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育人?传承美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这里积淀着优秀的道德遗产,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部分家长和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使传统美德得到不同程度的遗失。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而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教师只要善于因文释道,就能让学生从作品中接受熏陶,经受磨砺,使中华美德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得以传承。
  一、视“传美”教育为己任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牵线搭桥的人,是引导学生从无知走向智慧,从懦弱走向坚强,从盲目走向理性的人,是历史上崇高伟大的人物与正在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之间的传递者。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学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的。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语文教材是各种文化的凝聚点,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师在文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必须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挖掘文本潜在的教育内涵,渗透情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熏陶,性格经受历练,心灵得到洗礼。
  二、“传美”魅力蕴含于语文文本
  在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的课文都彰显着传统美德教育的魅力,贯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具可行性。
  当我们翻阅语文教材,其中的思想精髓,美德文化随处可见。有的承载着诚实守信,宽容礼让的道德情操,有的彰显着秉烛夜读,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有的蕴含着警醒一生,意义深刻的人生真谛……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散步》一文描绘了一幅“仁爱孝悌”的感人场面,尊老爱幼的美德使一家人生活在欢愉和谐的气氛中,使感受到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那种浓郁深厚的亲情;《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这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教材中这些经典作品,使学生打破了时空界限,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感受到了伟大心灵的搏动。其内容之丰富,意义之深远,足以体现语文教材所具有的“传美”魅力。因此,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三、“传美”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语文课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进行道德熏陶的最好素材。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通过精湛的教学技艺展现语文文本的传美魅力。知识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相契相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对新时代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提高师德修养,铭记“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教师人格是完成这种教育的基础。在学生眼中,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气质风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优雅的风度气质,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教师的教育力量是不能低估的,比无休无止的说教更具有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实的文化底蕴,而且要通过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感悟美,品味美,践行美。
  (二)整合知识结构,挖掘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知识,有的课文,教育内容并不很明显,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育资源,精心备课,积极寻找暗含于文本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找好文本与“传美”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如《亲爱的爸爸妈妈》《老王》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人生的波折,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延伸拓展,知识迁移。我在教授《散步》一文时,就引伸讲“江革背母逃难”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做孝敬父母的人,做懂得感恩的人,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的目的。
  (三)把握教学技巧,灵活驾驭课堂
  1.精心选择激情点
  生活是文学作品的源泉,情感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支点,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蕴含着丰盈的感情脉络。只是学生缺少发现,审美情趣还需要激发,于是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情感引导。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篇歌颂中国志愿军的文章,善于捕捉契机的教师不但要让孩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用这种感情来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这篇文章中,志愿军杀敌场面的惨壮,离别的难舍难分,你有何感受?当面对国耻家恨时,你是否也会为祖国挺身而出呢?祖国仍未统一,身为华夏子孙的你,将怎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
  2.恰当选择渗透点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侧重的是渗透。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好教材的渗透点,巧妙地自然引领学生走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例如在《盲孩子和她的影子》一文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感受盲孩子的黑暗世界,知道他渴望得到光明与快乐的迫切心理。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被爱与施爱的美好,从而倡导学生在同情、帮助弱小者和处于困境的人,懂得“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获得快乐”的道理,使“关心他人,助人为樂”的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3.在诵读中浸润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课本中的古典文学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大都短小精悍,具有结构的建筑美,音韵的和谐美。作者的思想精髓,真挚情感穿行于字里行间。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去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的是能力超群,技术卓越的拔尖人才,我们同样需要明礼诚信,严已宽人的道德楷模。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改变,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和内涵不能变,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结合时代特征,挖掘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美”教育,用智慧点灯,与爱心相伴,用知识的圣水,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青少年的心中吐露芬芳,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
其他文献
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一个很深刻的体会:要在这个变化着的社会和竞争的社会生存和发展,仅仅具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因如此,我衷心希望我的学生能有健康的心理,能健康地成长,具备经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能应付和战胜困难、挫折。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心灵、健全人格、形成健康心理的最初时期,也是最佳时期、黄金时期。因此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期刊
摘要:体育是一门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和保健基础知识的实践课程。为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认真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设计多彩多姿的体育活动,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育人途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优化 体育 教师 学生 育人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优
期刊
翻阅09(5)班的相册,看到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一股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脑海中浮现:“只有童心能够唤起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线……”我细细品味李镇西老师的话,一边继续翻阅这饱含故事的相册,和09(5)孩子在一起的一幕幕清晰如今。  记得2013年5月4日中午放学,雪雪在我耳边悄悄说:“李老师
期刊
一、正确理解家园共育的内涵  所谓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互相了解、互相支持,满足需求,优势互补,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但目前在家园共育问题上普遍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应该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二是教师认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三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
期刊
教师为了在教学质量和效率上更胜一筹,就得精心设计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就是一种教学结构。为了体现其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态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的创新,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青少年对事物
期刊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精力不集中、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所以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特别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他们是不懂得怎样听课的,老师要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不听发言的同学说什么;当老师
期刊
一、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  巴西教育家弗来雷(P.Freire)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与课题对话,多么生动有趣的想法,多么新奇刺激的过程。每次提示课题后,我都会问:“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总像头顶一个大问号一样,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你。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什么样的?”“民族小学里边都有什么民族?”“民族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
期刊
一、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界定  创新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创新过程中所必须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性格。本文所说的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主要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初步的探索精神、发散思维能力、非常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学习和现实中的疑难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和人
期刊
一、遇到“好动型”学生时我常常因势利导,用正面肯定的方式鼓励他们改正错误  去年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各科老师见了他就“头疼”,班级课堂纪律也很受影响。必须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怎样才能做好他的工作呢?我觉得针对这样“老练的学生”不能轻易下手,应多注意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分析其心理特点,找出他的薄弱环节,抓准时机,打有把握之仗。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上课只要听课,回答问题又快又准确。早读的时候又
期刊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身处在农村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