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身处在农村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所以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尤为重要。
  一、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看有关的录像,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
  二、通过阶段性的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
  (一)小班阶段
  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开展家访,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认识、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
  召开新生家长会,以此缩短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以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二)中班阶段
  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儿童小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看清孩子在园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大班阶段
  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及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及时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举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三、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首先,全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园内管理工作,然后在年级和班级二个层次又分别成立各自的家长委员会,相应承担不同的管理工作。同时使家庭教育资源与幼儿园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家园明确各自职责,充分保障了家长委员会对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参与权。
  其次,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开放“家长半日活动”,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
  四、运用网络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教育资源共享是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不仅在网上收集大量的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和资料,同时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在网上和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使网站成了教育资源共享的一块宝地。
  实现家园共育,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由于幼儿的发展是迅速多变的,因此,这种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通过网上的家园互动平台,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第一时间里的教育任务,创设了一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与氛围,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五、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教師的自我成长
  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高低一个方面。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那么,久而久之,作为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是其一。其二,家长和教师相比,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与兴趣爱好,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因为,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六、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幼儿园服务的对象是孩子与家长,如果我们能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做到尊重家长,在争取和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同时,鼓励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并加以重视和及时的反馈,那么,家长就会感受到幼儿园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增加对幼儿园,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如此一来,家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幼儿园献计献策。如果我们做好家长工作,一心为孩子着想,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长解决一切后顾之忧,那么,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时就会更加放心,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度就会增加,久而久之,家长对幼儿园的服务就会越来越感到满意。如此一来,幼儿园的声誉也就会大大地提高了。
  由此可见,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家长工作的确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家长工作,做好家长工作,于幼儿园,于教师,于孩子皆有利。为了幼儿园的发展,为了教师自身的成长,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老师们,让我们都来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吧!
其他文献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用一种“慈母”般的眼光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外,保护他
期刊
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一个很深刻的体会:要在这个变化着的社会和竞争的社会生存和发展,仅仅具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因如此,我衷心希望我的学生能有健康的心理,能健康地成长,具备经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能应付和战胜困难、挫折。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心灵、健全人格、形成健康心理的最初时期,也是最佳时期、黄金时期。因此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期刊
摘要:体育是一门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和保健基础知识的实践课程。为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认真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设计多彩多姿的体育活动,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育人途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优化 体育 教师 学生 育人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优
期刊
翻阅09(5)班的相册,看到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一股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李镇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脑海中浮现:“只有童心能够唤起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线……”我细细品味李镇西老师的话,一边继续翻阅这饱含故事的相册,和09(5)孩子在一起的一幕幕清晰如今。  记得2013年5月4日中午放学,雪雪在我耳边悄悄说:“李老师
期刊
一、正确理解家园共育的内涵  所谓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互相了解、互相支持,满足需求,优势互补,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但目前在家园共育问题上普遍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应该由老师管,在家由家长管。二是教师认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三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
期刊
教师为了在教学质量和效率上更胜一筹,就得精心设计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就是一种教学结构。为了体现其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态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的创新,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青少年对事物
期刊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精力不集中、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所以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特别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他们是不懂得怎样听课的,老师要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不听发言的同学说什么;当老师
期刊
一、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  巴西教育家弗来雷(P.Freire)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与课题对话,多么生动有趣的想法,多么新奇刺激的过程。每次提示课题后,我都会问:“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总像头顶一个大问号一样,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你。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什么样的?”“民族小学里边都有什么民族?”“民族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
期刊
一、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界定  创新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创新过程中所必须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性格。本文所说的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主要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初步的探索精神、发散思维能力、非常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学习和现实中的疑难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和人
期刊
一、遇到“好动型”学生时我常常因势利导,用正面肯定的方式鼓励他们改正错误  去年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各科老师见了他就“头疼”,班级课堂纪律也很受影响。必须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怎样才能做好他的工作呢?我觉得针对这样“老练的学生”不能轻易下手,应多注意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分析其心理特点,找出他的薄弱环节,抓准时机,打有把握之仗。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上课只要听课,回答问题又快又准确。早读的时候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