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琼:大山深处的篮球教练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xingzh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片】张琼琼,男,汉,198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学校体育教师。他用篮球擎起了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的梦想。曾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模范教师,近日,他获得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
   “传球重一点,不要有抛物线。”9月6日早上7点半,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学校的篮球场上活力四射,张琼琼带领学校篮球队的孩子训练。
   今年是张琼琼到凉亭坳学校任教的第9个年头。2013年8月,张琼琼进入鹤城区凉亭坳学校,成为一名专职体育老师,而这个学校的学生,70%以上为留守儿童。
   报到那天,张琼琼心里五味杂陈。当时通往凉亭坳乡的公路尚未硬化,汽车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路上走了2个多小时;进入校门,他看到学校有两个篮球场,晒满了谷子,没有一个学生打球。
   当过篮球教练的张琼琼意识到,运动或许可以给这里的孩子多一种人生选择。
   “夏校长,我想组建学生篮球队。”当年11月,张琼琼郑重地向校长夏永贤提出想法。
   “我们学校从未组建过篮球队,能行吗?”夏永贤的顾虑不是多余的。建立校篮球队,需要装备,要给老师发补贴,而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向学生家长收费又不允许……“我不要学校一分钱,也不打学生的主意,学生家长的工作我去做。”张琼琼态度坚决,夏永賢同意了。
   张琼琼最初计划同时建立男、女两支篮球队,但男生纪律松散,很难管理,自己精力又有限,男篮成立两天就被迫解散。当时适合女队建队的5年级只有两个班,有7名女生愿意参与。而农村家长不了解篮球,普遍认为学好文化才是孩子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那段日子里,张琼琼白天上课,晚上做家访,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做工作,并打电话说服远在外地打工的孩子父母。
   球队没有资金,张琼琼就自掏腰包2000余元,为孩子们购买球衣、球鞋、篮球,他当时的工资也仅有1600元。孩子们大多没摸过篮球,张琼琼给她们设计的训练项目从最基本的体能、运球、投篮开始,逐步加入常规进攻和防守战术。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张琼琼一直督促、陪伴、鼓励着她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10月,鹤城区举办中小学篮球比赛,张琼琼和这些孩子迎来了第一次公开亮相。凉亭坳学校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冠军,“山村小学大胜重点小学”的消息在怀化市引起轰动。张琼琼也趁势组建了男子篮球队。
   2015年7月,第27届CPBA全国(U13)“苗苗杯”篮球赛在武汉举行。凉亭坳学校女子篮球队奋勇拼搏,打进了全国八强。两年后,第29届“苗苗杯”篮球赛,学校女篮再次拿下了比赛第五、综合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凉亭坳学校发展篮球运动的奇迹,引起省内外教育界、体育界人士高度关注。中国篮协主席姚明邀请他们参加活动;NBA 球星林书豪、詹姆斯哈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鹤城区教育局为其划拨了用于篮球事业的专项经费,一些机构和网民对学校进行捐款……
   更重要的是,篮球点亮了山里孩子的梦想,让她们“早晚要去打工”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2015年,队员张丽君和包勤勤分别被长沙市雅礼中学和湖南地质中学录取,成为凉亭坳学校历史上头两个被全国名校录取的学生。接着,雅礼中学等名校纷纷到这所小学校挑选篮球“苗子”。这些年,先后有近40名队员被省市优质中学特招录取,她们从大山里展翅,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学校也因篮球声名鹊起,先后获得“湖南省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荣誉。
   2021年7月,凉亭坳学校再次传来喜讯,第一届篮球队队员张丽君通过篮球特长被武汉体育学院单招录取,包勤勤、张小英也迈进了大学的校门。这让家长们看到了篮球的力量,也让张琼琼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用篮球把山里孩子送出山外。他说:“假如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和淳朴的山村孩子们共同追逐梦想,用心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张琼琼用最朴实的承诺书写了他精彩的人生。
其他文献
【名片】朱凤英,女,汉族,1967年12月生,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扎根职教29年,她用爱与温暖引导了无数孩子健康成才。曾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教师,获得长沙市政府记功两次、嘉奖一次。近日,她荣获2021年“湖南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29年,可以完成什么?于教师朱凤英而言,29年她陪伴了16届中职美术生的成长,帮助了上万名学生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
期刊
【名片】张高雄,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攸县人。1987年株洲师范大专毕业后,分配到攸县偏远的黄丰桥镇柏市中学任教。34年来,他扎根湘赣边山区,坚持一线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被株洲市政府记二等功,获得“株洲市乡村教师之星”称号。近日,他荣获2021年“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奖。   出攸县,往东行,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颠。   70公里山路到柏市,青黄的稻田中央,柏市中学
期刊
【名片】黄刚,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近40年,他用甘为人梯的坚韧,培养了近千名优秀学子走入大学,让民族地区的教育开出繁花。先后获“湖南省优秀教师”“湘西州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日,他又荣获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8月25日一早,黄刚就来到学校。学校新建的图书室刚刚完工,10多万册图书也抵达校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全面
期刊
【名片】黄登红,男,汉族,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潜心育人,带出了数十名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能手;他倾心尽力,引领学院专业群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他奋斗不息,战病魔终扬帆再起。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只要问起谁是国赛金牌“教父”,师生们便会异口同声地说出“黄登红”的名字。  
期刊
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如诚实、勇气、自信等,我们将之统称为“美德”。美德是从古至今道德文明的精华,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新学期开启,一起来听中小学校长讲述自己成長、工作、生活中遇见的那些温暖故事。
期刊
【名片】徐艺红,女,1980年7月生,中共党员,一级教师,益阳市大通湖区芸州完小语文教师。20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偏远乡村小学,用爱与温暖浇灌留守儿童心灵。曾获省教育学会“优秀领队老师”、胡杨基金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近日,她荣获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徐老师,我想你啦。”   “徐老师,我从家里给你带了好吃的。”   ……   临近开学,位于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的芸洲完小里又
期刊
【名片】罗晓红,女,汉族,1966年7月生,中共党员,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总园长。她扎根幼教37载,将3所幼儿园打造成省级示范园或行业标杆。先后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师德标兵、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等荣誉。近日,她荣获2021年“湖南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长沙的夏天总是那么炎热,8月23日15点,白晃晃的太阳下,一个身影正在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的操场上忙碌着,她就是罗晓红。   马尾
期刊
9月15日,在株洲市天元区凿石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绘本阅读。為解决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该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通过“1+x”课程,推出了绘本阅读、趣味田径、小主持人社团等趣味社团,将放学后教育的“空白期”提升为减负增效的“可为期”。
期刊
父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6岁那年,我跟随父亲去往离家好几公里的花桥街镇江西佃村小学上学。每周日下午,父亲就带着我步行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山路漫长且崎岖,交通不便,我走累了,父亲就让我骑在他的双肩上,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述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伴随着一个个故事,那条山路成为了我童年时代的另一个“课堂”,故事中传递的善良、勇敢、廉洁、自律等美好品质也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种子。   父亲
期刊
我毕业于岳阳二师(现岳阳中学前身),如今年近九旬的汪荣甲老先生是我的校长,也是我的恩师。   第一次接触汪老是刚进师范不久,那天是中秋节,晚上寝室里只剩下我没回家。第一次远离父母,又加上感冒,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在我木然地望着电灯泡发呆时,一个消瘦的身影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几个老师,他帮我拉了拉被子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候后,我正犯困,那个消瘦的身影又走进了寝室,这次只有他一个人,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