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词语锤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与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语言修辞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稀少。本文从迟子建小说语言修辞研究的必要性入手,通过迟子建小说中的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动词四个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词语锤炼,探究迟子建小说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迟子建  小说语言  词语锤炼
   一  迟子建小说语言词语锤炼的必要性
   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从1983年开始写作,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五百万字以上的小说作品。主要作品有《树下》《伪满洲国》《白雪乌鸦》《逝川》《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踏着月光的行板》等,个人小说出版有《迟子建文集》《迟子建作品精华》等。迟子建曾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大奖,很多作品也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当代文坛流派纷呈,在文学领域内,迟子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其文学风格的独特性,人们很难将其归于哪个流派之中,使得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意义总是被忽略。
   迟子建的小说集写实与艺术的双重结合,大多数小说作品都是通过描写故乡家园大自然的美丽或者童年记忆的叙事描写来展现生活中的关爱与人性。学者们大多探讨迟子建作品的艺术特征和美学风格,注重于她的小说的唯美诗化的意象意境以及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述话语等。例如,陶中霞、童革、欧阳颖戈等人的硕士论文。这些文学评论研究大多都是探讨迟子建小说的艺术性和迟子建小说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真正研究迟子建小说语言词语锤炼的比较少,单从迟子建小说词语的运用方面来研究其作品的语言应用的更是凤毛麟角。词语的运用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研究小说语言的词语锤炼,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家们作品所体现的真正价值。并且,研究作家作品的语言对其他语言的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互补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的语言使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社会语言规范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迟子建小说语言修辞的深入探讨十分必要,也有很意义。
   二  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词语锤炼
   词语的锤炼,注重词语运用的巧妙。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词语的选用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展现出来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加凝练、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下面笔者主要从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动词这四个方面对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词语锤炼进行分析。
   1  叠音词的巧妙运用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爱用叠音词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例如,《诗经》中经常出现的“悠悠我心、雨雪霏霏、心事重重、信誓旦旦”等叠音词,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词中“萧萧”、“滚滚”叠音词的运用更加形象化地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和长江汹涌之状,于无形之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被后人称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千古传诵。正如上面实例,杜甫《登高》中树枝掉落以及水流急速等情景巧妙借用叠音词,文字中引起人们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的直接感受,具有浓郁的形象色彩,对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都有着不凡的表现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迟子建《北极村童话》中对狗的描写运用“黄黄的、茸茸的、长长的”三个叠音。这三个形容词的简单连用,描绘出狗外貌的同时也表达出场景下的欢快气氛;另外,在刻画人物形象中,迟子建对叠音词的运用也很巧妙。例如,小说《逝川》中迟子建形如渔妇:“高高的眉骨,厚厚的单眼皮,肥肥的嘴唇……走路时发出咚咚的响声。”几个叠音词的简单搭配运用就很生动的将渔妇们健壮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解冻》中迟子建运用“幽幽的”、“柔柔的”、“重重”等几个叠音词来描写夫妻之间的感情,一轻一重,万般柔情与满腹哀怨的鲜明对比通过叠音词的运用简单而又传神,表达出作家想要刻画的情绪或感受,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拟声词
   拟声词,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文学创作者通过对拟声词灵活、生动的表达功能的巧妙调配,可真实有效地增加文学语言表达的感官性和可听性,使得文彩生动、形象感人,更能够主动唤起人们的联想与想象,使读者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感觉。
   小说《秧歌》中迟子建在描写龚友顺一家人吃饭时,抓筷子采用拟声词“稀哩哗啦”,喝汤采用拟声词“呼呼”以及吃面采用“吐噜噜”的拟声词,使读者仿佛亲临作者的描绘现场,作者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们感受到龚友顺一家人吃饭时的迫不及待与争先恐后,增强了语言的实体感受,给人以更加形象的艺术渲染。
   在小说《花瓣饭》中,迟子建采用“咕噜噜”来描绘豆子入碗的声音,采用“啷——啷”和“簌簌”的拟声词来描绘豆子和碗碰撞的声音,小孩的哭声采用“哇哇”的拟声词汇。豆子本无生命,迟子建运用拟声词“咕噜噜”的描绘使其生动盎然,“咕噜噜”是一种听觉形象,作者巧妙的通过拟声词的运用很容易使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更真实有效法地表达出豆子被丢到碗里后的动态画面,从而将文字语言带到另外一种视觉形象。与此同时,豆子的声响也是逐渐变化的,分为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只有少量的豆子入碗,作者采用的拟声词是“啷啷”,碗底被豆子盖满后,声音逐渐变换为“簌簌”,作者将豆子入碗后的声音借助两个拟声词实现了由强到弱的表述,还伴随着黑印度“哇哇”的叫声。而且黑印度的叫声和豆子入碗的声响相互交融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喜悦的气氛。
   迟子建通过运用拟声词能够逼真地比拟出人和事物的各种声音,使得文字间充满律动的节奏感,具有鲜明的听觉形象,更容易触发读者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形象,从而使得语言声形兼具,更加生动形象,为她创造的文学世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  色彩词
   当代著名文学家毕淑敏《背窗而立——迟子建印象》一文中曾说读迟子建的小说,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各种色彩在她的小说中游动。就像毕淑敏评价的那样,迟子建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既有红、黄、白、绿、灰、紫、粉、黑、蓝、青等代表了基本色调的单纯词,同时也有金红、玫瑰红、幽蓝、粉红、月白、土黄、奶白、银灰、橘黄、雪青、姜黄、蛋青、翠绿、宝蓝、乳黄、墨绿、湖绿、紫黑、柠檬色、乌黑、水葱色等很多表示多样色彩的复合词。大量色彩词的巧妙运用使其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充满了缤纷绚丽的色彩。凭借对事物色彩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语言调用的高超操纵力,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对色彩词语的调配运用也十分精妙。正是这些色彩词语的巧妙运用,迟子建的小说总是能够将读者带入到其小说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或者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在小说《北极村童话》中,迟子建在描写姥姥家菜园的时候,苞米“吐出”了“棕红”的缨子,“掰”下一截甜秆,“黄泥”抹的墙,一串“鲜红”的辣椒、一串“雪白”的大蒜。对墙体颜色的描述,迟子建不是采用简单的黄色,而是采用“黄泥”来描述墙的色彩,简单而又具体化地描绘出姥姥家墙面的农家风貌,辣椒和大蒜的色彩也不是简单的运用红、白两种色彩词汇,而是运用“鲜红”和“雪白”,使事物的色彩更加具象化,这也与小说中事物的描写对象农家小院十分契合。同样是对大蒜的描写,在小说《洋铁铺叮当响》中,迟子建对语言的运用也十分精准细致,湿漉漉的大蒜迟子建采用的是“褐色”,足见作者对事物色彩的观察十分认真仔细,是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描绘其小说所展现的色彩。
   凭借着对色彩细腻的感受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作者娴熟的语言操作能力,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总是能够巧妙地运用色彩词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色彩的运用能够准确地展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使人如身临其境来观其色。在对人物的描述中,迟子建也将色彩词语运用得十分娴熟,例如,在《伪满洲国》中在对杨三娘这一人物的描述中,迟子建是通过色彩的叙述来展现其人物性格的:白底紫花、绿底白花、油红、紫红,几种色彩都是那样的浓艳;鬓上插的纸花更是红黄绿均有,强烈色调对比,而且通过颜色的对比能够营造出一种直观的视觉刺激,而且妆扮浓抹的杨三娘更是吓人,同时也体现了杨三娘俗不可耐的人物特征。
   4  动词
   作家想要使其塑造的人物鲜活有生命,使所描写的事物生动逼真,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精心地选择富有动感的、最能传神达意的词语,特别是动词。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也说过一切诗文,总要立在纸上,才鲜活生动。在所有词类中,动词往往是“含义最丰富,最能阐述作者思想,最具有影响”的词类。形容词可以提高语言的韵致,但一般处于静态,但是任何东西只有移动起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美感。有生命的东西具有鲜明的动态感。作家们在创作小说的时候,语言中一般会选择动词来描述,而且用常人不用的动词,文学作品创作中关于动词的运用,迟子建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小说《相约怡潇阁》中迟子建在描写农妇换衣服的过程中采用:飞快地“脱掉上衣”、“褪掉裙子”、把上衣和裙子“团在一起”、“护在胸前”等动词。从侧面写出了雪景非常漂亮,她不忍心破坏。小说中衣服是画家为了让她做模特借给她穿的,语言中“脱、褪、护”一系列动作描写的简洁自然,简单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农妇对她身上所穿衣裙的爱惜心理,与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从而体现出农妇赤身裸体保护衣服不被淋湿的纯朴实诚的人物性格。
   在对事物的描绘时,迟子建对动词的选用也显得自然凝练,与小说故事中所表达的情境相互映照,变静态为动态,事物立体感的增加和动态情貌也增加了表达的动感。例如,小说《葫芦街头唱晚》中迟子建描述豆腐脑的情节也十分生动有趣,本来是死物的豆腐脑,迟子建说它们是“游”在碗里,“颤颤抖动”的样子,“惹动”人的胃口,文字描述主动风趣。迟子建运用动词“游”将豆腐脑静态写活了,而且诱人的美味就像活人一样主动扑面而来。豆腐脑不仅“游”在每一只碗里,而且更“游”进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豆腐脑颤颤抖动和动词“惹动”的样子相互照应,更加突出了豆腐脑的好吃,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同时,语言中的“颤颤抖动”重叠词的运用也十分恰当,可见迟子建小说语言中动词运用的细致巧妙和重叠词运用的高超艺术。
   三  结语
   本文主要从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动词四个方面入手,以迟子建创作的文学作品实例分析其小说语言词语锤炼的精妙运用。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量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动词的巧思妙配,大大增强了迟子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创作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牛慧敏:《迟子建小说语言的修辞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2] 董倩:《论迟子建小说的泛神意识及灵性化叙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 韩玉洁:《自然自在的生态语言——论迟子建小说的语言特色》,《作家》(下半月),2009年第6期。
  [4] 张昕:《试论迟子建中短篇小说的诗意美》,《文艺争鸣》,2010年第7期。
  [5] 王秀杰:《“逆向精灵”:迟子建现代怀旧中的人文关怀》,《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胡翠娜,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上海黄浦区,是该市市级行政机关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的区域。在黄浦区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既有涉及区级行政机关的,又有涉及市级行政机关的,这些案件从
今年2月15日是绍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纪念日,绍兴广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在本地媒体中独家推出专题组合报道《历史映照文化融汇的绍兴古城》,这组有着一
今年以来,河北平山法院积极探索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审判新思路,认真总结该院多年刑事审判经验,努力寻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贯彻 Since
当《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的悠扬旋律从自己的指尖流淌而出时,音乐带给她的快乐再一次贯穿全身,在这一刻,所有的病痛、艰辛仿佛都消逝了。邱敏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的一个偏
这一周轮到小池所在的小组做值日,任务是清理教学楼东面草坪上的垃圾。小池搞不懂,为什么每天都能有那么多垃圾,用完的草稿本,摔坏的原子笔,喝光了的饮料瓶,甚至各种时令水果
【裁判要旨】被侵权人因侵权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行为人窃取他人商业秘密供自己所在的公司使用.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第一天去高中报到的时候,所有人的名字都按班级写在校门口的公告栏上。好不容易在人堆里找到自己的名字后,一回头,差点撞到站在我背后的人。他看着我,笑了笑。让开身子让我走
本文主要以对《红楼梦》作者的考辨为例,探讨了版本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examination of the author of A Dream of Red Mansi
焦点提示--2004年,石屏县异龙镇卫家营二组与石屏县民族运输公司因承包租赁费发生两次近百人群体性械斗事件。--诉讼中,石屏县异龙镇卫家营二组上百人到州中级人民法院上访,
我想到昨天风吹动的夜晚/坐在我身边我所有的朋友/岁月让我们已变得沉默/没有人再会谈论明天1萧白走后的第三百六十四天,他留下的号码成为空号。我从日记本里翻出那张被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