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t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使抽象和枯燥的数学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具体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动态和有声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通过展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在屏幕上显示没有数码只有两根会动的针的钟面,让他们去观察并思考钟面上应有什么,然后通过猜测是几时,去发现钟面上不仅需要针还需要12个数。这样就使学生自然觉得数学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了探索学习的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由教师制定的探究过程。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创设思维情景,适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灵活地去探索新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多媒体技术能创设出的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的优势,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知识点、掌握知识点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猜想”、“转化”、“推导”等模块,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地探索新知。这时,教师可以从满堂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启发、组织学生主动学习,适当的反馈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课堂教学的局面。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思维更加积极,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氛围生动而活泼。
  
   三、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在满足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向学生展示一些拓展资源,增加课堂容量,适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的基础上,利用课件依次展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的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越来越接近3.14。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播放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做出的贡献,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的练习活动
   多媒体技术信息容量大,交互灵活及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练习的最佳手段之一。如在“圆柱、圆锥”的复习课上,我设计了一道探索性的题目:一个圆锥体,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3厘米、4厘米,求: ①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②沿底面直径竖直剖切平面的大小。③圆锥体的表面积。不难看出,这一系列的探索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用多媒体演示解答的过程,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了连贯性和系统性,达到了课堂练习的最优化,极大的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反馈和评价机制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多媒体技术能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有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想做、乐学的学习情感,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高坝学区同益小学 甘肃 733000】
其他文献
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建构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课堂,要靠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具有高超的调控艺术和精湛的引领技巧,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生动的对话,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境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的动态生成来源于有效的预设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所以,我们用变化的、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
颌面骨的放射性骨坏死多发于下颌骨,少数发于上颌骨,而颧骨的放射性骨坏死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上颌骨肌上皮癌手术及放疗后发生的颧骨放射性骨坏死,通过切除死骨及额瓣
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开始出现在大众眼中,其灵活性以及便捷性使得云计算的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云计算的概念入手,分析基
北京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周玉仁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计算机(器)可以在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用机器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是完全可行”(周玉仁:《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展望》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6期)。1999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张卫国编审在关于计算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的学术研讨会也指出:“让学生利用计算
预读将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全册教材,才能对学期教学有初步的整体认识。笔者通过对苏科版初中数学(八上)教材进行预读,并对预读的内容进行教材的浅析,从而对整本教材初步认识。
观察是对外界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知觉的最高形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小学科学中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的活动过程。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课中不容忽视。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注重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等功能于一体,它通过各种电、声、光等现代传媒手段,使演示的图像具有清晰逼真、色彩鲜艳、动感性强、负载信息量大的特点,能极大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有
目的:探讨利用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6—2012.03期间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
平截空心圆锥体体积(重量)的近似计算方法沈阳市石油化工研究院王维宽在化工设备的设计过程中,经常遇见平截圆锥形的零部件,如塔节、罐底等,习惯上称之锥筒,其形状如图1所示。在设计
目的:利用ABAQUS软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牙齿咬合进行仿真,并建立咬合接触关系的评测方法,以辅助医生制定正颌外科手术方案。方法:运用Mimics软件重建上下颌骨的三维几何模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