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血清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1例胃癌患者血清RCAS1水平,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并比较3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RCAS1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RCAS1水平[(40.46±13.83) 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09 ±4.66) 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RCAS1水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与胃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Ⅳ期[(59.17±6.06) U/ml]明显高于Ⅲ期[(45.61±5.74) U/ml]、Ⅲ期明显高于Ⅱ期[(34.28±6.26)U/m]、Ⅱ期明显高于Ⅰ期[(22.02±8.38) U/m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09±4.66) U/m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胃癌患者血清RCAS1水平[(45.19±13.38) U/ml]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胃癌患者[(36.70±13.19) U/ml];胃癌患者术后血清RCAS1水平[(31.74 ±9.59) U/ml]明显低于术前[(32.10±9.56) 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CAS1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制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骨形成发生蛋白-2(BMP4)壳聚糖缓释体,联合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观察不同代次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的表达,体外诱导成软骨分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Tra
目的 观察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nnexin A2和OP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Annexin A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82.00%,在癌旁组织呈低表达3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观察死亡受体4(DR4)及死亡受体5(DR5)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DR4及DR5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R4、DR5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 (1
恶性黑色素瘤(M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10000例.因其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预后效果差.现就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1.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显微外科技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精确定位肿瘤浸润深度,再切除直至基底切缘无癌肿的外科技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 cm,具有恶性、侵袭性组织学形态或者侵及周围神经的肿瘤;复发的恶性皮肤肿瘤;边
期刊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8对CD133+肝癌干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磁珠分选MHCC97-H细胞,检测上清液中IL-8表达,比较CD133+/CD133-细胞克隆形成、裸鼠成瘤、迁移侵袭能力.IL-8中和抗体处理细胞并分组,比较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CD133+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IL-8[(85.76±2.55) ng/L比(13.40 ±2.19) ng/L],
目的 制作自体血栓、明胶海绵两种不同材料及不同大小的栓子,以血管介入技术栓塞犬大脑中动脉方法观察犬局部脑栓塞模型效果.方法 选取30条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自体血栓组、明胶海绵A组及明胶海绵B组,分别以直径1.1~1.3mm自体血栓条、直径3.0mm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0~1.5 mm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子自导管注入颈内动脉,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价效果.结果 对比大脑中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经皮置管引流(PCD)模型,观察PCD治疗对SAP大鼠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方法: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仅行开腹手术,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B组:采用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构建SAP大鼠模型和C组:在构建SAP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将自制的PCD装置置于大鼠胰腺下方.每组10只.所有大鼠于建模后24 h腹主动脉采血处死,留取血清、腹水待检
期刊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CD34+骨髓干细胞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犬骨髓,经免疫磁珠分离出CD34+细胞,脂质体转染质粒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并扩增.检测脂多糖(LPS)刺激组织因子(TF)表达,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体外抗血小板黏附效果.结果 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显示eNOS-CD34+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高于非转染组.经LPS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中β1整合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β1整合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41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标本中β1整合素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中β1整合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1例中有29例(70.7%)肝转移癌β1整合素表达阳性.29例中28例(96.6%)有脉
目的 观察股骨头坏死塌陷后软骨下骨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坏死股骨头软骨下骨的形态学变化与植骨难以愈合的关系.方法 25例坏死股骨头标本均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获得,于正常区、交界区、坏死中心区取材,制备病理切片并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对不同区域软骨及软骨下骨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17例标本交界区软骨下骨板完整性明显破坏达钙化软骨层;8例软骨钙化层下软骨下骨有分离缺失.22例标本坏死区软骨下骨板全层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