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中的实效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学习江苏省学校体育网优质课视频课例后,对鱼跃前滚翻基本部分三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提出了实践建议,同时通过《体育教学》实案栏目的推介,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
  关键词:鱼跃前滚翻;课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58-02
  近几年江苏省学校体育网所挂出来的教学视频,笔者一直深入学习,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不仅开阔了教学视野,同时对江苏省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深感佩服,激励我前行。近日学习了江苏省金湖中学周晓晨老师所执教的《鱼跃前滚翻》教学视频,对她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和辅助方法深感兴趣,突破了之前常规方法的刻板,但又汲取了常规方法中的精华。现将其中基本部分设计反思与大家分享。
  一、复习前滚翻、远撑前滚翻,提高滚翻的顺畅性
  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都是鱼跃前滚翻的基础技能,其中蹲撑双腿蹬直,屈臂低头,含胸团身,滚翻圆滑的动作技术正是完成鱼跃前滚翻的核心技术动作。因此周老师在基本部分的起始复习两个滚翻具有专业准备活动的功效,同时兼有过渡与诱导主教材之效应。尤其是练及远撑前滚翻时,周老师用双脚逐步离开垫子(一步、两步、三步)来增加练习难度,屈膝半蹲,手撑垫时强调双腿必须蹬直,让学生熟练双手触垫后屈臂低头。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强调双脚离开垫子的距离,学生可能会调整撑垫的位置来应对,所以在离开垫子时,在垫子上应有固定的触垫标记,不然即使脚的距离增大,学生也会缩短手撑垫的距离。
  二、蹬地摆臂练习区分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建立表象
  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腾空,具体的技术细节是远撑前滚翻是先手撑后脚离地,手在前撑,而鱼跃前滚翻是手置于体后,双脚蹬地后前摆,鱼跃腾空后撑垫,整个技术环节周老师总结成“蹬、(摆)、跃、撑、滚”,在基本部分起始环节,设计了撑垫蹬地向上蹬直的练习,这一环节如果为后续的远撑前滚翻做铺垫则有一定的逻辑,如果按照主教材技术要领,则需要将手解放出来,即调整设计为蹬摆结合向前跳的鱼跃条件练习,教师可以示范,或用游泳运动员入水时的动作作为图解,建立基本的“双腿蹬直两臂由后前摆”动作表象。虽然,在远撑前滚翻练习后,周老师将“双腿蹬直两臂由后前摆”的动作设计成向上跳,手臂前摆成与肩平,从实践的角度看,改成向前跳更趋于合理,这符合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可以设计成一列横队、手臂后摆、双腿蹬直的连续向前跳练习。之后是学生在高处半屈膝位,双手没有后摆的从高处双腿蹬直,双手直接触垫屈臂的远撑前滚翻练习,又将解放的手臂缩回于前,前后之间的练习环节有错乱的嫌疑。笔者在不改变周老师练习的结构下,将环节前后做一些调整,“复习(前滚翻-远撑前滚翻)-手撑垫双腿蹬直向上跳练习-高处(1~3个小垫子折叠高度)向低处的双手不经前摆的远撑前滚翻-双腿蹬直两臂由后前摆向前跳-小幅度鱼跃前滚翻-越过一定高度(障碍)的鱼跃前滚翻”。尤其高处(1~3个小垫子折叠高度)向低处的双手不经前摆的远撑前滚翻,这是一个衔接技术,可以适当的予以分层,腾空高的可以不放或少放垫子,将手臂解放出来直接腾空练习。在垫子上也可以进行摆臂和蹬的动作,本身垫子就是为了有助于腾空,所以多做相关的摆臂蹬直双腿练习自然过渡到屈臂低头含胸团身,为下一步越过一定障碍提供基础。双腿蹬直两臂由后前摆向前跳,这一过程为什么进行添加,笔者以为,摆脱了垫子的高度依赖,直接进入地面起跳,学生有很大不适应,毕竟垫子上蹬的幅度有限,学生有垫子高度也会在蹬的力度上做相应退让,因此,这一环节是进行衔接与补偿的(图1)。
  三、从高处远撑前滚翻体验蹬直双腿、屈臂低头含胸滚翻的过程
  从高处远撑前滚翻,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设计亮点,周老师运用垫子的高度,从低到高难度递进,从一个折叠垫子到三个折叠垫子,高度能让学生体会手触垫后立即屈臂低头含胸滚翻的时机。以前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找斜坡资源,斜坡使得从高处向下滚、从低处向高处滚变得可能,但要设计这个斜坡有点困难,而周老师轻易解决了这一难题,可谓是一种有效的创意。在此练习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没有高度之前双腿蹬直完成的相当充分,但增加了高度后,反导致双腿没有蹬直就直接进行撑垫滚翻,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不是因为高度的增加导致学生的双腿蹬直不充分,而且这个现象尤其发生在身材较高的学生群?经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由于增加高度后,学生双腿蹬直,明显手和垫子产生了更大的距离,心理产生变化,作为一种退让性的防御,使得双腿蹬直不充分以减小垫子的距离。然而这恰恰是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之间“腾空的心理突破”,至此,我深刻理解了周老师设计这一练习的初衷,增加蹲的高度是为适应蹬的高度,从而克服学生手撑垫即屈臂的难点,缓解学生的心理。练习中还有诸多小细节,如在折叠垫子的后面需要有一位学生把垫子按住防止学生双腿蹬直后出现后移或后倒现象,显然周老师在设计时考虑得相当仔细。
  最后两个环节是完成小幅度鱼跃引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图2),设置适宜的障碍完成高质量练习。通过上述三个递进环节做铺垫,最后两个环节变得自然而顺畅,学生基本都能初步完成鱼跃前滚翻练习。从五个环节设计看,周老师在授课前对学情特点、学习内容等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谋划。当我几次三番地深入学习上课视频时,不仅产生以下疑问:
  1.是否每位学生都能顺利进入每个环节学习
  基本部分的五个环节每位学生都统一进入,无论质量好坏,均步调一致进入练习。这显然不符合学情,各个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是否可以慢下来、再慢下来,让学生有一个练习的过程、努力的过程、获得的过程,哪怕环节少一些,进程慢一些又有何妨?周老师设计的各个辅助方法堪称经典,且简单有效,这可能就是对常态课的一种示范和引领,常态课中只要能截取部分辅助方法,并将其深化和变数,将化作许许多多的子方法,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垫子的增加和距离的增加,这一环节其实可以深入学练,学生对屈臂低头含胸团身的衔接,恰恰就是这一环节能解决的。所以,周老师设计的环节经过了很深的思考,并进行了多方实践的检验,学生也能基本掌握,效果明显。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反思是,各个环节能不能再精简一些,抓住突破重点的几个环节,并深入练习、分层学习。   2.每个环节是否都适合每位学生
  基本部分设计的五大环节都是经典之作,都可资借鉴,但是否每一个环节都适合学生,有些学生难点已经突破,直接进入完整练习,有的学生腿没蹬直就直接进行小幅度鱼跃前滚翻,这时教师一发现这些情况,是否能停下来,选择辅助性练习,针对性纠正与补偿。在本课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很多学生对鱼跃前滚翻有恐惧,容易伤到脖子,其实实践反馈是伤到鼻子和脸是多数,因此在每个难度递增环节实施前,让优生进行示范和领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跟着做,注意力得到转移,容易克服畏惧心理。环节设置是教学流程的需要,但随着课堂的展开,便转换成学生的需要,学生顺利进入每个环节当然最好,但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全部顺利进入,有的需要稍作停留、有的需要艰难跋涉、有的则可能跳过个别环节直接进入更难的。因此,随机调控教学节奏,进行适时的分层运作,努力争取在学生适宜的层次里实现个别辅导、小组辅导、骨干辅导、兵帮兵、兵带兵,形成全员参与学练,全员各得其所。虽然,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能统一达到之前设计的境地,或许有些只完成了前两个环节,有些才走到第四个环节,这都很正常,这就是常态,常态反映真实。但从视频中得到的信息是,学生基本能按照周老师的步骤进行高质量的学习,从中可以推断,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运动基础,并按照正常的技巧单元课时进行学习水到渠成,选项课开展具有一定的深度。
  3.上课的细节关注值得我们学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收眼镜和口袋里的小物品一个小细节;学生垫子增加后,双腿蹬直向后会有一个力,所以必须有学生进行垫子固定。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其实都可以侧面看出周老师上课的细心程度,也只能亲身经历过课堂才会发现细节问题。细节不容忽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关乎安全。
  任何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从学生出发,必须认真分析学情。一是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某一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这是最根本的学情;二是在课堂上从学生的运动基础、体能起点出发,引导他们遵循运动技能的一般学习规律,适合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将优质的课例视频进行上传和晒课,浙江省的晒课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苏、上海、浙江三地市的特级教师联谊活动也为优质资源的联合共享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这些省市教研员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引领是基层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福音,同时为老师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注:照片来源于江苏省学校体育网慕课栏目
  参考文献:
  [1]周晓晨.江苏省优质课《鱼跃前滚翻》课例视频[Z].江苏省学校体育网,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从2004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2009年开始把校园足球普及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学校在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自编足球课间操、开展全员参与的足球课外活动、建立班级联赛机制、编创足球啦啦操、举办学校足球节,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康庄小学校园足球模式。  关键词:小足球;大教育;全员足球;全面推进;全面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
关键词:体育课;课外锻炼;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09-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
摘 要:“学讲计划”是徐州教育局主导推动,在徐州地区开展的一场教学改革。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本文是作者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学讲模式进行的实验和研究的总结与心得,有所得也有困惑,以期与同行交流并寻求专家指导解惑。  关键词:学讲计划;学讲方式;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顺序,介绍了北京市课外活动计划的来龙去脉,阐述了课外活动计划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课外活动计划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陈述了未来的课外活动计划工作指导思想,以期为京津冀课外活动一体化以及兄弟省市开展课外活动计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计划;义务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9-00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本刊2014年力邀学校体育界专家、学者,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学校体育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落实全省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交流课改十年以来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协办的“第四届安徽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于2011年10月28—30日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操场隆重举行。来自全
问题缘起    一天下午的田径训练课上,小峰一直不在状态,不是跟不上节奏,就是抬不起腿,对我的严厉呵斥也不当一回事。训练结束以后,我将小峰单独留下,准备和他谈一谈。没想到小峰第一句话就是:“教练,我要退队!”小峰是田径队重点培养的对象,在短跑项目上很有天赋,现在,他却要退队!一时间,我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忙问他原因。原来,小峰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又好动、贪玩,三番几次地违反了班级纪律,班主任多次
关键词:女生;单手;胸前;投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72-01  在篮球投篮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低龄或力量素质较弱的女生采用传统的单手肩上(头上)投篮动作,往往存在着投篮范围小,较远距离投篮动作变形,比赛时不能拉开对方防线等现象。笔者采用单手胸前投篮技术,拉长投篮出手前的用力距离,有效提高她们投篮范围。  一、动作方法(以右
关键词:煎熬;跨越;作课历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21-02  一、课前准备的重点  接到上课任务后,我的内心从“沾沾自喜”转变到“不知所措”,我到底“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为了什么教”,这一些列的问题开始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觉得公开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在常态课中有所取、有所用,所以我决定上一堂更接地气的常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改也步入了实施的第九个年头。九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教育部门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广大中小学校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学生和教师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经历了高考检验的新课程改革也初步得到了社会认可,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积极关注。这充分说明,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