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兵:沅水潮头“朗读者”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片】郭云兵,男,1971年出生,桃源县剪市镇中学语文教师,从教31年。2014年,他创建了“沅水童声”朗读团,给农村娃插上了逐梦的翅膀,成为桃源县打造特色校园的典范。近日,他荣获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8月19日,桃源县剪市镇陆续下了几场雨。炎热的天气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泥土散发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剪市镇中学小学部三年级的田宇涵和二年级的吴思颖开心地来到学校,在老师郭云兵的指导下,录制她们首个正式朗读作品。
   “这两个孩子是新学员,通过一个暑假的夜读训练,进步很大。我想把她们的作品推到‘沅水童声’的公号上,让更多人听见。”说起孩子们的成长,50岁的郭云兵脸上笑意融融。
   在郭云兵的鼓励下,孩子们笑容灿烂、意气昂扬地朗读起泰戈尔的散文诗《花的学校》,自信的童声让人久久难忘。
   很难想象,几年前,在这所留守儿童占70%以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多少孩子曾是连话都不敢讲的“胆小鬼”。
   “很多孩子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更别提上课回答问题。”多年来,郭云兵一直找寻着打开孩子们心扉的钥匙。
   2014年,语文课上一次偶然的尝试让郭云兵找到了方向。
   那天,他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朗读音频播放给学生听,发现很多孩子听着听着就流泪了。
   刹那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闪过,“既然这么受感动,何不试着读一读呢?”他发出了邀请,可没有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唯一被点名领读的孩子,也因紧张放不开,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方言。
   一开始的尴尬并没有浇熄郭云兵的热情。从不轻易言弃的他心想,不如成立一个朗读团,培养孩子们对朗读的热爱,让他们打开情感的闸门,找到学习的乐趣。几番动员后,报名的学生只有5名。郭云兵将朗读团命名为“沅水童声”,告诉孩子们“不要甘做沉寂的死水,而要敢做奔涌的浪花”。
   作为朗读团的首批成员,13岁的涂诗涵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台的情景——紧张到双腿发抖,声音也绵弱无力。
   郭云兵也不恼,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让她调整呼吸,随后自己在台下声情并茂地范读了起来。丰富的“表情包”和肢体动作,让涂诗涵觉得新奇有趣,渐渐忘记了紧张。
   学生向思睿平时总爱迟到,行为有些懒散。郭云兵便“对症下药”、多多关注,每当她偷懒,便投过去严肃的目光。
   为了帮助她读准每个词每句话,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郭云兵会陪着她反复练习,不达到满意的效果决不罢休。朗读让她获得成长,变得自律。如今,向思睿成绩名列前茅。
   上课和朗读,几乎是郭云兵的全部。他从微薄的工资中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沒有收取学生任何报酬;他买来教材,打卡各个平台,总结朗读技巧,边学边教;他把舞台从教室搬到操场、沅水河滩、农家小院,鼓励大家不惧场所、勇于表达……
   2017年,“曹灿杯”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走进桃源县。郭云兵带着孩子们一路过关斩将,杀进省赛,捧回3块金牌。沅水河畔的小小苞蕾,在人们的惊讶中绚烂绽放。
   朗读团“火”了,郭云兵又偷偷策划了一个“惊喜”。
   2018年腊月二十五,郭云兵筹办了一场朗读会,邀请回家过年的父母们前来聆听。孩子们盛装出席,朗读的是大家一起创作的诗歌《留守儿童的呼唤》:“好久没人搂着我睡,万籁俱寂时,思念的花瓣就会一片片落下……”读着读着,台上的孩子哭了,台下的家长也哭了。
   春节结束,打工潮又将涌向远方。可是那一年,好些家长选择了留下,还鼓励孩子纷纷加入“沅水童声”朗读团,成为这支队伍背后最有力的支撑……
   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如今数百人,沅水涛声依旧,校园童声未艾。郭云兵就像是领头的“朗读追梦人”,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朗读世界里,翻山越岭、劈波斩浪,朝着梦想进发。
其他文献
9月15日,在株洲市天元区凿石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绘本阅读。為解决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该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通过“1+x”课程,推出了绘本阅读、趣味田径、小主持人社团等趣味社团,将放学后教育的“空白期”提升为减负增效的“可为期”。
期刊
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6岁那年,我跟随父亲去往离家好几公里的花桥街镇江西佃村小学上学。每周日下午,父亲就带着我步行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山路漫长且崎岖,交通不便,我走累了,父亲就让我骑在他的双肩上,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述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伴随着一个个故事,那条山路成为了我童年时代的另一个“课堂”,故事中传递的善良、勇敢、廉洁、自律等美好品质也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种子。   父亲
期刊
我毕业于岳阳二师(现岳阳中学前身),如今年近九旬的汪荣甲老先生是我的校长,也是我的恩师。   第一次接触汪老是刚进师范不久,那天是中秋节,晚上寝室里只剩下我没回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又加上感冒,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在我木然地望着电灯泡发呆时,一个消瘦的身影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几个老师,他帮我拉了拉被子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候后,我正犯困,那个消瘦的身影又走进了寝室,这次只有他一个人,他
期刊
【名片】张琼琼,男,汉,198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学校体育教师。他用篮球擎起了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的梦想。曾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模范教师,近日,他获得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   “传球重一点,不要有抛物线。”9月6日早上7点半,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学校的篮球场上活力四射,张琼琼带领学校篮球队的孩子训练。   今年是张琼琼到凉亭坳学校任教的第9个年头。2013年8
期刊
我每周都会选择一个早晨在校门外走一大圈,和护学岗的家长打个招呼,听听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关注家长和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情况。一天早晨在华盛小区路口,我看到了令人惊喜而感动的一幕。   当时我正和护学的一位爸爸在路口聊着天,突然发现斑马线附近有一个吃剩的绿豆粥塑料杯,一个小男孩过马路时好玩地踢了一脚,塑料杯被踢到了马路中央。此时,一位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随手就拾起了这个杯子,没有丝毫犹豫,动作干脆利
期刊
从小就是优秀学生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全校公开检讨这件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事。我们村小只有一至四年级,上五年级必须到镇上的白马小学去。   白马小学在国道旁,附近有个小小的火车站。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就在放学路上,仿佛永远有说不完的新鲜事:昨天路上碰到一条蛇,比赛走枕木谁又得了第一……火车冒着白烟驶过,如同我们快活的心。   小孩子一快活便容易忘形生事。一天放学,我们如往常一样一边数
期刊
1991年,希望工程海报上的一张照片一经问世,就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这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便刻在了人们的心头,成为记忆里的一道希望之光。希望工程的意义,捐资助学的精神,都通过这张海报表现无遗。这张照片,也彻底改变了“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人生。  (9月15日 《钱江晚报》)   据报道,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苏明娟小小年纪就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上学时,她帮助其他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她把第
期刊
今年56岁的刘石生,对当年在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中学教书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时候学校条件艰苦,没有大门,校舍是低矮的土砖房,窗户靠糊上厚纸壳遮风挡雨。一边教学还要一边支农,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充实,从那时候起,我就已经离不开回龙圩的山山水水了!”   9月14日,当刘石生回忆这些往事时,眼角泛红,眼神中却流露着坚定的幸福。回龙圩管理区中学地处永州最南部山区,交通不便,作为外地人的刘石生却在这里一干
期刊
新学期伊始,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9月1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从严从紧做好中秋国庆假期和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学校要深刻认识当前教育系统疫情形势。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坚决防止松劲情绪和麻痹思想,查找封堵学校疫情防控短
期刊
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记者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目前四川省已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泸州市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泸县停课一天,并开展校舍安全排查。图为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安置点。   新華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