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曹原:22岁的博士到底有多牛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18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周刊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
  早在2018年3月5日,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自然》,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超導的重磅论文。这是该杂志创刊149年历史上的首次。曹原也成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杂志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曹原的贡献在于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他发现了将两层平行石墨烯偏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同时温度环境达到1.7K(-271℃)时,就会产生以0电阻传输电子的神奇超导效应。这一个诱导碳原子薄膜产生超导性的研究,开辟出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将人类对“高温超导体”107年的不懈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被《自然》周刊称为“石墨烯驾驭者”的曹原,从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的青少年时期过得相当“非主流”:2007年,11岁的曹原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那时候的曹原非常放飞自我,动手能力超强,喜欢做实验。做化学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人工“合成”了硝酸银。曹原的探究精神得到学校的“加倍呵护”。2010年,曹原提前参加高考,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2014年,曹原从中科大毕业时获得该校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之后,他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自然》杂志的文章写道,曹原认为“自己并不特别”,“毕竟,我在大学里还是待满了四年,我只是跳过了中学里面一些无聊的东西。”
  曹原的实验技巧在研究中至关重要。他在麻省理工的导师Jarillo-Herrero认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每次我进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尽管年轻又害羞,同事们都说曹原的成熟表现在坚持不懈上。当初,曹原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研究生项目失之交臂,他还是通过电气工程系进入了Jarillo-Herrero的课题组,继续做物理。博士开局阶段,他花了六个月时间研究得到了一份看似令人激动的数据,最终却发现不过是实验设置中的巧合。“他不开心,但他只是卷起袖子继续干了。” Jarillo-Herrero说道。
  今年22岁的曹原,尚不知道自己的科研生涯会走向何方,“对于石墨烯的‘魔角’,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工作之余,他会通过天文摄影进行自我调节。他说,仰望星空时,心就会安静下来。也正是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让曹原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沉稳的心态。他时常告诫自己,在广阔的宇宙面前,再多的起伏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40周年。曹原在《自然》周刊发表的这个引爆全球的研究成果,恰巧成了回馈给少年班40周年最重磅的厚礼。但是,面对如此荣耀,对外,他就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扎实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的人,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热议锐评:英雄出少年。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延续了华夏英才的优秀,也扛起了中华民族的荣耀,他已是传奇!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培养出的这些中国好少年,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强盛之路!
  素材运用:热爱;坚持不懈、安静与沉稳;扎实走好每一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书写自己的辉煌;仰望星空;影响;我的青春偶像;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
  (资料来源:《深圳晚报》、澎湃新闻、文汇网等)
  编辑/华放 关晓星
其他文献
亲爱的95后:  你们好!  那是幼年时,你依偎在他温暖的怀抱,你说功成名就长大后,带他云游四海、山珍海味。  那是少年时,你离他而去,屏蔽所有信息,留他一人在岁月里形影相吊,连你的近况也不得而知。  你说屏蔽父母是给双方留下互相尊重的空间,他不懂你的喜怒哀乐,老古板的思想和你没有半分共同语言;可你又是否知道,你外出学习打拼,致富猎名,社交网络是他们唯一了解你的方式。  时移事变,沧海桑田。他是你
最近,在这个特殊的年纪,我遇到了一个我不愿面对的问题。我优柔寡断,思虑再三,迟迟都不愿意做出选择。  已是期限的最后一天。  晚上,独自一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是一条被人踩出来的路,在我眼中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皎洁的月光洒在远处的白樺林上,如一支支白色蜡烛被点燃,催促我做出决定。  余光一隅中,一个精致的小院映入眼中,相比隔壁打牌下棋人的大院,它显得那么雅致。小院的菜畦十分规范,瓜架搭得十分整齐,我
河北省保定市同济中学是经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审核批准设立的全日制高级中学,1994年由河北省保定市老教师协会创办,2016年5月并入远飞教育集团旗下,是河北省保定市区建校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学校创办24年来,本着“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多元成才、享受成功”的育人战略,实行以“孝文化”为核心的感恩教育,规范道德于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实施“阳光普照”工程,创新激励机制,做好做实“潜质生”转化工作;尝试
风中氤氲着一股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带有苦香,令人回味。  那些曾经以为会渐渐淡忘的事,在这一刻,从记忆中拉扯出来,像黑白电影,映出一个熟悉的世界。  厨房里,老灶旁。柴火噼啪地烧着,灶台四四方方,活像一个老实人。不一会儿,包子出锅,  不一会儿,包子出锅,外公拿出笆斗,把蒸笼布铺在笆斗内。父亲把笼翻过来,将包子倒入其中。很快,厨房充满白雾,人在其中就像飘游太空似的。  屋顶上,烟囱处。
冬深,夜归人群的熙攘往来中,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女人,穿戴严实,难掩一日劳作后的疲惫。她的一只手捧着一束百合,那团白,如月华,又如清辉,暮色中惊人眼目。借着那团皎白,女人的眉目也明晰起来:那是一副波平浪静的面孔,有过岁月深耕过的痕迹,却无惧无畏,万山如夷。  即便被生活覆以困頓与劳乏,但心中仍须怀有美好。这种对美好和温暖的参与,便是对生活意义的采掘。而这种权利,人皆有之。  一日之晨,常能早早唤醒我,
执刀直冲,线条苍劲有力;断而再起,笔势老辣自如。  年幼的我趴在书桌上,看爸爸握着刻刀,眉头微蹙,细长尖利的刀口滑过平滑的石面,留下浅浅的痕迹。白色的粉末积在两旁,吹一口气,便消散了,像一声叹息消逝在风里。  “丫头,帮爸爸拿下印泥。”  我屁颠屁颠去拿来印泥。看爸爸用刷子清理了石粉,小心地蘸满,又轻轻落在纸上。饱满而热烈的红,浅淡而沉稳的白,落在纸面上,像是一支在你的心底缓缓淌过的筝曲。然后,他
适用主题:认知差异;眼界决定境界;认识自我;知识更新……  如果你问我,上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世界远比想象的大。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湖南。在我小时候,橘子洲头、韶山、花明楼、岳阳楼,以及隔壁省的井冈山、萍乡等等,都是春游的当然选择,大家也以此为豪。再长大一点,又有无数长辈、无数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在教导:中国革命中湖南人居功至伟,湖南人杰地灵,自古“敢为天下先”。凡此种种,都让我
如今的我坐在电视机前,满怀着激动和自豪收看着风靡全国的纪录片——《航拍中国》,欣赏着这千年古国的绚丽多姿。  当飞机在海南上空盘旋,碧蓝壮阔的海洋与万里无云的天空相映成辉,零零散散的海鸥从海的彼岸飞翔而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飞机向北飞行,来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西湖美景仙气缭绕,让我瞬时想起了许仙白娘子的传说;还有那秀美如画古香古色的苏州园林,让我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最近,高晓松在综艺节目里,分享了他和朴树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早年间,国内有一段时间唱片业特别不景气,高晓松又因为去国外学习,在行业内过气了。高晓松曾厚着脸皮,主动跑到音乐公司寻求合作,但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先向朋友借点钱过渡一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朴树,因为高晓松认为朴树人很真实。于是高晓松找到朴树,想借15万元。  樸树不爱说话,就回两字:账号。紧接着高晓松就收到朴树打过来的
静 默  读过一首诗,写的是雪。关于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浮现又消失的间断回忆;关于在雪闪亮的寒意中,想起《大屠杀》的恍惚的思绪。  最后的一句是:“那一年我3岁,母亲抱着我,院子里有一棵树。后来我们不住在那里,母亲在1982年死去。”像轻轻的一声叹息。  最强烈的感动,如同风暴的中心,不是呼啸倾诉,而是奇异的静默。  寂静中爆发出来的凄厉声响,和凄厉的声音消失之后的无边寂静,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