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起源于海洋,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生命是距今约35亿年前的蓝藻类和细菌类生物,那么,最早登陆陆地的肉眼可见的生物是什么呢?苔藓?蕨类?不,答案是地衣。
科学家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黑色磷块岩中发现了最古老地衣的化石,这一发现证实了在6亿年前的海洋中,蓝细菌与真菌已经发展到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同时也预示着,远在苔藓和蕨类登陆之前,地衣可能就已经开始改造地表岩石圉,也就是说,地衣极有可能是最早到达陆地的先锋物种。
地衣的作用
开疆拓土
菌与藻的共生过程中能产生地衣酸类化学物质,这些地衣酸使岩石表面受到生物风化,从而制造出最原始的土壤。与此同时,地衣通过风尘积累,获得一些其他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物元素和营养物质,逐渐改变土壤环境,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地衣被誉为“陆地先锋”“荒漠的拓荒者”。
监测环境,推算年代
地衣的分布极为广泛,从人烟稀少的南、北两极到烈日炎炎的赤道中心,从冰雪覆盖的高山到暴晒干涸的沙漠中心,都能够发现地衣的踪迹。但是,地衣对污染物极度敏感,所以在大气污染的城市中心和大型工业区,地衣几乎绝迹,这些地方犹如“地衣荒漠”。因此,环境好不好,地衣会告诉你答案。
地衣生长极为缓慢,平均年生长量往往不到2厘米。在适宜条件下,如地图衣(Rhizocarpon)等地衣的寿命长达数千年,因此,人们常利用其长寿的特点推算地震、断层或冰川退缩等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地衣与人
现代研究表明:地衣共生产生的主要成分为地衣多糖和地衣酸类化合物,为地衣所特有。其中,地衣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地衣酸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辐射等作用。不仅如此,地衣还被广泛用于日化香料、抗生素原料以及传统衣物染料中。
民以食为天,人们当然不会忘记尝试地衣的味道。民间食用地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作菜蔬,如美味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以及肺衣属、猫耳衣属(Leptogium)、树花属(Ramalina)中的多种地衣;二是传统民族文化食用,如树花是滇西少数民族结婚宴会必备的凉拌菜肴,有夫妻间相伴一生、不离不弃之意;三是用于补充粮食的不足,如川西地区百姓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采食肺衣用于充饥。
不仅人类取食地衣,就连动物也来分一杯羹。如长松萝(Usnea Iongissima)和喜马拉雅小孢发(Bryoria himalayana)是滇金丝猴主要的越冬食物,如果这些地衣消失,那必将导致这些明星动物食物链断裂,从而无法生存,可见地衣也是生物圈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动物们不仅采食地衣,在横斷山地区还有小鸟用睫毛网裂梅衣(Rimelia cetrata)建造自己温暖的小家。
不仅如此,某些地衣还对动物起着性命攸关的作用。例如一些昆虫伪装成地衣的形态以欺骗捕食者,躲避天敌,这就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出现的拟态现象。
地衣的困境
地衣生长极为缓慢,尚不能人工栽培,人类的采收无度,使得地衣成为极其脆弱的一类生物资源,某些种类的地衣甚至濒临绝迹。如分布在海拔3700-4200米的喜马拉雅特有地衣红雪茶以及中国北方分布的美味石耳,被民间大量采收,在部分原产地已经很难见到;森林的砍伐和城市工业区逐渐扩大,大气污染严重,地衣生长环境被破坏,可以预见某些物种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合理保护地衣的自然资源是当务之急,这对今后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黑色磷块岩中发现了最古老地衣的化石,这一发现证实了在6亿年前的海洋中,蓝细菌与真菌已经发展到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同时也预示着,远在苔藓和蕨类登陆之前,地衣可能就已经开始改造地表岩石圉,也就是说,地衣极有可能是最早到达陆地的先锋物种。

地衣的作用
开疆拓土
菌与藻的共生过程中能产生地衣酸类化学物质,这些地衣酸使岩石表面受到生物风化,从而制造出最原始的土壤。与此同时,地衣通过风尘积累,获得一些其他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物元素和营养物质,逐渐改变土壤环境,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以。地衣被誉为“陆地先锋”“荒漠的拓荒者”。
监测环境,推算年代
地衣的分布极为广泛,从人烟稀少的南、北两极到烈日炎炎的赤道中心,从冰雪覆盖的高山到暴晒干涸的沙漠中心,都能够发现地衣的踪迹。但是,地衣对污染物极度敏感,所以在大气污染的城市中心和大型工业区,地衣几乎绝迹,这些地方犹如“地衣荒漠”。因此,环境好不好,地衣会告诉你答案。
地衣生长极为缓慢,平均年生长量往往不到2厘米。在适宜条件下,如地图衣(Rhizocarpon)等地衣的寿命长达数千年,因此,人们常利用其长寿的特点推算地震、断层或冰川退缩等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地衣与人
现代研究表明:地衣共生产生的主要成分为地衣多糖和地衣酸类化合物,为地衣所特有。其中,地衣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地衣酸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辐射等作用。不仅如此,地衣还被广泛用于日化香料、抗生素原料以及传统衣物染料中。
民以食为天,人们当然不会忘记尝试地衣的味道。民间食用地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作菜蔬,如美味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以及肺衣属、猫耳衣属(Leptogium)、树花属(Ramalina)中的多种地衣;二是传统民族文化食用,如树花是滇西少数民族结婚宴会必备的凉拌菜肴,有夫妻间相伴一生、不离不弃之意;三是用于补充粮食的不足,如川西地区百姓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采食肺衣用于充饥。
不仅人类取食地衣,就连动物也来分一杯羹。如长松萝(Usnea Iongissima)和喜马拉雅小孢发(Bryoria himalayana)是滇金丝猴主要的越冬食物,如果这些地衣消失,那必将导致这些明星动物食物链断裂,从而无法生存,可见地衣也是生物圈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动物们不仅采食地衣,在横斷山地区还有小鸟用睫毛网裂梅衣(Rimelia cetrata)建造自己温暖的小家。
不仅如此,某些地衣还对动物起着性命攸关的作用。例如一些昆虫伪装成地衣的形态以欺骗捕食者,躲避天敌,这就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出现的拟态现象。
地衣的困境
地衣生长极为缓慢,尚不能人工栽培,人类的采收无度,使得地衣成为极其脆弱的一类生物资源,某些种类的地衣甚至濒临绝迹。如分布在海拔3700-4200米的喜马拉雅特有地衣红雪茶以及中国北方分布的美味石耳,被民间大量采收,在部分原产地已经很难见到;森林的砍伐和城市工业区逐渐扩大,大气污染严重,地衣生长环境被破坏,可以预见某些物种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合理保护地衣的自然资源是当务之急,这对今后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