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录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b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物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重要一课。本节课以海水为研究对象,以解决4个问题为目标,在复习初中学过的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认识蒸馏、分液、萃取,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的一般原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蒸馏、分液、萃取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与提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丰富的海水资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通过学习感受到这些实验操作在生活、生产中的存在,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和投身化学研究的志趣;(3)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情境引入】1.淘金、扬谷、筛筛子等图片;2.实验室的药品有优级纯(≥99.8%)、分析纯(≥99.7%)、化学纯(≥99.5%);3.单晶硅纯度简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分离与提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重要的化学研究与化工生产都是以分离、提纯为主体的,从而强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研究讨论系列活动
  【教师】我们本节课分离与提纯的研究对象是——海水。
  研究讨论过程一:如何从海水中获得粗盐。
  【学生】通过蒸发的方法
  【教师投影】海水晒盐的图片、蒸发装置图片
  蒸发——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之一
  研究讨论过程二:如何进行粗盐的提纯。
  【学生】通过过滤的方法
  【教师投影】过滤装置图片
  过滤——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之二
  【学生小结】过滤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设计意图:蒸发和过滤操作是学生初中就应该掌握的实验技能,以上的设计旨在复习这两个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研究讨论过程三: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教师投影】资料卡1: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其中的97.5%为海水,淡水仅占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水库和浅层地下水源。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实施海水淡化是解决各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有效途径。
  资料卡2:
  【教师设问】上述装置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实现海水淡化的呢?
  【学生】利用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海水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条接触后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得到淡水。
  【教师】上述装置实际是一个日光蒸馏器。在家庭的厨房中,我们在锅盖上得到的水汽就是蒸馏水。在实验室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同样的原理进行蒸馏实验。
  【教师投影】简易蒸馏装置:见图一
  【教师设问】如何使气体的冷凝效果更好呢?
  【教师展示】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实物
  【教师设问】若烧瓶中的是混合液体,如何知道蒸馏出的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借助温度计测量蒸气的温度,并结合物质的沸点,就可以推断出蒸馏出的是什么物质。
  【教师设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何位置?
  【学生】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教师投影】蒸馏装置图二:
  【师生讨论】冷凝水如何进出?还有其他注意事项吗?
  【教师】利用“逆流原理”,冷凝水下进上出。为防止混合液暴沸,需向混合液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教师投影】蒸馏——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之三蒸馏适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学生猜一猜】生活中什么酒属于发酵酒,什么酒属于蒸馏酒?
  设计意图:从海水淡化的实际意义出发引入日光蒸馏器,并联系厨房实际,让学生体会蒸馏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存在,并进一步理解蒸馏的原理,从而为下面简易蒸馏装置和科学蒸馏装置的引入做了铺垫。该部分的设计旨在立足学生的观察和体验,从学科角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讨论过程四: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溴。
  【教师投影】资料卡3: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
  溴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的液体,极易挥发,可用于生产多种药剂,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
  【教师实验】用针筒向盛有少量液溴的密闭试管中分别加入水和CCl4。
  【学生】液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CCl4中小很多。
  【学生实验】溴水与CCl4混合
  【学生】混合液分层,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有机层(溴的CCl4溶液)。
  【教师设问】如何分离两层液体?可以借助什么仪器?
  【教师展示】分液漏斗实物
  【教师演示】用分液漏斗分离溴水与CCl4混合液
  【教师投影】分液——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之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溴单质的溶解性和CCl4的部分物理性质,印象深刻。同时为下面要引入的萃取做好铺垫。
  【教师设问】如何分离溴和CCl4?
  【学生】通过蒸馏的方法。【教师设问】为什么不直接蒸馏溴水以得到溴单质?【学生】因为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要想得到较多的溴单质就要消耗较多的溴水和能源。
  【教师】上述实验就是将溴水中的溴浓缩荟萃后进行提取,这样的操作称为萃取。
  【教师投影】萃取(将精华浓缩荟萃后提取)——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之五
  【学生实验】溴水与酒精混合
  【学生小结】萃取剂的选择要求
  【教师投影】食用油的生产工艺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萃取在生活中的存在,明白化学就在生活中。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要考虑物质的性质。不仅要用物理方法,还要用化学方法,有时要综合利用。
  设计意图:“教,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我们的教学不但要授学生“鱼”,更要授学生“渔”。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活动采取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海水为研究对象,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推进教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授,还应当引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教学中,我没有提供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提供的资料,形成新旧知识的再构建,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探究未知问题的能力。
  2.化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的学科价值,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意义所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思品课堂“预习—展示”法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探索,初步探究了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  【关键词】预习 展示 兴趣 主体作用  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学生要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如何提高美术欣赏教学质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首先要在理论上充实自已,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同时对政治、地理、历史、文学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其次,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后,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佩感。  【关键词】提高 充实 创新 主体 敬佩  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美术欣赏这一模块是高中生最先接触到的。如何让高中学
期刊
罗伊·兰德说过:“阅读是永恒的乐趣。” 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有所得,不断认知创新,使阅读深入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日后学习的主要技能呢?  聋生渴望与别人交流,但是由于听力上的损失导致他们在语言沟通交流上存在着障碍。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习得语言。学习
期刊
【摘要】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目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目前,在物质利益、享乐思想的驱使下,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结合现实,针对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些突出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育 教师 职业道德 中小学  21世纪是开
期刊
【摘要】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顺利地通过高中地理会考。而地理会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难度不大,不影响高中学生的升学,所以高中地理就成为了高中课程中的“副课”。但我认为,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应消极对待,这恰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摆脱了“地理高考”这根指挥棒,地理教师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地理课堂,展示地理教学的风采,让学生从“不愿学”到“爱学”,学得高兴、学
期刊
【摘要】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师们致力于提高的重点。 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新题型,对老师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作文课的尝试,让我看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分析 范文对比 自我学习  一、写作尝试的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广东省的新的高考制度也出台了。在新的高考制度中,部分题型及分值作出了很大的调整,而且调整的部分很多都是针对现在学生的弱项。比如作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分别从导入、讲解、练习三部曲来介绍教学的有效性,并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例,分步介绍了各环节在操作过程中的方法、目的、结果。  【关键词】导入 讲解 练习 有效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新课程精神理念的强烈召唤下,积极开展各类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活动越发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为之探讨的发展性课题。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来,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影响,许多学校及其教师仍然把有效性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投放在少受时间限制的日常教学之中,而把应对毕业考试的复习策略大多定位在广种薄收的题海作战上,以至于在复习冲刺的关键时期,各类课程的集中加压搞得迎考备战的学生犹如泰山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策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已成为我们所有教育者新的追求目标。为此学校成立了“教?学案”项目工作室。作为《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策略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校级领导密切关注课堂,深入英语教学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对我们“教?学案”的推进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天天、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成为了我们的一项常规和必要
期刊
饭菜要色、香、味俱全,才能勾起人的食欲。物理课欲“开”学生“胃口”,也要讲究它的“色、香、味”。什么是物理课的“色、香、味”呢?  一、色——本色  1.开足、开齐物理实验。  (1)器材足够的,要让学生充分探究。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等。如①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离透镜足够远时,像就在焦点附近,而且当物体移动时像距变化非常小,这就是傻瓜相机不用调像距的原因;②用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