50 000为1 hm2,1∶25 000为0.25 hm2,1∶10 000为0.04 hm2)。勾绘时,对部分地形、地物不明显的地段,可采用GPS辅助定点确定界线位置。
流转宗地四至与其他组、村、乡林界交接时,双方代表与双方技术人员应同时参加,现地核对、复查,避免勾图出现重界、漏界问题。现地勘察协议流转宗地四至不在林权所有人林权范围内,宗地与其他单位有林界纠纷,则不予以流转勾图。
3.3 林地流转内业
当天外业勾图结束,一定要将宗地转绘到成果图上,以防止外业图丢失、雨水淋湿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便于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补救。
林地流转的承包林地位置四至图,得根据流转实际情况给转入方或者转出(入)双方,对保留和转出部分重新绘制林地四至图,制作方法同异地造林地形图[4]。然后根据林地双方签订的协议书、林地所有权人申请、主管部门批示撰写“林地流转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说明林地流转原因、林权所有人流转面积与保留面积(林地流转情况一览表如表1所示)。把位置图、调查报告、一览表报送林政部门,建议变更林权证书。
4 参考文献
[1] 李剑民.异地造林德清木业破解“成长中的烦恼”[J].浙江林业,2007(10):30.
[2] 李钢,王泽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理州集体林权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10733-10735.
[3] 黄始勇,谭子幼.泸溪县林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林业科技,2014(1):43-45.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答[J].农民文摘,20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