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男孩之间交往的方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几回,笑笑从幼儿园回家以后,总是嘟着小嘴不作声,脸蛋憋得通红,好像有什么要告诉我。看着他委屈的脸,每每只有等我弯下腰来仔细询问时,笑笑才会伴随着两行泪珠,吞吞吐吐说出缘故:“妈妈,XX又打我了……”“那你有没有还手啊?”我问。笑笑的脸再次通红,摇摇头低了下去。我像没事一样拍拍他的肩膀:“笑笑是个小绅士,你以礼貌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不过下次如果还有人欺负你,就要勇敢地站出来讲道理,甚至可以有分寸地还个手,让他们也见识一下笑笑的力量!”
  这就是我对男孩儿间冲突的态度,信念、毅力和坚强就是从这些小打小闹中慢慢塑造起来的。自从笑笑第一次离家入园,我就预料到孩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受到欺负时,给予的应对建议十分重要。在打与不打,还手与不还手之间犹豫了很久后,我想,一味退让或告状并不一定是优秀宝宝,有时候,男孩还是需要从打架中体味生活,学会成长。
  观点一:冲突和打架,是男孩学会交往规则的垫脚石
  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中说:“从2岁开始,男孩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都多于女孩。”所谓不打不相识,男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也往往是从武力中赢得尊重,历练心智的。我一直不限制笑笑和堂表兄弟间的打闹,孩子间可闹起来的事情太多了,一言不合,吵着吵着就动手了。但只要事情一解决,好起来比谁都快,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反倒越打越亲热。同时,他们在打的过程也逐步建立了某些规则和秩序,大家彼此心中有数,默默遵守,这不正是交往的准则么?与盲目干预冲突相比,我更看重的,是孩子在遇强时如何反击,面对弱小时如何爱护退让。
  
  观点二:一味忍让和告状,反而会造就孩子懦弱退缩的性格
  笑笑生性腼腆,好几次被打,回家也默不作声。笑笑是男孩子,将来是要勇闯社会、独挡一面的,如果我教导他在被打了以后,立即报告老师寻求帮助,不仅剥夺了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长此以往,孩子难免会习惯把责任推给他人,变得怯懦软弱、没有主见、毫无担当。打架的背后,不仅有着不畏强权的果敢精神,更有着坚毅顽强、永不服输的顽强信念,这些都是日后在社会竞争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我既不愿孩子成长为暴戾跋扈的小霸王,也不想孩子变成胆小怕事的小窝囊,两极之间,关键在于家教中“度”的把握。
  应对冲突,我的经验是什么呢?
  首先,让孩子理清冲突的根源,学会相互体谅。我告诉孩子受欺负时可以还手,并不是教育他以暴制暴,更不能让孩子形成“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思维习惯,而是让他明白还手是一种合理反抗,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能解决问题,那也许根本就不用动手,比如:理清思路,找到问题所在,然后用有效的方案说服对方,解决冲突。
  其次,订好规矩,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我家两个小男孩儿常常打架,我允许他们的行为,不过他们需要遵守我定下的规矩。例如:不许使用武器,特别是刀子等锋利武器;不许做掐、挠等致使对方出血的动作。所以,他们从小就在一打一招架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即使再生气也不会行为失控。而且,打过架的孩子最知道和谐得来不易,方才有足够宽广的包容心,有足够韧度的生命弹性,有足够强大的冒险精神。
  最后,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有一回,有个比笑笑高一个头的哥哥向他挑衅,笑笑毫不示弱地马上还手,打得比哥哥还厉害。我刚想制止,对方妈妈立马拦着我,示意我先别管。果然,一转身,两个孩子已经手牵手去玩了——这就是男孩子间的交往方式。所以,家长要战胜自己的溺宠之心,抛却对他们的过度保护,让孩子自己解决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旁观,当他们行为过于偏激时佐以矫正,让他们在一次次冲突中学会协商、学会交往、学会为人处世。
其他文献
马岩松建筑设计师,中国建筑界的另类传奇,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    “建筑界30岁前成名是绝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马岩松。”在熬资历拼职称的建筑界,马岩松已经变成了年少成名的代名词。  在上大学之前,马岩松还不知道建筑意味着什么,翻开他人生的档案,唯一能跟建筑扯上边的,是他所居住的一条胡同,以及他从小到大的爱好——画画。  马岩松的童年是在北京西单兴
要说这一个月来Happy的显著变化,耍脾气绝对排头条,人不大脾气见长。稍不如意,就哭鼻子,好言相劝无效,只好使出硬招,结果嚎声更大。  看来恶斗解决不了问题,声嘶力竭的哭喊不是毁了嗓子就是扰邻。为此,我决定收起冷脸,攻心为上。  吃出成就感——吃饭  吃饭的时候,Happy经常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各个座椅间来回倒腾,我总是要一只手扶着他,一只手拿着勺子,生怕少吃一口似的追着喂。后来,我的做法稍微
一般来说,亲子共读最稳妥的方法是“原汁原味”地从头到尾读下去。等孩子养成亲子共读习惯后,我们可以变换一下方式,在绘本阅读时穿插轻松有趣的讨论,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些绘本天生就适合讨论,比如《晚安,猫头鹰》:大白天,猫头鹰想睡觉,可是蜜蜂、松鼠等在其他的树枝上发出各种声响,吵得猫头鹰睡不着。夜深了,其他的动物都睡了,猫头鹰大叫起来……  我们以这本书为例,看
“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的阅读习惯绝对不是在上学后才开始培养和形成的。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态度、向往或者是成就,往往在父母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萌芽并发展了。并且,父母的言行,说话时的口形、表情、姿态、动作,甚至声音和内容,都会对孩子有影响。那么,该如何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呢?    固定的空间  
小故事:  义犬救主  古时候有个叫华隆的人喂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会带上它。有一次,华隆走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的尾”奋力搏斗,将蛇咬死了。华隆浑身僵硬地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迅速跑回家,不停地吠叫,家人很是疑惑,便跟著狗一起来到了江边。华隆两天后才苏醒过来,而这两天,那只狗一直都不眠不吃。华隆知道这件事之后,发自肺腑地说:“真义犬也!”
游戏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都想多陪孩子玩游戏,但通常会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并不领情,也不顺着自己的“杆儿“往上爬,结果使游戏半途而废。为此,许多父母会感觉很懊恼和无奈,甚至失去陪孩子玩游戏的耐心。其实,家长在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只要巧妙地引导,自然能把游戏进行下去。  案例一:月亮在偷吃什么  一天晚上,王女士带着3岁的小外甥小宇去散步。看到弯弯的月亮,王女士想启发下小宇,就问:“小宇,你
每次宝宝的生日,妈妈都会安排些有趣的节目,送上可爱的礼物。今年,不妨试试做上一个美味、简单可爱的巧克力小熊奶油蛋糕,也许会令宝宝更加惊喜喔!  巧克力小熊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熊硅胶模板。  2. 先将橙色巧克力笔用热水浸泡数分钟,剪掉笔头,将巧克力液涂满模具的嘴的部位。  3. 用稍大的一个耐热盆盛热水,将切碎的巧克力倒入另一个耐热盆中,放在热水盆上,巧克力开始溶化。  4. 一点点搅拌至巧
幼儿园的家长会上,老师告诉一位母亲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位子上3分钟都坐不住,你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在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起老师说了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掉泪,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中,只有儿子的表现最差,使老师流露出不屑。然而,她却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原来在位子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其它小朋友的妈妈们都很羡慕你,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
周末,天气很好,一直处于零下的温度也有所回升,我赶紧把家里的被子和衣物拿出来晾晒,一时间没顾及到儿子,任由他在房间里翻箱倒柜。  等我忙完了一切,才发现他在那里捣腾着小龟,那只小龟是两个月前去花鸟市场买的,为的是培养儿子的观察力和爱心。天冷怕小龟冻着,所以我特意为它在缸里铺上了细沙,并把它埋进了沙子里,让它冬眠。  可没想到,小龟不仅被儿子捞到了沙子表面,更让我冒火的是,细沙因此还撒了满满一桌子,
十年来,《孩子》杂志刊登的名作佳篇被国内不少知名刊物转载,在这里,我们精选部分转载于《读者》、《意林》、《儿童文学》等刊物的文章,再度回味文中精妙。    我们用梦想结成的  奇异果  在十年的时光中  圆熟  一个个,一颗颗  满心欢喜地  捧出最饱满最骄傲的果实——  和这个世界谈谈孩子  遇见世上最好的爱  捕捉幸福  顺从一颗悲悯的心  ……  无比虔诚地  摆放在用心布置的橱窗里  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