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源自内生动力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内生动力是指促进学校高品质建设、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自发动力。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以“诚智”文化为核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幸福为诉求,努力构建“幸福教育”体系。学校以深化学校高品质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在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创新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培育优秀教师团队,以团队发展成就学校教育品牌特色。
  关键词: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A-0041-03
  内生动力是指群体或个体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内部推动力。学校的内生动力是指促进学校高品质建设、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自发动力。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主要包含:自发性,指向学校建设、师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持续性,指向学校发展、师生幸福的力量源泉,具有强大的持久力;群众性,指向团队建设、个性生长的群体意志,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创新性,指向课堂改革、课程开发的自我创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学校的发展无形之中也被融入其中,遵循一种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动力。它源自学校文化的历史传承,学校课程体系的不断演进。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构成学校生态系统。这些都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先进教育理念彰显人文情怀
  教育理念引领教育发展的方向。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包括卓越的文化价值、清晰的理念目标和前瞻的育人模式。
  卓越的文化价值 学校的发展需要卓越文化的引领。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始创于1934年,原名无锡县私立崇诚小学。悠久的办学历程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诚智”文化。“诚”是一种品质,具有天道与人道的双重属性,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根本。以“诚”立身,自觉做到做人忠诚、待人真诚、处事诚信。“智”由心生,是一种能力,即才智、机智、睿智。“诚”为“智”之本,“智”为“诚”之源。诚心启智,慧心养智,真心育智。学校秉承“诚智”文化,以丰富活动促进“诚智少年”的培养,以高效平台达成“诚智教师”的培育。
  清晰的理念目标 清晰的理念目标是教育发展的指向标。学校以“诚智”文化为核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幸福为诉求,确立了“追求高品质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目标,并提炼出“崇理、求真、向善、唯美”的学校品格。“崇理”即崇尚理性,做一个智慧之人;“求真”即追求真理,做一个正直之人;“向善”即扬善弃恶,做一个仁爱之人;“唯美”即完美品格,做一个幸福之人。经过多年培育,学校已然成为“求知的智慧学园、向善的和谐乐园、唯美的幸福家园”,引导着一代代学生的健康成长。
  前瞻的育人模式 育人模式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追求高品质教育,努力构建幸福教育体系,形成了前瞻的育人模式。幸福教育目标即充分发挥课程全面育人功能,培养“诚智”少年,为每一位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幸福课程体系注重横向的整合融通和纵向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环境和土壤,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幸福课堂强调互动生成,师生平等,心灵沟通,精神交融。
  二、特色学校课程提升教育品质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课程结构决定人才结构,课程的实施水平决定人才的素质水平。
  课程目标育人为本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理念与灵魂。学校遵从高品质幸福教育理念目标,确立课程目标为:着眼于儿童健康幸福成长,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以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爱好特长,滿足学生多样性选择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性学习的需要,发展学生潜能,为每一位儿童的成长提供土壤,充分发挥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培养“诚智”少年,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课程体系生态融合 课程体系是课程结构的重要体现。学校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学校生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从两个维度进行设计。一是横向的整合融通:突出课程目标的融合性,使自我扩展的德育、知情合一的智育、身心健康的体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淡化学科之间的边界;重视教学方法的沟通,让各种教育方法扬长避短,和谐统一。二是纵向拓展延伸:生本基础课程,坚持以生为本;生成拓展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生活实践课程,强调知行合一。三大课程彼此相互承接、交叉融合,又各有侧重。
  课程实施互动生成 课堂是课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学校倡导新的教学价值观,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形成了“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预设注重弹性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融合;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三方整合;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目标、方法和效果三者耦合。“互动—生成”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了课堂教学的策略,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优秀教师团队内生成长动力
  团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优秀的教师团队能达成教师与团队的协同发展与共赢。在团队氛围中,教师不断认识、完善、实现自我,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校长学术引领 校长是一面旗帜,是学校发展的领跑者,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教育管理者。为促进学校品质的提升、师生幸福感的积聚,作为校长,笔者依托高品质幸福教育的理念目标,提出了“诚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诉求与“幸福教育”的教育主张,引领教师在“一课二上三评”主题教研中同成长、在和谐的团队中共进步,努力成为“动车效应”的动车头、“雁阵效应”的领头雁。
  团队智慧分享 生命的本质在于成长,教师专业的特质贵于成长。为了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速路,学校把建设一支团结奋进、勤奋创新的教师团队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以优秀团队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团队发展成就学校教育品牌特色。依托年级组做实“师表工程”,让全校教师身上散发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依托学科组夯实“青蓝工程”,让每一位青年教师入好门、上好岗;依托名师工作室做好“领雁工程”,让骨干教师的层次快速提升。   科研助力成长 教育科研改变教师内在气质,转变教师思维方式,让教师由“知识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充满改革创新的无限动力。课题研究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学校以深化学校高品质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在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依托“新人文主义观下的幸福教育实践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现数学教学研究”课题,省级STEM创新研究、珠心算实验项目,市级国际理解教育、前瞻性研究项目,让全校100%的教师参与到科研中来,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优质素养目标孕育学生特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全面育人的育人观,学校以培育“文明有礼、好学上进、健康活泼、情趣广泛”的诚智少年为目标,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丰富活动中养成优良的品质。
  快乐集体幸福成长 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结合育人实际,创生“文明、好学、健康、互助、快乐”的五星班集体建设、评价机制。各班级制定奋斗目标,营造优良班风,树立模范榜样,设立岗位服务,开展个性化的班级特色活动,每一个孩子在集体的阳光下幸福成长。
  丰富经历体验成长 多彩文化节是一种积极、校本化的活动课程,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爱。读书节,师生分享阅读、诵读会演,开阔文化视野,播种诗意人生。数学节,“數学大观园”精彩纷呈,“神奇算盘”“巧算24点”等引领发现数学现象、开启思考数学的头脑风暴。艺术节,用音乐沟通情感,用画笔描绘希望,发挥个性特长,提升艺术修养。科技节,科普小报、科技创意制作,引领探究热潮,探索科技创新。体育节,阳光课间、亲子运动,增强团队意识,焕发生命活力。双语节,分享国际课堂、举办双语会演,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缤纷活动个性成长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性发展,创办“七色花”社团。社团以兴趣爱好为纽带、与学科课程相契合,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缤纷的社团活动中丰富自我,历练成长,成效显著。囡囡舞蹈社团荣获全国青少年春晚金奖、全国水中健身操冠军;金钥匙科技社团参加省级金钥匙科技比赛,连年获得团体一等奖;七色花志愿社团被评为省级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喜洋洋创客社团获省级机器人比赛一等奖。
  五、显著办学业绩担当示范引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区域教育的窗口学校,只有带动一批学校共同发展,将优质教育做大做强,才是一所学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学科优势示范辐射 学科建设是学校高品质建设的有效载体。学校注重全科建设,发展优势学科,培育品牌学科,彰显区域影响力。作为品牌学科,英语学科从“外籍学生定点入学”需求作为研究起点,带动区域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加强与国际友好学校的合作交流,引领区域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全员参与区域外语节的规划与设计,带动区域学校同获英语比赛一等奖,学校也连续八年获市级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英语学科也被评为省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
  集团办学结对帮扶 学校创立旺庄实小教育集团,以诚智文化为引领,打造幸福教育共同体。确立诚智培养目标,通过同步教学、特色教研,统筹培训、共享资源,实现教师同学同研同进,共同发展。依据集团化的教育格局,推进教师轮岗支教、跟岗培养、多岗锻炼,以名师领雁工程、数字化网络互动教研、特色品牌学科建设为平台,实现教学、教研、教师一体,课堂、课程、课题融合,推进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
  办学优质社会满意 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是学校办学的诉求。依托先进的办学理念、多元的课程设计、优化的师资结构,一批批优秀教师得以培养,一批批优秀学子得以成长。学校也先后被评为省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省级和谐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绿色学校、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实验基地,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窗口、学校品质建设的样板。
  Internal Power of School Development
  GU Wan-chun
  (Wangzhu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Wuxi 214028, China)
   Abstract: School internal power means the spontaneous dynamism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and gui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 Our school strives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happy education by centering on “honesty and intelligence” with the purpose of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happiness. Also, our school sets the goals of deepening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innovating teaching styles and develop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eanwhile, our school conducts studies on school cultur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eachers, so that the team development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chool development; internal power; happiness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反应,更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它关乎个人的人格与素养。通过探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共同因素,使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实现中职生从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的正迁移。  关键词: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迁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36-05  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与动力。实践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
摘要:质疑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素养的一个缺陷。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儿童哲学视野,结合数学实验教学案例,从实践层面进行策略架构,在实验课中通过鼓励、批判、问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儿童哲学;质疑能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李普曼创建了“儿童哲学”,其主要的意义是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使儿童学会像
摘要: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基础,高起点创建名师工作室;以标准为引领,建构师徒传承与科研培育并举的融合发展模式;以项目为抓手,建设师生成才的高端平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师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名师工作室为学校培育了优秀师资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编者按:“陶都”是宜兴独步海内、通行世界的名片。紫砂、精陶、金陶、彩陶、青瓷“五朵金花”异彩纷呈,陶文化薪火相传于丁蜀古镇,神韵泽被蠡河两岸。  2014年11月18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举行的“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主题教研活动”第一次于人杰地灵的丁蜀古镇展开,副院长王晓天一行齐聚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考察大师工作室,参观陶艺、茶艺专业教学,访谈陶艺专业大师、英才
摘要: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重技术学习,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应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设计创意情境,创新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发挥,搭建展示平台等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较高层次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意;信息素养
摘要: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思维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围绕写作话题,重组文本已学信息、文本显现信息和文本隐含信息,逐步渗透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关键词:文本重组;写作技巧;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B-0067-03  译林版义务
“树叶中的比”是苏教版六上数学教材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有较强的探索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发现树叶中隐藏的秘密。对于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认知?究竟是要让学生发现书中早已确定的结论,还是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思考?又如何在课堂中关注儿童的真问题、真思考以及“真结论”呢?本课教学,我想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真参与、真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中职语文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只有在加快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前提下,提升教师个体信息化素养,并集团队之力,加强学科融合,建设语文研修社群,激发群体活力与潜能,始终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理念,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技术;适合的教育   中图
摘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以学校“原道”文化为价值取向,着力于“弘道养正,育德守礼”的养成教育,德育系列活动分层递进,相互衔接,住宿生管理谨严有格。学校实行扁平化的德育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年级组和班主任的作用。  关键词:原道文化;德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27-03  有着八十多年发展历史的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秉承以“原
摘要:以参禅习艺之要义为借鉴,语文学习应注重“身行体悟”,即让学生亲历生活、亲历言语实践。这正与建构主义理论及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课程实践性等理念相契合。从言语活动的心理机制层面看,“身行”是言语之本,“体悟”是言语之驱。从言语活动的外在表现层面看,“身行体悟”的言语实践主要应在四方面着力:开放耳目,扩大视听;牧放肢体,历练能耐;释放大脑,发掘思想;解放唇舌,催生言语。  关键词:亲历;言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