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科学走进生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ge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而小学科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科学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真正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父母太过宠爱孩子,总是什么事情都帮他们打理得妥妥当当,几乎是替孩子做好全部的事情。阻碍了孩子接触生活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使孩子们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何创造性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 探究兴趣 思维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教学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及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由于家长们几乎替孩子做了全部的事情,阻碍了孩子接触生活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使孩子们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一直是教师们比较困惑的问题。经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要真正实现“科学走进生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和生活现象相结合
  
  小学科学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例如在讲四年级科学《雨的形成》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凝结,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凝结现象,上课时我带了一瓶刚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凝结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大多数孩子从没想过为什么,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对物态变化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身边的现象中很清楚地了解雨的形成,使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学习轮轴的知识时,学生对轮轴比较陌生,我就带学生到水房观察水龙头,到自行车旁观察车把、脚踏板、后车轮子和轴承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去体会什么是轮轴,使学生从科学走进生活,便于接受。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要想学好科学必须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进了科学。
  
  二、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将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还要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例如在讲学习三年级科学《声音与生活》一课时,我带学生到大街上体会交通工具发出的噪声,到工地旁体会噪声的危害,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有关噪声的知识。另外我们还搞了科技小论文评比活动、科学科技讲座活动、小制作活动等等,这样做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科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学四年级科学《观测天气》制作简易观测仪时,我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塑料吸管、花盆、纸张、矿泉水瓶子等,要求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制作风向标、雨量器。教学三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我选用学生常见的材料,如干木头、橡皮、玻璃片、泡沫、竹牙签、回形针、铁螺丝、铜丝等。在探究时,学生有了先前的生活经验,他们对这些物体是否导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时,就比较容易。如果我们的材料是学生不熟悉的,学生进行猜测时,会多走一些弯路。因此,生活化的材料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如,用废旧光盘、肥皂水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让学生认识阳光是七色光……
  教师还应多做一些随堂探究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演示实验与学生随堂探究小实验相结合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讲授三年级科学《光的传播》一节时,我首先做了一个实验——“我看到了光”,把三张相同的中间有孔的纸片放在一条直线上,在一边立一张纸做纸屏,在另一边用手电筒照,你会在纸屏上发现什么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后,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然后,我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实验。有的学生利用平时喝饮料的吸管看蜡烛发出的光,这个实验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了一个新的理解,一举两得。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科学探究实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由生活走进了科学,由科学走进了生活。
  
  四、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科学课程内容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例子,丰富和充实科学课堂内容,尤其提倡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广泛应用公共媒体或从网上获取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使科学成为完全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全新课程。例如在讲五年级科学《工具—一人类的帮手》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常见的工具和工具对人类的作用,随即留下了课外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建筑工具、交通工具、农具的发展等问题,这样做充实了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更清楚了科学课程与生活、科技、社会的整合,丰富了科学课程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
  
  现在很多父母太过宠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他们打理得妥妥当当的,阻碍了孩子接触生活的机会。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鼓励家长要由替孩子做事,变为指导孩子自己做事,当好“向导”,指导孩子独立跨越障碍,独立思考问题,使孩子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逐步具备独立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现象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实践相结合、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科学课程内容等环节,实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培养了学生终身探究的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本文简单分析现行港口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进行初步探讨。
根据国内外新开航道挖槽试验的经验,阐述了开辟杭州湾深水航道进行试挖的必要性,作者还通过对拟选航道水域水流、泥沙回淤特性的初步分析,提出试挖位置和挖槽模的意见。
多年来,围绕高水头船闸输水过程中阀门空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提高门后压力,研究了各种开启方式;改变廊道体型等措施。观测空化方法由恒定流向方向过渡,问题在逐步深化,这里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创新性要求。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长期以来,英语教师都想使课堂教学对学
赤湾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采取了以公司董事会为权力机构,以总经理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依靠自觉发扬“自主、自立、自强、自律”的企业精神,取得了“决策快、贯
着重介绍贵州北盘江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取用。通过几处滩险设计的理论计算,密切结合实践,加强观测分析,从而获得了北盘江沙卵石滩整治的成功经验。
介绍颇受中小型港口欢迎的一种新型岸边机械——高立柱轨道式起重机的主要特点。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少、慢、差、费”是常见的诟病。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究竟何在?我以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大家知道,人们认识事物,进而理解事物,是先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器官产生感性认识,等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认识产生飞跃,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离开充分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以充分的感性认识作为前提条件的。  首先,必须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