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剧作类型——兼论当代戏曲创作现状

来源 :戏剧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类型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随着创作的同质化趋向愈发明显,有必要从剧作角度做出辨析,根据不同的类型写作特点对当代主要戏曲作品类别做出调整、修正.虽然任何分类都不会无懈可击,但在按时期分类已被质疑、按文体分类尚未明确的当下,从剧作角度出发重置概念类别的理论梳理,可为剧作实践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厚积数十载的谷文昌精神,底蕴厚重、历久弥新,持续而久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指引我们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话剧《谷文昌》是2017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创话剧,通过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和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塑造了独特的“谷公”形象,展现了其赤诚为民、勇于担当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因此本文对话剧作品《谷文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美学探析,进一步深刻了解谷文昌精神的核心价值和内涵.
时间 1899年-1980年.rn地点京津冀以及闯江湖的各大码头.rn人物张长福男,相声艺人.rn李延寿男,相声艺人.rn之桃长福的爱人,延寿的表姐.rn长福妈 20多岁,张长福母亲.rn延寿爹 40多岁,富商.rn延寿妈 20多岁,李延寿母亲.rn周世海男,相声艺人,长福的师父.rn师娘刁蛮妇女,又懒又馋.rn管家男,李延寿家管家.rn李二爷 30多岁,当地恶霸.rn混混男,20多岁,李二爷手下混混.rn李世奎男,相声艺人,40多岁,周世海的师兄弟.rn同行丁男,相声艺人.rn同行丙男,相声艺人.rn结
期刊
自1921年12月鲁迅小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以来,至今正好100年.100年来,“阿Q不但是代表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同时也代表世界性的一般民族弱点”[1],就连法国的罗曼·罗兰也曾感叹:“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话剧新作《我是谁?你们又是谁?!》将阿贵与符号“Q”一起展现于舞台,观众发现原来鲁迅笔下的小说也可以用如此平凡人的舞台视角来思维.新时代以来,对平凡人(小人物)的关注成为话剧写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源泉,具体表现为用平凡人的视角重新
作为“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话剧代表作,《捕鼠器》自1952年首演至今已近70年,并保持着“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场演出”的世界纪录.在影视剧以碾压之势霸居主流的今天,一部经典话剧仍然拥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能不称之为奇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奇迹的背后其实是阿加莎对生活的关怀洞察与对艺术规律的敬畏.
2021年6月21日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川剧作家李一清先生逝世,四川剧坛又痛失了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李一清先生生前曾创作多部小说、川剧,根据其小说《山杠爷》改编的同名川剧先后获得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等.根据其小说《木铎》改编的川剧《木铎声声》参加了第17届中国戏剧节展演.李一清先生扎根川东北的农村地区,从熟悉的乡土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的小说地域色彩浓厚,具有强烈的“川味”,这也为川剧改编提供了天然土壤.本文就以李一清先生担当总编剧,由其小说改编的《木铎声声》探究“川味”文本到川剧
期刊
一、缘起rn2006年,我排演完第一部新京味戏剧《枣树》.在酝酿《卤煮》的同时,还有一个创意一直在萌生发芽,那就是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这一表演形态做一部相声剧.当时的初定名为《衣食住行》,由四个带表演的相声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关乎我们老百姓日常的起居.而从2006年产生想法到2021年《福寿全》终于与观众见面的这十几年间,我不断地反思,是什么使得我这十几年总是想要做与相声相关的戏剧创作.
期刊
一、独白与自白——小人物的叙事rn该剧在长达三分多钟的开场音乐中展开,观众在一片漆黑中聆听着空灵而又具有佛道意味的乐曲,随后紧接着是将近两分钟的静默,在一片漆黑之中,导演似乎是让观众完成了某种宗教仪式,进而用一种朝圣和超脱净化后的灵魂走进阿Q的精神世界.紧接着一声枪响,黑暗中发出“我手持钢鞭将你打……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的凄惨的叫声,然后随着一束白色光斑,阿Q的魂灵飘荡到舞台上,他身着麻布长衫,却穿着与之不相匹配的短裤和布鞋,披头散发,脸戴面具,开始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独白.(直到戏剧快要结束之时
1924年,皮斯卡托执导的戏剧《旗帜》上演,标志着叙事体戏剧创作及演出实践的开始,叙事体戏剧后来所有的技法(拼贴、杂糅、戏仿、解构等)使用都可以在此找到雏形.与此同时,布莱希特提供了一套与写实主义戏剧截然不同的叙事体戏剧理论观.此后,西方戏剧舞台上,海纳·米勒、弗里施、迪伦马特等现当代剧作家和剧场实践者继续对叙事体戏剧的历史素材解构、剧作语言跳跃多义、舞台场面拼贴组合、视听手段调动等继续进行了深化探索和发展.当下,青年导演黄盈对“叙事体戏剧”的中国化探索,无疑是一种新的开拓.
期刊
戏曲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戏曲与电影不断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促成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类型的自我特性的发现与张扬,也深化了戏曲美学与电影美学的理论研究.近日各大院线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更是以良好的口碑印证了两者相互融合所可能抵达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其在文化传承传播上的艺术理念的自觉和制作水准的精心精致精良程度,开启了戏曲如何进行影视化呈现的新时代.
彼得·布鲁克曾说:一个人穿过舞台就形成了戏剧.在他看来,戏剧种类虽然纷繁多样,但按照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几种样式,这其中他最推崇的是质朴戏剧,这点在他的名著《空的空间》里也有详尽描述.很多年来,每当走进剧院,看到紧闭的大幕在剧场中肃穆而立散发出庄严之气时常心生感慨:何时能够有这样一种戏,形式简单,舞美质朴,演员不多却又能深刻诠释人生要义,那将是一次多么令人激动的美好戏剧之旅.令人欣喜的是,此次观剧竟然使我夙愿达成,体验了一直向往的戏剧样式,可以说《我是谁?你们又是谁?!》满足了我关于质朴戏剧的全部理想,在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