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涅克拉索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其对于俄罗斯文学具有非常巨大的贡献。涅克拉索夫的作品始终关注着俄罗斯底层人民的命运,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情感。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涅克拉索夫的作品塑造了革命的女性形象,充分表达出一种女性的革命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 涅克拉索夫 诗歌作品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尼·阿·涅克拉索夫是19世纪俄国最为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其对于俄罗斯文学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诗人。涅克拉索夫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萨沙》、《严寒、通红的鼻子》、《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以及《俄罗斯妇女》等,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俄罗斯的底层妇女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之中,作为饱受权力压迫的女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申诉的机会,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俄罗斯女性对于革命的期待。
   一 作为母亲的女性
   涅克拉索夫在《诗人与公民》中这样写道:“你可以不作为一个诗人,但是你是一个公民。”涅克拉索夫被称为是公民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而战斗,为人民而战斗,为真理而战斗。虽然在诗歌创作方面,涅克拉索夫继承了十二月党人的革命传统、继承了普希金与莱蒙托夫的光辉业绩,但他并不是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而是一个伟大的超越者。在涅克拉索夫的诗歌中,俄罗斯底层人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涅克拉索夫让俄国的农民有机会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为他们争得了话语的权利。尽管涅克拉索夫的这种替代性话语,并不是真正的农民话语,但是他的确开创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普希金与莱蒙托夫都以“俄罗斯”、“祖国”为题创作过诗歌作品,但是他们都是从民族主义、历史主义出发,歌颂俄国的光辉与伟大,他们是站在一个大资产阶级的角度去批判社会。涅克拉索夫同样深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他更为深爱的是俄罗斯人民。他看到的是俄国人民的伟大,是人民创造着俄国的光辉,同样是人民在承受着民族的苦难。因此,他在作品中热情地讴歌了人民的伟大,尤其是俄国底层农民。尽管农奴制度被废除,但是农民并没有摆脱奴隶的地位,甚至被剥削得更为残酷。这是让涅克拉索夫无法忍受的,他强烈地谴责与愤慨这黑暗的制度,热切地期盼着革命的浪潮。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涅克拉索夫的作品比普希金与莱蒙托夫的更为伟大。
   “母亲”是涅克拉索夫诗歌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涅克拉索夫通过“母亲”,一方面表达了对于自己母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祖国的热爱。作为传统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母亲”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意义。涅克拉索夫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底层俄罗斯女性的关注。在一个封建保守的、充满黑暗与恐怖的制度国家内,女性不仅担负着生活的艰辛,同时还承担着作为母亲的责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承受着生活与命运的双重压力,但是她们极为坚强与勇敢,充满了对于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扛起了整个家庭、国家与民族。女性的伟大正在于此,她们往往被历史所掩盖,她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们的权利被剥夺,她们的欲望被镇压,但是她们仍旧坚持着。因此,在涅克拉索夫看来,母亲是最为伟大的,作为母亲的女性是最为伟大的。一个人如果失去祖国,就如同失去母亲。一个人对于祖国的爱,应该像对母亲的爱一样。
   二 作为奴隶的女性
   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封建残余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晚废除农奴制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农民的主体意识被彻底地剥夺了;奴隶意识被内化为一种基本意识,农奴不知道什么是反抗,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悲惨的命运。同时,在奴隶制这种典型的男权制度下,女性被剥夺了女性的特性,对于奴隶主而言,奴隶的性别就是奴隶。女人不仅要承担着和男人相同的沉重劳动,同时还要承担着沉重的家庭重担。在社会中,她们受到农奴制度的压迫;在家庭中,她们还要受到男权制的压迫。生活在双重压迫下的俄罗斯妇女,其生活与命运的悲惨是可想而知的,同时也是令人感到深切同情的。
   在《谁能在俄罗斯过上好日子》这部作品中,涅克拉索夫通过女主人公柯察金娜向我们描述了当时俄罗斯底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柯察金娜是一位普通的俄罗斯农村少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任何的权利可言。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够任由权力的践踏。她的父母强行将她嫁给了一个外乡人,在家里她饱受酗酒丈夫的毒打,备受公婆的虐待,就连自己心爱的小儿子也不幸夭折。同情她的只有家中已过百岁高龄的萨威里爷爷,但是就是这样的同情,在这个吃人的制度下,也被看成是一种罪恶。蛮横的警察诬陷柯察金娜与老爷爷之间存在着奸情,就是如此荒谬的事情,竟然被视为理所当然。不仅如此,他们还当着她的面,肆意损毁死去孩子的尸体,这让柯察金娜痛不欲生。面对这种种的不公道,柯察金娜只有忍受,因为她是一个农奴,她的反抗只能遭受到更为疯狂的报复。在一个不公道的社会之中,唯有死亡才能够解脱这种不幸。
   柯察金娜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在黑暗的农奴制度下,千千万万的柯察金娜被蹂躏、被毁灭,但是在涅克拉索夫之前,没有人去关注过她们的命运,她们的悲剧被掩藏在家庭之中,掩藏在历史之中。因为没有文化,因为没有权利,她们无法说话。她们的悲剧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悲剧,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悲剧。涅克拉索夫的作品,给予底层女性一个缺口,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宣泄自己的情感。在自己的作品中,涅克拉索夫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俄罗斯女性的热爱,在他看来,俄罗斯女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充满了坚贞、忍耐以及善良等美好的品质。
   同时,在涅克拉索夫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到女性在面对这种命运时,并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选择忍耐。不断地忍耐,这是女性悲剧命运的巨大根源。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农奴身份已经内化为女性的一种自身意识,她们无法反抗这种意识,她们甘愿接受这种意识。因此,革命首先是思想的革命,应该帮助女性废除这种思想上的枷锁。涅克拉索夫作品的意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不幸的存在,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去反思,从而为女性获得解放寻找到一条出路,以及更为广大的革命阵线。
   三 作为妻子的女性
   在《严寒,通红的鼻子》一诗中,涅克拉索夫塑造了达莉亚这一人物形象,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这是涅克拉索夫笔下最为美丽与动人的女性形象。与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不同的是,涅克拉索夫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底层妇女,她们没有上流社会女性的雍容华贵,她们所具有的美是一种生命之美、自然之美。而在涅克拉索夫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不是因为普希金的天才,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在思想上都是不值一提的。涅克拉索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一个为人民歌唱的人。
   达莉亚是斯拉夫女性的典范,年轻的时候,她活泼开朗,热情好动,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张力;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内心沉静,忍耐克制,具有非常美好的品德。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不幸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为了给孩子们取暖,在森林中迷路的她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在临终之时,她的内心仍旧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达莉亚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作为妻子,她热爱自己的丈夫;作为母亲,她热爱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人,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她始终肩负着自己的使命,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这部作品中,涅克拉索夫充分表达了对于底层妇女的赞美与尊敬。同时,也深刻反映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达莉亚这样美好的女性,在面对残酷的生活时,仍旧充满了乐观,充满了希望,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反观那些资产阶级贵族,每天过着虚无与腐朽的生活,在物质上他们极度的富有,但是在精神上他们却极度的空虚,他们没有希望、没有热情、没有理想,成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是这个腐朽制度的寄生者。一方面,他们被这个制度吸干了生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随着这个制度一同毁灭,他们是这个时代最为可悲的人。
   涅克拉索夫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人民意识,他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创造者,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希望。而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作为大资产阶级的一员,他们并不希望由人民来领导这个国家,他们向往的是资产阶级的精英政治,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贵族式的情调,他们是诗人,但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同情革命,同时也害怕真正的革命。普希金的痛苦是其作为诗人的痛苦,其作为自由主义者的痛苦。而涅克拉索夫的痛苦是革命的痛苦,是其作为一个人的痛苦。
   四 作为革命者的女性
   涅克拉索夫的作品中并不是没有贵族女性形象,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与普希金是截然不同的。在普希金的作品中,贵族女性要么是其爱慕的对象,要么是其鄙视的对象。普希金笔下的贵族女性大多是资产阶级的附庸,没有什么特点。而在涅克拉索夫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为革命者的贵族女性。
   《俄罗斯妇女》是涅克拉索夫的一部长篇叙事史诗,在这部作品中,他塑造了两个个性极其鲜明的贵族女性形象——公爵夫人特鲁别茨卡娅和沃尔孔斯卡娅,她们分别是伯爵和将军的女儿。通过这两个人物,涅克拉索夫表现了贵族女性所具有的革命意识。
   在这部作品中,涅克拉索夫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特鲁别茨卡娅的丈夫是一名十二月党人,在革命失败后,失去了音讯。但是忠贞的特鲁别茨卡娅并没有放弃希望,她踏上了漫漫寻夫之路。当面对邪恶的省长威逼利诱之时,她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进行抗争。她这样说道:
   “不,我不是可怜的奴隶,我是一个女人,他的妻子,就让我的命运悲苦吧!我要对他永远忠诚!啊!如果他选择了另一个女人而把我忘记,我同样有勇气不去做他的奴隶!可是,我知道,我的情敌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如果原本就应当这样,我又怎能不将他原谅!”
   同样,沃尔孔斯卡娅也是一名不屈服命运的女性。作为革命者的妻子,她支持革命,积极地从事革命,并且面对黑暗势力敢于斗争,直面抨击罪恶的制度。对于自己的丈夫,她无限地忠诚,这种忠诚同样是出于对信仰与革命的忠诚,而不再是盲目的,或是屈服于父权制的忠诚,而是一种自发自觉的主体意识流露。
   在这部作品中,涅克拉索夫充分表达出了革命女性对于爱情的忠贞,对于革命的理解与支持,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她们对丈夫的爱,而是她们的确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作为女性,她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同样是历史的主体,同样可以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女主人公寻找丈夫的过程,是一种行动,其同样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标志着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即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女性具有自身独立的意志。涅克拉索夫深切地表达了对于俄罗斯女性的同情与关注。同时,他也为广大俄罗斯女性指明了出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极为真挚的感情,一种对于生活真正的热爱,那是一种可以令人热泪盈眶的激情。在他的作品中,女性不再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而是美丽、善良、勇敢、坚强、革命的。
   结语
   涅克拉索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尽管在人生最为黑暗的时刻,他有过片刻的动摇,但是他对于俄罗斯文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涅克拉索夫通过自己的笔,为俄罗斯妇女赢得了说话的权利,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的命运,从而激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让人感受到女性的力量。因此,涅克拉索夫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品,而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也必将万世流芳。
  
   参考文献:
   [1] 孙忠霞:《涅克拉索夫诗歌作品中的俄罗斯女性形象探析》,《作家》(下半月),2008年第18期。
   [2] 尼·克·涅克拉索夫,肖旭译:《在楚多沃河湾》,《世界文化》,1987年第2期。
   [3] 卢永:《读〈涅克拉索夫诗选〉》,《诗刊》,1980年第12期。
   [4] 赵真:《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诗作中祖国的形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S1期。
  
   作者简介:刘妍,女,1977—,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法,工作单位:黄淮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对康拉德的两部小说《吉姆爷》和《黑暗的心脏》的分析,对评论界的两种流行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康拉德虽然在反对暴力的基础上反对殖民主义,但他潜意识中的种族优越性,又使他不由自主地支持以西方先进文明拯救落后民族的文化殖民。  关键词:殖民主义 文化殖民 种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康拉德小说中的殖民主义问题,评论界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
期刊
摘要 《苏珊女士》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唯一的书信体小说。虽然小说没有在她生前正式出版,但是却深受她的喜爱。这部在她创作生涯中有重要影响的处女之作几经周折,最终和读者见了面,并向世人展示了这位天才作家早年的文学风貌。  关键词:《苏珊女士》 书信体小说 性格刻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关于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一生惜墨如金,
期刊
摘要 贾平凹与张承志用独特的视角将黄土高原的地域环境、淳厚的传统文化、高原民众顽强坚韧的生存精神展示给读者,尤其是对赤子情怀的真实流露、审美意象的苦心营构、诗韵与率性的彰显,更显现出两位作家思想的锋芒和写作才能。  关键词:贾平凹 张承志 散文 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贾平凹和张承志是经历了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后,将笔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和朱立元的多层次语言系统,通过对《呼啸山庄》体现在各层面召唤性的由浅入深的剖析,挖掘其相关构架上的精心设计和艺术审美,为学界研究该小说提供新的素材和视角。  关键词:《呼啸山庄》 召唤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如何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起作用以及起什么作用,是接受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期刊
摘要 19世纪末英国新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除创作了大量长篇小说外,还著有极多精妙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诗人维隆的一夜》讲述了在巴黎一个风雪肆虐的夜晚,诗人维隆如何度过漫长寒夜的故事。作者一改其寻宝冒险小说中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用另一种方式生动地诠释了人间的美丑善恶。斯蒂文森用维隆的一夜经历向我们解读了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文学的价值究竟在何方。  关键词:罗伯
期刊
摘要 美国著名诗人史蒂文斯的作品《对一只乌鸫的十三种看法》是一首复杂精致的现代主义代表作。本文试通过揭示诗歌的联想和情感意义,来达到对此诗歌的理解。为此,本文把对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本人对于诗歌的观点的探讨同对诗歌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其所含意象的分析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诗歌所传达的联想和情感意义。  关键词:赏析 现代主义诗歌 联想意义 情感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2
期刊
摘要 《羊脂球》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在逃亡的过程中,所有人的真实面目也暴露无疑,因此它被视作“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各阶层人物”。本文通过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来分析莫泊桑这篇成名短篇小说的故事逻辑,以此来寻求《羊脂球》中救赎母题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关键词:符号矩阵 救赎 《羊脂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莫泊桑在《羊脂球》的故事中,为我们讲述的是
期刊
摘要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1918年的伊豆之行创作的小说,在作品中他传承和创新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写法。小说表现了舞女薰子与“我”之间萌生的一段朦胧的恋情,尽管这段“爱情”以无果告终,但这次伊豆之行使“我”体验到真纯美好的人际关系,从此消除了“孤儿气质”,伊豆也因此成为川端康成医治人生苦痛的地方。  关键词:伊豆 舞女 古典文学 孤儿气质 美丽之旅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 本文试通过对莫泊桑短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了莫泊桑对女性的看法以及各种复杂的情感。  关键词:莫泊桑 创作 女性情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的法国文坛可谓是星光闪烁,而被著名作家法郎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无疑是一颗闪烁着奇特光芒的明星。他喜欢描写人情世故,擅长从平凡的生活中截取意义深刻的片段来概括真实的生活,可以说,他的
期刊
摘要 抗战时期,重庆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性格为作家的文学想象提供了灵感,从而不断回响在国统区的文学创作中。在创作中,重庆的城市空间、文化上的本土性和混杂性以及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极大地影响了作家对城市的美学认知,影响了作家生活和思维的方式,这决定了他们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使重庆借助文学艺术穿越时空而被广泛体验。  关键词:抗战时期 重庆文化 重庆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