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道、佛三教文化内涵中的启蒙精神——以《孟夫子出妻》《京华烟云》《黄心大师》为例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0051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苓文通过对“五四”时期三篇小说《盂夫子出妻》《京华烟云》《黄心大师》所体现的儒道佛三教的人生哲学进行分析,探讨了启蒙精神中现代意味的自我认识。文章从启蒙的思想资源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作家们或对其一进行否定而确立,或将其一与西方文化结合而探索。或对其一进行挖掘而重新认识,这三个途径来讨论“人的解放”这个启蒙的主题,这对传承中国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周易》中的贲卦是专门讲装饰的,其提倡的是一种朴素美。而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恰恰是继承和吸收《贲卦》中朴素的审美思想,并深化发展了文质关系的认识,提出“文质彬彬”的
墨家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战国时期和儒家并称显学。《墨子》就是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自清代以来,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很大成果。但是《墨子》已经
据文献记载,汉代已出现“明经”的名称,如东汉质帝本初元年(146),“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
《亲密》中的主人公杰伊因无法忍受压抑的家庭生活和十年之久已经没有了爱情基础的婚姻,终于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逃离。在离开之前的晚上,自我的实现和家庭道德之间的冲突让他无
“仁爱”和“兼爱”分别是孔子和墨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两者都是应顺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孔墨二人都是希望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以此来保证国家的和谐
商、周时期天命观的发展、转变,体现古人对天人关系认知的进一步加深。本文从天命观的起源入手,钩稽史料,对商、周两代的天命观作一比较,从继承和创获两方面,分析总结了周代对商代
关于曹操的《短歌行》的主题,学术界普遍的观点是作者渴望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但笔者认为作者只是为自己的功业未就而慷慨高歌。
在中国,无论是民间宗教信仰还是官方宗教政策都呈现出以兼容为主,排他为辅的特征,从而造成了中国民众宗教观念的实用功利性;而俄罗斯恰恰与之相反,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宗教政策均
扬雄是两汉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思想家,其所处的是西汉帝国由盛而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而其在仕途上的境遇始终是不得意,这些直接促使他提出了“性善恶混”的人性论思想和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曾说,中国文化、文学对他的影响,在五六十年代是百分之八十。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禅宗,中国古典诗歌两方面的具体分析,发现斯奈德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是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