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嫁接试验和对比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用八月椒作砧木,采用单芽切接和嵌芽接2种嫁接方法,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证明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进入结果期以后,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关键词 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无刺性状;嫁接
中图分类号 S57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0-02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lum L.),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花椒产业属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花椒主干和枝条均密生皮刺,果实采摘困难,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费工费时。此外,由于花椒果实特殊的疣状突起比较娇嫩,破坏后会造成果皮色泽变暗、香味变淡、品质下降,因此虽经过各地多年试验,尚没有一种能够代替手工采摘的机械或化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花椒采摘难、采摘成本高、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尖锐,严重地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栽培热情。因此,国内外都致力于花椒无刺(稀刺)品种(品系)的研究[1-6],旨在从种质资源入手,通过选育无刺品种(品系),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着力提高产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花椒产业发展中效益下滑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官堆村南山脚下,为陇南市无刺花椒引种试验示范园。平均海拔1 350 m,年平均气温10 ℃以上,≥10 ℃积温3 200~4 100 ℃;年平均降水量450~550 mm,干燥度1.50左右;年日照时数1 700~2 000 h,无霜期230~260 d[7];土壤为山地褐土,土层深厚,pH值7.7,含有机质17.2 g/kg、有效磷31.2 mg/kg、速效钾112 mg/kg、缓效钾903 mg/kg、碱解氮68 mg/kg,肥力条件为缺磷少氮钾有余。
1.2 试验材料
武选一号是2004年从当地栽培的梅花椒品种中选出的无刺单株通过嫁接繁育的优系[5]。接穗选择武选一号树冠外围中上部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6~1.0 cm的一年生发育枝,以实生梅花椒无刺枝段作为对照。砧木苗为二年生八月椒苗木。结果期椒树选用2011年嫁接的武选一号优系,对照选用同年定植的实生梅花椒。供试材料均来自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试验示范园。
1.3 试验方法
1.3.1 接穗的采集及储存。2013年12月26日采集接穗,剪成25 cm左右的枝段,分别捆扎后挂标签,用黑色包装袋包装储藏于家用冰箱冷藏箱内。
1.3.2 砧木处理。嫁接前,单芽切接砧木在距离地面20 cm左右光滑处进行断头,嵌芽接砧木在距离地面20 cm左右光滑处除去周围皮刺,在嫁接部位之上10 cm左右进行断头。
1.3.3 嫁接。2014年4月上旬嫁接,选择嵌芽接和单芽切接2种嫁接方法进行试验。嫁接时,嵌芽接用地膜条自下向上留芽扎紧。单芽切接用塑料条扎严扎紧接口,用薄地膜条留芽包严接穗。
1.4 调查测定
5月上旬调查嫁接成活率,11月中旬各随机抽取5株嫁接苗调查枝条总长度、无刺枝段长度、皮刺数量,任选一根枝条,在枝条中段顺序摘取5个皮刺,按高、宽、厚测量大小,并计算枝条无刺枝段比例及单位长度(cm)有刺枝段皮刺数。同时,嫁接的武选一号和实生梅花椒选择大小基本一致的结果期树各1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1个枝条,调查枝条总长度、无刺枝段长度、皮刺数量,任选一根枝条,在枝条中段顺序摘取5个皮刺,按高、宽、厚测量大小,并计算枝条无刺枝段比例及单位长度(cm)有刺枝段皮刺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接穗、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试验
由表1可知,用八月椒作砧木,实生梅花椒和武选一号采用嵌芽接和单芽切接2种嫁接方法,均能达到极高的成活率,即证明梅花椒无刺优系的嫁接亲和力和梅花椒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改变。
2.2 优系无刺性状与嫁接的关系
据白德全[8]、潘虎林等[9]报道,花椒通过嫁接之后,皮刺会有所减少,该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由表2可知,采用实生梅花椒无刺枝段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约占30%。用武选一号作接穗进行嫁接,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接近50%,较CK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特别是皮刺高度变化十分明显,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也就是说,武选一号优系的无刺性状,明显高于嫁接产生的少刺效应,是自然变异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嫁接而的形成。
2.3 优系无刺性状与树龄的关系
由表3可知,进入结果期以后,武选一号无刺优系营养发育枝与苗期相比,皮刺大小虽然变化不大,但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50.44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27枚/cm,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无刺性状的表现更加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并且随着树龄的逐渐增大,无刺性状表现更加明显,进入结果期之后,仅枝条基部尚有极少量稀疏的小皮刺,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2)该试验仅对嫁接繁育后的无刺性状进行了研究,组培繁育后,以及更进一步到实生繁育后,无刺性状能否保持,尚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原双进,张振南,王云芳,等.花椒良种选育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2):84-86.
[2] 毕君,赵京献,王春荣,等.国内外花椒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2002,20(1):46-48.
[3] 薛志峰,曹维红.无刺花椒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89-90.
[4] 崔怀仙.无刺花椒建园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62-63.
[5] 杨建雷,朱德琴,吕端娥,等.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
[6] 蔡麟阁,周桂珍.砧木对无刺花椒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4(11):51-53.
[7] 余优森,葛秉钧.甘肃陇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 白德全.花椒春夏高接换优技术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12,37(2):51-52.
[9] 潘虎林,周桂珍.花椒多重嫁接对皮刺及生长结果的影响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4(12):44-46.
关键词 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无刺性状;嫁接
中图分类号 S57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0-02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lum L.),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花椒产业属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花椒主干和枝条均密生皮刺,果实采摘困难,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费工费时。此外,由于花椒果实特殊的疣状突起比较娇嫩,破坏后会造成果皮色泽变暗、香味变淡、品质下降,因此虽经过各地多年试验,尚没有一种能够代替手工采摘的机械或化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花椒采摘难、采摘成本高、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尖锐,严重地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栽培热情。因此,国内外都致力于花椒无刺(稀刺)品种(品系)的研究[1-6],旨在从种质资源入手,通过选育无刺品种(品系),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着力提高产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花椒产业发展中效益下滑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官堆村南山脚下,为陇南市无刺花椒引种试验示范园。平均海拔1 350 m,年平均气温10 ℃以上,≥10 ℃积温3 200~4 100 ℃;年平均降水量450~550 mm,干燥度1.50左右;年日照时数1 700~2 000 h,无霜期230~260 d[7];土壤为山地褐土,土层深厚,pH值7.7,含有机质17.2 g/kg、有效磷31.2 mg/kg、速效钾112 mg/kg、缓效钾903 mg/kg、碱解氮68 mg/kg,肥力条件为缺磷少氮钾有余。
1.2 试验材料
武选一号是2004年从当地栽培的梅花椒品种中选出的无刺单株通过嫁接繁育的优系[5]。接穗选择武选一号树冠外围中上部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6~1.0 cm的一年生发育枝,以实生梅花椒无刺枝段作为对照。砧木苗为二年生八月椒苗木。结果期椒树选用2011年嫁接的武选一号优系,对照选用同年定植的实生梅花椒。供试材料均来自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试验示范园。
1.3 试验方法
1.3.1 接穗的采集及储存。2013年12月26日采集接穗,剪成25 cm左右的枝段,分别捆扎后挂标签,用黑色包装袋包装储藏于家用冰箱冷藏箱内。
1.3.2 砧木处理。嫁接前,单芽切接砧木在距离地面20 cm左右光滑处进行断头,嵌芽接砧木在距离地面20 cm左右光滑处除去周围皮刺,在嫁接部位之上10 cm左右进行断头。
1.3.3 嫁接。2014年4月上旬嫁接,选择嵌芽接和单芽切接2种嫁接方法进行试验。嫁接时,嵌芽接用地膜条自下向上留芽扎紧。单芽切接用塑料条扎严扎紧接口,用薄地膜条留芽包严接穗。
1.4 调查测定
5月上旬调查嫁接成活率,11月中旬各随机抽取5株嫁接苗调查枝条总长度、无刺枝段长度、皮刺数量,任选一根枝条,在枝条中段顺序摘取5个皮刺,按高、宽、厚测量大小,并计算枝条无刺枝段比例及单位长度(cm)有刺枝段皮刺数。同时,嫁接的武选一号和实生梅花椒选择大小基本一致的结果期树各1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1个枝条,调查枝条总长度、无刺枝段长度、皮刺数量,任选一根枝条,在枝条中段顺序摘取5个皮刺,按高、宽、厚测量大小,并计算枝条无刺枝段比例及单位长度(cm)有刺枝段皮刺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接穗、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试验
由表1可知,用八月椒作砧木,实生梅花椒和武选一号采用嵌芽接和单芽切接2种嫁接方法,均能达到极高的成活率,即证明梅花椒无刺优系的嫁接亲和力和梅花椒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改变。
2.2 优系无刺性状与嫁接的关系
据白德全[8]、潘虎林等[9]报道,花椒通过嫁接之后,皮刺会有所减少,该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由表2可知,采用实生梅花椒无刺枝段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约占30%。用武选一号作接穗进行嫁接,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接近50%,较CK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特别是皮刺高度变化十分明显,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也就是说,武选一号优系的无刺性状,明显高于嫁接产生的少刺效应,是自然变异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嫁接而的形成。
2.3 优系无刺性状与树龄的关系
由表3可知,进入结果期以后,武选一号无刺优系营养发育枝与苗期相比,皮刺大小虽然变化不大,但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50.44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27枚/cm,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无刺性状的表现更加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1)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并且随着树龄的逐渐增大,无刺性状表现更加明显,进入结果期之后,仅枝条基部尚有极少量稀疏的小皮刺,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2)该试验仅对嫁接繁育后的无刺性状进行了研究,组培繁育后,以及更进一步到实生繁育后,无刺性状能否保持,尚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原双进,张振南,王云芳,等.花椒良种选育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2):84-86.
[2] 毕君,赵京献,王春荣,等.国内外花椒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2002,20(1):46-48.
[3] 薛志峰,曹维红.无刺花椒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89-90.
[4] 崔怀仙.无刺花椒建园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5):62-63.
[5] 杨建雷,朱德琴,吕端娥,等.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
[6] 蔡麟阁,周桂珍.砧木对无刺花椒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4(11):51-53.
[7] 余优森,葛秉钧.甘肃陇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 白德全.花椒春夏高接换优技术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12,37(2):51-52.
[9] 潘虎林,周桂珍.花椒多重嫁接对皮刺及生长结果的影响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4(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