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梅花椒优系无刺性状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bai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嫁接试验和对比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用八月椒作砧木,采用单芽切接和嵌芽接2种嫁接方法,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证明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进入结果期以后,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关键词 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无刺性状;嫁接
  中图分类号 S57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0-02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lum L.),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花椒产业属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花椒主干和枝条均密生皮刺,果实采摘困难,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费工费时。此外,由于花椒果实特殊的疣状突起比较娇嫩,破坏后会造成果皮色泽变暗、香味变淡、品质下降,因此虽经过各地多年试验,尚没有一种能够代替手工采摘的机械或化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花椒采摘难、采摘成本高、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尖锐,严重地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栽培热情。因此,国内外都致力于花椒无刺(稀刺)品种(品系)的研究[1-6],旨在从种质资源入手,通过选育无刺品种(品系),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着力提高产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花椒产业发展中效益下滑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官堆村南山脚下,为陇南市无刺花椒引种试验示范园。平均海拔1 350 m,年平均气温10 ℃以上,≥10 ℃积温3 200~4 100 ℃;年平均降水量450~550 mm,干燥度1.50左右;年日照时数1 700~2 000 h,无霜期230~260 d[7];土壤为山地褐土,土层深厚,pH值7.7,含有机质17.2 g/kg、有效磷31.2 mg/kg、速效钾112 mg/kg、缓效钾903 mg/kg、碱解氮68 mg/kg,肥力条件为缺磷少氮钾有余。
  1.2 试验材料
  武选一号是2004年从当地栽培的梅花椒品种中选出的无刺单株通过嫁接繁育的优系[5]。接穗选择武选一号树冠外围中上部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6~1.0 cm的一年生发育枝,以实生梅花椒无刺枝段作为对照。砧木苗为二年生八月椒苗木。结果期椒树选用2011年嫁接的武选一号优系,对照选用同年定植的实生梅花椒。供试材料均来自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试验示范园。
  1.3 试验方法
  1.3.1 接穗的采集及储存。2013年12月26日采集接穗,剪成25 cm左右的枝段,分别捆扎后挂标签,用黑色包装袋包装储藏于家用冰箱冷藏箱内。
  1.3.2 砧木处理。嫁接前,单芽切接砧木在距离地面20 cm左右光滑处进行断头,嵌芽接砧木在距离地面20 cm左右光滑处除去周围皮刺,在嫁接部位之上10 cm左右进行断头。
  1.3.3 嫁接。2014年4月上旬嫁接,选择嵌芽接和单芽切接2种嫁接方法进行试验。嫁接时,嵌芽接用地膜条自下向上留芽扎紧。单芽切接用塑料条扎严扎紧接口,用薄地膜条留芽包严接穗。
  1.4 调查测定
  5月上旬调查嫁接成活率,11月中旬各随机抽取5株嫁接苗调查枝条总长度、无刺枝段长度、皮刺数量,任选一根枝条,在枝条中段顺序摘取5个皮刺,按高、宽、厚测量大小,并计算枝条无刺枝段比例及单位长度(cm)有刺枝段皮刺数。同时,嫁接的武选一号和实生梅花椒选择大小基本一致的结果期树各1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1个枝条,调查枝条总长度、无刺枝段长度、皮刺数量,任选一根枝条,在枝条中段顺序摘取5个皮刺,按高、宽、厚测量大小,并计算枝条无刺枝段比例及单位长度(cm)有刺枝段皮刺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接穗、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试验
  由表1可知,用八月椒作砧木,实生梅花椒和武选一号采用嵌芽接和单芽切接2种嫁接方法,均能达到极高的成活率,即证明梅花椒无刺优系的嫁接亲和力和梅花椒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改变。
  2.2 优系无刺性状与嫁接的关系
  据白德全[8]、潘虎林等[9]报道,花椒通过嫁接之后,皮刺会有所减少,该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由表2可知,采用实生梅花椒无刺枝段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约占30%。用武选一号作接穗进行嫁接,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接近50%,较CK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特别是皮刺高度变化十分明显,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也就是说,武选一号优系的无刺性状,明显高于嫁接产生的少刺效应,是自然变异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嫁接而的形成。
  2.3 优系无刺性状与树龄的关系
  由表3可知,进入结果期以后,武选一号无刺优系营养发育枝与苗期相比,皮刺大小虽然变化不大,但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50.44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27枚/cm,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无刺性状的表现更加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并且随着树龄的逐渐增大,无刺性状表现更加明显,进入结果期之后,仅枝条基部尚有极少量稀疏的小皮刺,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2)该试验仅对嫁接繁育后的无刺性状进行了研究,组培繁育后,以及更进一步到实生繁育后,无刺性状能否保持,尚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原双进,张振南,王云芳,等.花椒良种选育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2):84-86.
  [2] 毕君,赵京献,王春荣,等.国内外花椒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2002,20(1):46-48.
  [3] 薛志峰,曹维红.无刺花椒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89-90.
  [4] 崔怀仙.无刺花椒建园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62-63.
  [5] 杨建雷,朱德琴,吕端娥,等.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
  [6] 蔡麟阁,周桂珍.砧木对无刺花椒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4(11):51-53.
  [7] 余优森,葛秉钧.甘肃陇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 白德全.花椒春夏高接换优技术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12,37(2):51-52.
  [9] 潘虎林,周桂珍.花椒多重嫁接对皮刺及生长结果的影响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4(12):44-46.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小麦不同施氮量、不同时期的光谱观察和苗情考察,验证差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敏感性,建立本地化应用模型,为在小麦生产上应用光谱监测调控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光谱监测调控技术;小麦;应用;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93-03  Abstract Through the sp
摘要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出提高糯稻生产水平的技术措施,形成一套糯稻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经验,供糯稻种植参考。  关键词 糯稻;产业发展;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05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糯米的需求逐年上升,糯米生产已经成为中国粮食生产中不容忽视的产业。达州市是一个农业大
摘要 简要分析了第2代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在东北夏季累计降水量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模式数据与观测值空间分布较一致,数值较观测值偏小,波动程度低。辽宁地区夏季累计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模式与观测结果相关性较高,东北中部地区较差。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准确率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夏季降水;预测能力;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P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近年来,农村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共存、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叠加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此,加强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泉州为例,在介绍泉州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的目标及重要性,提出了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对策;福建泉州  中
摘要 总结了碧玉香葡萄露地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特性、栽植、架式选择、土肥水管理、枝梢管理、花果管理、育苗、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其在辽宁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碧玉香;露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02-02  近年来,葡萄在我国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碧玉香葡萄以其卓越的品质、超群的抗性、非
摘要 利用新宾气象观测站1959—2013年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新宾站近55年气候变化特征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6 ℃/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1990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新宾站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降水量的波动性显著。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
摘要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结合宛芝16的特征特性,综述了宛芝16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芝麻;新品种;宛芝16;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
摘要 应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发生在葫芦岛的一次冰雹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500 hPa小槽东移、地面冷锋过境的过程中,高空槽前倾和高空冷中心、低层暖脊的配置导致葫芦岛市冰雹的发生;冰雹发生前CAPE积聚,并且冰雹发生在CAPE中心西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处;冰雹发生前最大上升速度区和水汽饱和区均位于0 ℃层上,促使过冷水滴碰
摘要 对鸽毛滴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进行了概述,对西药及中药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鸽毛滴虫病;中草药提取物;抑制作用;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75-01  针对中国近年来肉鸽养殖业主要疫病鸽毛滴虫病的分析总结,鸽毛滴虫病是由鸽毛滴虫引起的一种侵害消化道上段的
摘要 为探明三七病毒病对三七生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深入到文山、砚山、西畴3个县(市)4个乡(镇)的七园,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三年生病、健植株样本,对比分析其生物学性状、单株鲜重;采用HPLC法对比分析其三七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三七病毒病对三七生物学性状、三七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感病三七与健康三七相比,株高平均降低27.60%、茎粗减少5.64%、中叶长及中叶宽分别减少26.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