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实践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ss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例如,在“概率”教学中,教师提问:小明同学的跳高成绩为25m.这一事件是个什么事件?有些学生认为是可能事件,根本没有考虑25m有多高,有些稍有疑问的学生还以“撑杆跳高”自圆其说.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对数的估算和比较能力.其实,简单比较5层楼与25m谁高,就可知道这是个不可能事件.
  对于上述错误,我们往往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不禁感叹我们的学生怎么就不联系实际想一想,心里怎么连这点“数”也没有!这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数感造成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它既是第三学段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数感弥补的需要.数感的逐步形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能力,而且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感的含义
  “数感是一种关于数字的直觉,它从数字的所有不同的意义的表述得以表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概括起来,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三、数感培养的实践
  新课标中有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是新课标十分重视和强调的问题.初中数学数感的培养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区别对待.即七年级着重衔接小学,培养感为主.八年级着重形成数感,会数学地思考.九年级即为应用数感,能读其题,见其路.但主要阶段应放在七年级阶段.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看法.
  1.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与身边环境中看到数学,从而获取数感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设置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每个知识的呈现,都要尽可能地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身边的数学素材,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感知、发现,主动探索,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获取数感.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事物,思考问题,从而强化数感
  数学的思考,就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在生活、学习、研究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初中阶段就是培养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它包含了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渗透,创设情境,有目的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教学的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内容都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数与代数”的内容中大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表象,也不能真正准确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的“数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解决问题,拓展数感
  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解决问题的起点是现实生活情境,问题由自己提出,方法由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的是生活经验、与人相处的策略,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背景,从中找出与数学有关的量,理解问题潜在的数学特征,将这些特征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进而用已掌握的方程、函数等数学模型表达.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将数学问题的答案返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和推广的习惯.
  学生的数感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有必要呈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或者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中的关系和规律,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解释.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扎实的、丰实的、平实的课,回归“本真”.让我们提倡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一个让学生可以自由呼吸的课堂: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表面上的“波澜不惊”、“自然而然”,而教师的用心却处处有痕,学生的发展处处有痕.
其他文献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兴趣,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
讨论了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对一类不确定混沌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自适应同步方法,可使响应系统在自适应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与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同步.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调水工程为解决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调水工程线路方案的优选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本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属儒家经典之一 ,它以先民高亢朴质、雍容婉雅的心声 ,濡染了数以百代的中国人民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由崇庆余先生撰写的《同舟共进——王昆仑、屈武、朱学范评传》(以下简称《评传》)一书,近期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对王昆仑、屈武、朱学范这三位民革领导人的生平和思想
期刊
在分组密码中,为了抗差分攻击,需要完美非线性映射.利用有限域Zp上的广义Bent函数和不可约多项式,给出了完美非线性映射的一类构造.
尽管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重术轻人,重法轻德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为许多教师所津津乐道的,是所谓的作文技法,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哪些作
《说文拈字》是清代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研究《说文》的著作,其《订误篇》是为考订汲古阁本《说文》而作。经考察发现《订误篇》实为因袭前人之作,创见甚少。 Shuowenj
烟台真正的老街道其实诞生得很晚:有史可查的是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烟台有了第一条街道:所城南北大街.清乾隆十五年(1750)始建的北大街,逐渐成为了烟台当年最热闹的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