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舰队劈波斩浪向深蓝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海,有一支英雄的舰队。她在炮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先后参加了万山海战、“八·六海战”、西沙海战、南沙“3.14”海战等战斗300余次,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英勇战例,涌现出了一大批英模人物。
  舰队常年担负南海战备值班任务,先后有上千艘次舰艇到南沙、西太平洋战备巡逻、远航训练,累计航程达数百万海里,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一系列重大战备、演习训练任务。舰队官兵积极投身抢险救灾、护渔护航和支援海上运输任务。2008年12月26日,舰队派出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创造了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利益等多项第一,探索并积累了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宝贵经验。
  在军事外交上,舰队共组织20余舰次成功访问了四大洋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中美、中俄、中印、中泰和“环太”系列等多国联合军演和俄罗斯国际军事比武“里海赛马”,充分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我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回望过去的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使命任务,舰队官兵坚持以战载训、以战促训,瞄准强敌练兵,突出体系作战。战鹰升空即战斗、舰艇编队“说走就走”、“黑鲨”频频走向深海大洋、保障线越来越延伸、官兵守礁条件持续改善,已成为部队新常态,打赢能力稳步提升。
  航空兵部队:从“左手打右手”到与专业蓝军对抗——瞄准强敌砺战鹰
  初秋,一场实战化空中对抗演练在某海域打响。面对“红军”战机的凌厉攻击,“蓝军”战机一边发射干扰弹,一边机动摆脱,随后保持加力极限迎“敌”,抢先发射导弹重创对手。至此,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大队已与兄弟部队完成了数十次海空实兵对抗演练,被誉为叱咤海天的新型“蓝军”。
  “蓝军”就是“敌人”,就是砥砺胜利的“磨刀石”。作为该部首支某型三代战机“蓝军”分队,党委牢固树立打造“强敌”理念,从组建开始就在奔跑中跨越前行。
  “近几年,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大队长许金宝告诉记者,“从组建‘蓝军’分队以来,飞行员经常加班加点制定大纲、研练战法,有时候躺在床上还在琢磨,有了灵感赶紧爬起来记录……”
  120余份、近30余万字敌情资料,200余张训练、战备、空战、特情等各类图文卡片,数十套创新战法……他们拿出吃苦拼命的劲头,刻苦钻研飞机性能,努力寻求战斗力新突破。

  百炼成钢,利剑出鞘。如今,大队“蓝军”分队不仅在与东海舰队航空兵、北海舰队航空兵等兄弟部队开展的自由空战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积极为装备同型机的兄弟单位开展自由空战普训,毫无保留传授经验。2015年以来,为兄弟单位授课辅导18次,任教带飞200架次,有效拉动了南航部队自由空战训练水平整体跃升。
  “从过去知根知底、‘左手打右手’式的自我对抗,到现在与专业蓝军开展背靠背式对抗,让官兵们真正找到了打仗的感觉。”南航领导告诉记者。他们以组建“蓝军”分队为契机,在部队上下掀起一场场瞄准强敌练精兵的“头脑风暴”。
  为了让部队适应未来信息化海战,他们坚持从难从严出发,把部队置于恶劣气象、夜间、远海海域、电子对抗等复杂环境中摔打锤炼。同时,利用演习演练等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完成与战区空军、海军某基地、某电子对抗团等10余个友邻单位联合协同机制的构建;组织面向实战的群众性战法创新活动,完善各类战法、训法18套;积极开展未知条件下突防突击训练,锤炼各级指挥员指挥决策和飞行人员临机决断能力。
◎ “飞豹”战斗轰炸机编队飞行

  好风凭借力,雄鹰翱九天。如今,瞄准强敌练兵已成为南航官兵的一种共识和部队训练的新常态。
  水面舰艇部队:从单舰单平台到体系作战——深度融合求解战斗力最大值
  2017年9月,一场联合立体登陆演练在南海某海域打响:由“井冈山”舰、“长白山”舰组成的立体登陆群,在空中火力掩护下抵达某岛礁,搭载着陆战兵力的直升机、两栖突击车成批次展开、发起突击,另一方向,“野牛”气垫艇翻越障碍、直插“蓝军”后方阵地……
  硝烟散尽,复盘论兵,“红方”指挥员们一致认为:以两栖船坞登陆舰、“野牛”气垫艇为“双核心”的两栖作战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作战效能,是此次演练获胜的关键。
◎ 新型战斗机双机编队起飞

  “近年来,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在练兵备战中不断向实战靠拢、向打赢聚焦,逐步实现了由平台到体系的转变。”某登陆舰支队支队长李向东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部与航空兵、陆战队等兄弟部队开展高强度、常态化联训,不断深化各作战单元间的协同联合,通过体系构建实现作战能力的“1 1>2”,打造两栖作战的“拳头力量”。
  “我們的直升机搭载陆战队员后作战半径是××千米,可以从相距××千米的地方起飞,更具战术隐蔽性……”演练中,记者发现,“井冈山”舰舰长杨扬对兄弟部队甚至“蓝军”的装备都如数家珍,仿佛脑子里有个“数据库”。
  杨舰长告诉记者,过去,登陆舰艇主要作为兵力输送的平台,舰艇长的第一任务是操纵舰艇抵滩。而构建两栖作战体系,从联合指挥、共同防御、立体投送、火力支援等科目的完成,到通信交流、作战筹划等内部协同,逼着各级指挥员去学习充电,以提升联合作战意识和能力。
◎ 南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组织登陆舰、气垫艇与某直升机团联演

  拆掉“篱笆墙”,方有“康庄道”。近年来,该支队与驱逐舰部队、航空兵部队和陆战队等单位建立联训机制,打破人才壁垒,相互选送干部交流学习,培养体系“苗子”;共享信息数据,构筑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联合指挥。在训练中,他们还组织各单位互为对手、互出难题,在真打实练、攻防对抗中磨砺打赢本领。
  未来信息化战争,打的是关键节点,靠的是体系制胜。当前,各种新型作战力量加快生成,以驱护舰为核心的海上作战体系,以潜艇、航空兵为核心的远程打击体系,以补给舰为核心的远海保障体系正逐步构建形成,舰队体系作战能力在不断提升。
  潜艇部队:从在家门口“打转转”到走向深海大洋——“黑鲨”潜得更深、航得更远
  盛夏的南国椰风阵阵,浪花朵朵。舰队某潜艇部队军港码头,374潜艇突然接到战斗出航命令后,艇员们忙而不乱。他们一边下达任务,一边装载物资,提前数小时完成出航准备。
◎ 舰艇发射反舰导弹

  “‘说走就走’式的任务越来越多,比起五年前翻了好几倍。”该艇艇长邓小春告诉记者,“现在官兵们都非常清楚,潜艇只有出航和准备出航两种状态。”去年,该艇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后不到一周,又一次受领拉动任务紧急出航。这一次,突破了改型潜艇最大自给力的极限,创造了连续4个月执行3次拉动的纪录。
  战备任务增多,官兵的斗志不减。“现在我们才是真正的走向了深海大洋,不再像从前只在家门口‘打转转’。”今年即将退休的326潜艇鱼雷技师廖勇感触颇深:“潜艇部队的战斗力标准是什么?就是走得远、潜得深、呆得久、藏得住、打得准,这样才有威慑力、战斗力。”
  去年盛夏,该支队372潜艇在某陌生海域首次组织某型导弹双弹齐射。演习当日,利剑刺破海面,拖着橘红色的尾焰直冲蓝天,在海天间划出了完美的弧线。数分钟后,导弹成功命中可视范围外的遥控靶船。372艇再添一克敌制胜绝技!
  “潜得越深,航得越远,官兵们对本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去年,该部队参谋长方杰带队执行了十余项重大任务,在浓厚的战斗氛围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支队官兵对打赢的渴望。
  前不久,325艇队进入海上实射操雷训练阶段,却碰上恶劣海况。冒险进行实射训练,不仅很难打出好成绩,还有可能因意外情况导致价值数百万元的操雷沉没。
◎ 直升机与新型潜艇联合演练

  打还是不打?“训练可以选择天气,但战争从不会因为天气而推迟。”任务部署会上,艇党支部拿着一整套应急情况处置方案向支队申请出海训练。训练当天,浪高达数米,刚好处于该型鱼雷临界使用条件。目标判型、机动占位、解算要素……鱼雷3发2中,虽然不够“完美”,但这枚脱靶的鱼雷正是支队紧贴实战练兵最真实的写照。
  近年来,该支队在提高部队远海作战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大胆创新组训模式,摒弃按部就班的科目训练方法,把实战科目贯穿于每次远海训练全过程,创新战法训法13项,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如潜艇的航迹不断拓展。
  综合保障力量:从“陆基保障网”到“海上浮动基地”——保障线随战舰延伸
  2017年6月18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起航,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
  “叮……”大洋深处,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长长的管道宛如一条巨龙,在海面上凌空架起,编队远洋综合补给舰“骆马湖”舰同时对“合肥”舰和“运城”舰展开航行补给。
◎ 编队航行的水面舰艇群

  “骆马湖”舰舰长程祥告诉记者,战舰走向深蓝,离不开后勤支援,作战支援舰艇是“海上浮动基地”,远洋保障能力的强弱,特别是海上舰艇的油水补给、弹药补充、战伤救护等保障能否跟上,直接关系到海上作战的成败得失。
  战舰行驶到哪里,保障线就延伸到哪里。正在执行第27批护航任务的“青海湖”舰已是5次出征亚丁湾。该舰实习舰长龚京侠介绍,“青海湖”舰曾是该支队唯一一艘远洋综合补给舰,这艘苏联未完工的补给舰,经我国精心续建后,成了当时国内吨位最大、补给能力最强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几乎承担了支队所有的远洋补给任务。但近年来,支队先后有多艘万吨级国产补给舰下水,多次跨洋越海执行军事演习、出国访问、远洋护航等重大任务,特别是武器裝备,经过一次次现代化改装,早已脱胎换骨,海上综合保障能力和自身防卫能力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舰艇编队在海上离不开补给舰,靠码头就需要舰艇某部的保障。
  “大米10袋、猪肉100千克、青菜50千克、水果60箱……”8月下旬,“广州”舰结束战备任务刚刚返港靠岸,舰上司务长便在“给养物资采购系统平台”上报所需食品计划。舰队驻湛某部部长李成学告诉记者, 现在只需一块平板,足不出户就能网上订菜、签单,方便快捷。
◎ 新型综合补给舰为导弹驱逐舰进行海上横向补给

  没有舰艇,就没有岸勤部。该部党委站在全局谋划保障,把“面向舰艇,服务水兵,供应一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通过逐舰走访、随舰保障等方式,下大力气摸索出了“蔬菜筐式化、熟食真空化、水产冷藏化、油品小桶化”的新路子,推出了“路上精加工、减少舰艇加工工序”保障新模式,不仅降低了舰艇官兵劳动强度,节省了油水资源,更缩小了舰艇储藏空间,还减少了航渡中的生活垃圾排放,部队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失联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当天上午,该部供应站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参加马航搜救任务舰艇的食品保障。
  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供应站全体官兵迅速行动,从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到上舰,完成整个保障任务仅用不到1小时,创造了供应站应急保障的新纪录。
  南沙守备部队:从第三代礁堡到现代化“城镇”——沧海桑田今胜昔
  南沙永暑礁距离最近陆地700余海里,舰艇单程航行需2~3天,以往守礁官兵小伤病依赖补给船运送的药品保障,大病只能后送。南沙永暑礁医院自去年6月底建成至今,已覆盖永暑礁及部分周边岛礁军民,具备综合性医疗和现代化急救设施,被誉为南沙军民健康的“守护坚盾”。
  对普通民众而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南沙守礁官兵来说,却意义非凡。从过去每期守礁只配备几名军医,到如今现代化医院建成使用,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只是南沙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党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南沙正经历由第三代礁堡到现代化“城镇”的蜕变。
  去年1月6日,是一个注定要写入南沙历史的日子。这天,2架试飞的民航客机稳稳降落在了南沙永暑礁机场,这标志着南沙不仅具备了保障民航大型客机安全运行的能力,更在岛礁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医疗救护等方面有了更便捷的方式。
  随美丽空姐一同降落的,还有4名“礁嫂”、“礁娃”。换做以前,家属们哪能想到能坐民航客机登上朝思暮盼的南沙?目睹此景,在南沙工作了近30年、被称为“新一代守礁王”的南沙守備部队气象工程师李文波感慨万千:“对于以前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永暑礁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 正在进行训练和巡逻的南沙永暑礁守礁官兵

  一面旗、几个人、一座高脚屋……这曾是世人对南沙最深的印记。而随着国家和军队的日益强大,南沙正让越来越多的“想不到”变为现实。
  今年大年初一,南沙永暑礁官兵首次走进位于新礁堡的影院观影,面对巨大的银幕、高清的画质、舒适的沙发、震撼的环绕立体声,官兵们不禁大呼过瘾。
  从过去只能收到时断时续的电视信号,到如今4G网络全覆盖;从“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到“足不出礁”赏大片,南沙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正不断丰富着守礁官兵的精神世界。
  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官兵的守礁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每年进入5月,南沙各岛礁骄阳似火。在这片曾经被称为“太阳海”、“海上生命禁区”的地方,各礁上的菜园子却是一片郁郁葱葱、瓜果飘香。随着礁盘陆域面积扩大,海水淡化设备陆续投入使用,一个个科技含量十足的“四防菜地”应运而生,目前,守礁官兵种植的各色蔬菜已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
  “过去,礁上的食品供应,全靠几个月一次的舰船补给,每期守礁过了前两个礼拜,就只能吃罐头、冻肉和咸菜。由于缺少维生素,守礁时间一久,不少官兵就会患上口腔溃疡等病症。”赤瓜礁守备队队长张卫说,“现在条件好了,每顿饭都能吃上新鲜水果和蔬菜,荤素搭配,营养更丰富。”
  “医疗有保障,交通更通畅,文娱活动多,吃饭顿顿香……”近5年以来,南沙岛礁建设加快推进,岛礁面貌焕然一新。作为这些巨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南沙守备部队官兵纷纷表示一定要在守卫南沙、建设南沙中再建新功。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空军向洛马和雷锡恩公司授予了LRSO“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合同,LRSO将取代现役的AGM-86B成为美国空军新一代核巡航导弹(ALCM)。目前,该项目的保密程度超过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计划,那么这种将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空基骨干的神秘导弹面目如何?该计划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呢?   LRSO的发展  冷战后,美国空基核武器发展长期停滞,而随着AGM-129核巡航导弹的退役,
【教学背景】  《机械摆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5课。该课设计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摆钟,测量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二是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上述两个活动看似简单,但教师要真正实施起来却非易事。第一,材料准备上很难找到机械摆钟,学生就会缺少直观感知的机会,第一个实验也就无法进行。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了一个flash版的机械摆钟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任务,从任务的不同环节展开学习实践活动。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为了任务而任务的现象。教师盲目布置任务,学生被动接受任务,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的任务才是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呢?  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有效的任务设计应该是既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又符合他们认知的阶段性特点,且能有效地
舰炮是一种古老的海军作战武器,也是最重要的舰载武器之一。在舰载机和导弹统治大海以前,战舰装备的主炮的威力一度成为评判舰艇作战能力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大口径舰炮在海战中可以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在一战和二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各海军强国不惜血本竞相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大口径巨炮,以及为装备这种巨炮而建造的吨位巨大的战列舰。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进步,以及
望着放在办公桌上那张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的奖状,笔者思绪万千:在这样一张薄薄的纸背后,凝聚了我们美术课题组成员多少的心血和汗水!而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煎熬与努力,也只有在亲历后才能深切体会。  一、缘起偶然,顺利立项  申报此项课题实属偶然。因课题申报前期,恰逢笔者获得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之后不久,比赛时笔者的课堂示范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肯定,因而萌生了做“示范教学”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摘 要】当前,很多教师培训“重数量,缺质量”,忽视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图”培训模式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以鹿城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例,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可以从对话协商(N-negotiation)、联通整合(U-unification)、方法技巧(M-methodology)、行动研究(A-action research)、专业精通(P-proficiency)等方面来实行,简称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中他从一只神见神愁的调皮猴子成长为一名惩恶扬善、武艺超群的斗战胜佛。在笔者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位“猴王”,而陪伴“猴王”成长的两年对于一个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教育智慧。  记得还是一年级上半学期,还没有摸透学生的心思,只见这孩子在课堂上肆意妄为,课间奔跑追逐,到处惹事,更有严重的会随意翻越窗户、在花坛内大小便……言语的责备、眼神的时刻监督,是
航炮对于战斗机的作用已经大幅下降,对武装直升机来讲却仍有很大价值,本文就谈谈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布局问题、  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的构成与作战意图有无直接关系?  中:武装直升机主要活动于超低空空域,除执行反坦克任务时导弹攻击距离较大外,火力支援所攻击的目标大都是视距内目标。航炮/枪的射击精度和密集度较好,但单发弹丸的威力和穿透力不大,不适合攻击坦克这类强防护目标,而主要打击战场上的士兵、暴露的技术兵器
2016年4月20日~23日,笔者参加了由嘉兴市南湖区绿色评价试点学校项目负责人、区研训中心绿色评价试点学科教研员组成的南湖区“绿色评价”项目考察学习组。在首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区之一北京海淀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教育评价专题考察与学习培训。走访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35中学初中部、北京八一中学,观摩了全国教师教育资源联盟第四次会议,听取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副校长
备课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因而各校将此作为教学常规重要部分纳入教学管理之中。但是,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在备课管理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解析与应对。  一、积重难返——备课管理的弊端  课前备课为课堂教学服务,备课的这一显著功能普遍被教师们认同。但在备课管理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备课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这已司空见惯。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近期我们在归纳整理教师们的意见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