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有的放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上,常常有这样的感受:部分学生一学就会,却一做就错,一放则忘;课堂听得懂,课后又不会做;笔者认为这是学生没有学会反思的表现和结果。在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前提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支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反思,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用下列每组所给的度数画三角形,(1)45 度, 45 度, 90 度;(2) 45 度、 60 度、 75 度;(3) 30 度, 30 度, 120 度;(4) 60 度、 70 度、 80 度;(5) 15 度, 35 度, 100 度。(1)、(2)、(3)组学生很快画成了三角形 ,而(4)组、(5)组,学生无论如何也画不成三角形。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反思:怎么样的三个角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究竟有什么规律呢?全体学生焕发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自觉地进行反思,最终掌握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度”这一规律 。
  二、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基础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质疑、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数学活动中。例如,找规律:2、4、6、( )、( )、( )……我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应给予肯定。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产生以下三种答案:(1)2、4、6、(8)、(10)、(12)……;(2)2、4、6、(10)、(16)、(26)……;(3)2、4、6、(22)、(130)、(2858)……。
  第一种答案是形成偶数列;第二种答案是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第三种答案是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2。
  三、紧密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佳方式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密切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不断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以寻求思维规律。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课前我从体育室找来一些篮球、足球、乒乓球及跳绳、毽子等体育用品;从办公室里拿来铅笔、钢笔、毛笔、墨水、作业本、橡皮等学习用品;从商店买来洗衣粉、牙膏、牙刷、洗发精等日用品及一些小玩具,并给这些物品贴上价钱。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学生充当小超市的售货员,其他三组学生做顾客,到小超市任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部分学生在采购时还懂得讲价,其中一个学生在购买标价 1 元的牙刷时,与“售货员”砍价 ,3 分钟后以 8 角的价格高兴地买下这支牙刷。活动结束后我即让每个学生小结自己购买东西时付出多少钱、找回多少钱、买到什么物品。购买活动中所有孩子都有机会直接参与自由交易,在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兴致很高,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在轻轻松松的“玩”来“玩”去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购物知识,认识了人民币,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本知识(元、角、分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反思:买东西也是数学问题,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并且为生活服务着,从而激发了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的兴趣。
  四、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而发现规律,反思而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操作平台,以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知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有完全一样的,又有不一样的,然后提问: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呢?然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1)。在拼的过程中,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学生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2=ah÷2。也有的学生把一个三角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这时长方形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在剪拼过程中,形状变了(变成了长方形),面积不变。由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即S三角形=S长方形=a×(h÷2)=ah÷2。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使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再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动”中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反思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让他们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心的热点。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笔者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生动、活泼的数学新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例】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我以“图1是一个梯形,你能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应怎样分?”这样一道习题为蓝本,创编如下的学习情境:  王敏家有一块梯形实验田,今年爸爸想对一种作物的两个品种进行同样条件下的种植
期刊
作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数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活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位教师在教学“找次品”一课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教学案例:  一、合作交流,感悟把待测物品分3份的原理  1.小组合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长方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体验计算中的最优策略及组合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
期刊
计算教学占既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然而每次上计算课时,学生总是喜欢以“写”的方式来代替“说”,急于完成书上的练习题,对于课堂上的交流总是心不在焉。  今年12月有幸到南京听到特级教师潘晓明老师的课。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潘老师立刻问班里其他学生:“你听明白了吗?有什么建议?”这种商讨式的谈话形式很受欢迎,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了解其他
期刊
一、问题缘起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练、老师批这是最常见的教学信息反馈流程。有些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分类,如同一知识性错误的一类,计算错误的一类等,而后按照错误的类别分批次给学生讲解,这应该算是一位尽责的教师。  笔者每天也都如此,可是,目前所任教的学生两年下来并没有明显的进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到处寻觅良策,无意中发现这样一段话:数学思维活动教学涉及三种思维活
期刊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和分析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性与简洁性。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复习旧知,铺垫引路  1.首先,我们一起进行课前检测。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昨天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组织部分同学进行投篮比赛。  二、探索交流,感受需要  投篮成绩统计如下:  师:从表中你知道些什么?  生1:统计的人数不一样多。  师: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  生2:女生投得准,因为女生投中最多的是10个。  生3:女生投得准,女生投中的总个数比男生多,30-28=2(个)。  生4:男
期刊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从问题开始,应以问题结束,使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一、正确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1.激发兴趣时发问  “奇引趣,趣生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例如,课堂中讨论“什么情况下商是0”时,学生得出“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6~67。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3.通过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提高正确辨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知识回顾,了解特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你能分别说说条形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全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尤为重要。现就“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化繁为简,渗透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方法,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生疏问题转化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