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来源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lingy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也是我们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持久力,也是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杜威认为兴趣这个名词包含三种意义,一是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二是预见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三是个人的情感倾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训练,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通过探讨杜威兴趣教育思想中关于"兴趣与训练相统一"的主张,汲取营养,在教学实际中,改变单向的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通过积极有效的合理训练,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教学兴趣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能够掌握训练真髓的人,为培养学生的完善品格、促进智力的发展,塑造完整的人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为解决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大多较差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解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重要性、兴趣、习惯,作业完成方式、学习英语中的困难、教学手段和父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识字方法的优劣,识字速度的快慢,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识字是学习语文之根本。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个常用字,在一、二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短时间内,识字量多,内容就难免枯燥、乏味。因此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在文化批评领域持续产生世界性影响。在解构殖民话语稳定性和同一性的书写策略下,霍米.巴巴揭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掩盖下的文化差异。霍米.巴巴的文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