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善事”还是构建“善世”?——宗教入世与宗教主体化在中国

来源 :宗教人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各种入世模式(modes of engagement)。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作者将考察现代世俗化国家如何规定宗教入世的诸项条件。其次,以陕北一个村级民俗宗教庙宇作为宗教入世的案例,以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政策下民俗宗教有为了脱离"迷信"嫌疑而积极入世的倾向。再次,作者将引入"宗教主体化"(religious subjectification)概念,来剖析宗教用何种方式"询唤"(interpellate)个人成为宗教主体,并致力于在广泛的意义上让宗教理念与行为指导他们的生活
其他文献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的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本文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
本文对国家标准的几个活性炭碘值的测定进行了比较,通过测定阐明了GB/T7702.6-1997及GB/T2496.7-90的改进方法,由于固定平衡浓度为0.02mol/L,测定结果准确,是较为理想的两种测定
本项计划的目的,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来尝试理解发生在现代日本的最新的宗教动向。现代日本宗教处于后世俗化时代中,展现出诸多以往的宗教研究所难以捕捉的新动向。一般流行的说法
本文探讨新西兰长老教会传教士麦沾恩所出版的传记《梁发传》(China’s First Preacher:Liang A-fa 1789-1855)。如人所知,这篇传记的主人梁发在19世纪清朝禁教之下,透过著述活
本个案研究以江苏省J市基督教教会为中心,从该教会与当地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之间互动的角度,关注宗教团体特别是基督教教会的阳光化之路与困境,严格的体制规范性与社会运作
通过对人类学名家格尔兹、盖尔纳、埃克尔曼、吉色南、宰尼、阿萨德、艾哈迈德、卢鄂德、韦恩、布尔和瓦里斯科等对穆斯林社会研究的分析,认为人类学伊斯兰的概念和方法仍不
论述了一种新型的不锈钢栅条反应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传统的木网格反应池的生产性的对比试验,证明原水浊度较高时,该池反应的效果明显较好;但原水浊度较低时,没有
本文分析对比了国内外几家大型化肥企业中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剂的使用情况,针对药厂使用循环冷却水的实际特点,自行研制筛选适合本厂的水质稳定剂配方,同时对近年来我国循环
在社会群体中,有一个佛教的僧人群体,他们远离红尘潜心修炼,但在现实中,一方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不可能脱离俗世;另一方面,个人的命运总是与一个时代的脉搏合拍。
历史法学派主张法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产物和表达,也是民族道德信仰的表达。分析法学主张法学是法律的集合,法律是由政治组织社会中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法律的权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