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挤干招聘环节的“水分”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dunp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挤干招聘环节的“水分”,不仅可以提高招聘工作的效率,还能帮助我们免受到应聘者的迷惑,快速鉴别应聘者是否具有真才实学。
  
  
   “金三银四”是人才流动的高峰季,也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异常忙碌的时节。此时,不仅要担心高绩效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脚,还要考虑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每天打开电脑,总有不断涌入的求职简历扑面而来。挤干招聘环节的“水分”,已成为提高人才招聘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重点排查频繁跳槽者
   大学生在毕业之初,更换工作间隔较短是正常现象。一方面,应届毕业生缺乏就业经验,没有鉴别企业优劣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缺少社会经验,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需要一段磨合期。然而,如果一个人工作三五年之后,仍然频繁更换工作,这就需要慎重考虑了。如果把这样的人招至麾下,很可能产生以下风险:
   1.不愿同舟共济。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很多决策都是权衡利弊而得出的,很多时候只能顾全大局。频繁跳槽者大都属于“完美先生”或者“愤青”,比较在意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很容易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抬腿走人”。鉴别这类应聘者时,不妨对他们进行背景调查,从他们以前工作过的公司、同事那里了解一些对他们的评价。
   2.较难融入团队。缺少个性的人往往也缺少魅力,但是太有个性的人又很难和团队成员融洽相处。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员工,面试时感觉他的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但由于招聘负责人的坚持,最终还是将他招了进来。结果,该员工到岗一年以后,和同一部门的同事谈话不超过百句。大家习惯性地将他边缘化,以至于团队和其他部门召开重要会议时都不会通知他参加。
   3.心理素质较差。一些85后或者90后员工在家倍受宠爱,在工作中面对冲突和矛盾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我参与过的一次绩效面谈时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当部门经理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向一名员工说明时,该员工不仅将所有的问题都推卸给他人,还说问题的产生是因为部门经理没有把工作交代清楚,然后又指责公司在管理、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最后的结论是:她的工作没有错。
   4.适应能力较差。试用期往往也是“蜜月期”,对于员工来说,新公司的优点格外突出,而问题却还没有暴露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发现在上家公司存在的问题,这家公司也存在;在上家公司遇到的“极品人物”,在这家公司也有……于是,这些人就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了。他们会自我质疑:“我离开上家公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这家公司同样存在这类问题,那我来这家公司是为了什么呢?”于是,有些人就开始“骑驴找马”,或者继续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过滤缺乏职业信心者
   在情境面试中,我们经常让应聘者介绍自己工作中的某项经历,而且细节讲得越清晰越好。不少应聘者都会抓住这个机会拼命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成绩。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使用“可能”、“应该”等诸如此类的词汇。这些词都是在进行逻辑推理过程中会使用的词汇。一般情况下,应聘人员的肢体语言和表达习惯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如果应聘者经常使用这些推理词,就可以从侧面推论出他并没有多少实际工作的经验,他“华丽”的回答仅仅存在于他的脑海中。尽管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确认他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工作方法是否得当,但是说到不等于能做到,遇到此类应聘者要注意听话听音,以规避识人风险。
   另外,目前很多社会经历丰富的人还会利用各种手段效仿他人的简历,利用面试官的“光环效应”使面试处于一种愉悦状态,并查阅诸如“面试100问”之类的面试宝典做准备,而且在面试中会刻意回避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这种琐碎的工作我会交代给下属去做,这种细节我当然不必了解”、“这些东西能聊
  很久,我就不浪费时间了”。“您看我们可以加快点节奏谈谈重点好吗?”、“对不起,这里面有一些涉密内容我不方便讲太多”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追究细节,更有必要换个角度进行追问,同时要关注面试以外的细节,比如穿着礼仪、气质神态等等,以此来辅助我们做出客观判断。
  
  PASS掉年龄不合适的人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人类智商和社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一生的历程、发展阶段还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中端职位需要人员年龄在28周岁到35周岁之间。高端职位需要人员年龄在30周岁到50周岁之间。年龄太小,从生理角度和心理角度看都不够成熟,往往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年龄过大往往城府较深,激情不足,管理成本较高。曾经有一段时间,互联网企业都以高层年轻化而骄傲。我也曾经招聘过25岁的总经理助理。小伙子一表人才,也十分积极进取。因此,总经理很想培养他,总是带着他出入各种场合。但是半年后,总经理却刻意疏远他。后来,总经理告诉我,这个小伙子跟着他去了几次高档会所后,就在花花世界里迷失了心性,不仅妄自尊大,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开始和其他人攀比起来。
  
  重点考察人员稳定性
   在面试时,我们很容易被满怀理想、激情四射的年轻人所打动。这些应聘者言辞诚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欢迎朝气蓬勃、具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甚至老板也经常要求人力资源部要多招聘一些这样的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公司服务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样的人你还敢聘用吗?
   企业中,中低端的岗位往往需要在岗人员踏实肯干。聘用一名成就欲望中等或者相对较低的人员,看起来似乎与企业文化或者老板偏好相背离,却经常有意外收获。这类员工可以通过激励、职涯规划等工作帮助他们保持在一个成就欲望适度的水平:一方面有足够的热情去迎接工作挑战,一方面又有足够的“惰性”忍耐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接受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必经历程。然而,当遇到一个十分“有抱负”的人时,就很难“拴”住他的心,因此,如果一个人太有雄心,反而不能长久地为企业服务,往往坚持不到二三年,从而导致企业招聘、培训成本的浪费。
   我在面试中曾经遇到一个很有抱负的应届毕业生,他在大学四年从未休息过一个周末,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出去做兼职。没等我提问,他就说:“如果您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我的目标就是5年后能做总监,统领一个部门。”听他这么说,我问他:“你认为你多长时间可以胜任你所应聘的岗位?”他信心十足地告诉我说:“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当我决定放弃他这个人选时,他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决定。其实公司培养一名能够胜任岗位并在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员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历练,熟悉工作内容只是简单的第一步,关键还要看他能否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的员工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而成就欲望过高的人,容易急功近利、争名夺利,对这样的人“下注”不仅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对他的重视成为他的“嫁衣”。
  
  重新聘用离职员工
   中国有句古话:“好马不吃回头草”。中国人表达比较含蓄,中心思想是人走茶凉。因此,中国人很少愿意再回到以前的企业里去,中国企业也很少关注那些离职的员工。但是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外企因为没有“马文化”的熏染,往往都很重视离职员工,而且愿意主动联系那些离职员工。
   其实也不是因为外企重情重义,只是因为离职员工重新回归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培训费用、团队融合、工作效率……正所谓“低风险高收益”。当然,这里所指的离职员工是指那些企业想挽留,却因为“家人生病”、“孩子上学”、“职业天花板”等客观环境因素限制而流失的人员。我就从招聘离职人员中获益过。公司以前主要以发行杂志为主,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公司进行业务转型,要求平面设计人员学习网页设计,因此一些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员工一时想不通就离职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他们在其他公司也遇到了需要技能转型的问题,于是很多离职的员工也都转型做了网页设计。我得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联系了他们,他们中有些人就带着新技能成功回归,不仅解决了部门的燃眉之急,而且设计部的团队也变得更加稳定、和谐。
其他文献
权威发布    家统计局将改进工资统计制度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日前表示,其正在着手对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进行改进,其中包括对私营单位工资统计进行论证和试点,有关统计情况国家统计局将按照法定程序发布。  目前我国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数据,覆盖约1.1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但1.5亿乡镇企业工作人员、7000万私营单位雇员、5000万个体户的工资数据均来被纳入其中。2009年4月,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发布“2
尽管大数据这个词已经被说到烂大街了,但,记者还是认为它正在改变许多东西。比如,有些灰头土脸的HR因为变身“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师”,而被老板赞为“靠谱的角儿”。当CFO用财报和老板对话时,HR用什么和老板对话?是绩效结果?还是培训计划?懊恼!好像要和老板对话的资料太多又太细,专业价值又不足以让老板认同。HR什么时候也可以像CFO一样在公司里凭一张A4纸,挺直腰板?这是一个方法论,中人网董事长兼CEO何
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几个方案和报告,涉及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会议既有改革工作的总结,也有改革形势的分析;既有当前重点改革任务的部署,也有下一阶段工作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立足
人们常说:凡事要顺势而为。对“顺势而为”应该做怎样的理解,怎样顺势而为地在职场工作呢?  假如时光能够允许我在职场从头再来,曾经的岁月和感悟告诉我,职场工作顺势而为不仅需要履职·定向、协调·勤奋、清醒·自得、学习·研究、正道·提拔、动笔。立世、反思·蓄势,还要谦忍·奋力。    致 小H (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主题词:谦忍`奋力  这次你们公司领导班子调整,你走上了常务副总经理的岗位,你的
“这是一个更难就业季,难道你还奢求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吗?”HR们常会向矫情的求职者做出这样善意的提醒,或再补上一句:“先要过得去,再求过得硬。”  人力市场的刀,锋快、凉薄,让六七成大学生一毕业就与专业学科“闪离”了。也别以为你求到一份专业对口的职业,就得意起来,拿职业绿卡的囧途长着哩。  前年认识这么两个90后,男柳强,女薛丽,分别学了四年钢铁冶金、会计学专业。毕业后两人恋在一起,光芒万丈地要应
新年伊始,很多大企业的高管都在进行岗位轮换。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古皆然。烧得好的,可使士气大振,企业蒸蒸日上;烧得不好的,却极可能使得人心惶惶,企业溃不成军。成与败之间,关键看你怎么个烧法。    新官上任后,对老臣不满意时,不是将其调离原职位,就是炒其鱿鱼。这时,企业内部极易形成“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人自危的氛围,留下来的员工很难再以轻松的心情去工作。    新官上任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并在稳定
2009年一开局,新一轮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牵动了人们的注意力。据有关资料,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未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到创纪录的千万之多。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失业农民工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村问题权威专家陈锡文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因全球金融
“长腿欧巴”赵群可不是职场新丁,30岁的他足可取“能量存折”派上用场,又恰赶上新一轮设备工程师竞聘。“我为自己代盐,还可加点孜然。”人幽默,腿勤快,这样的人老少咸宜。  果然,赵群接到了HR的任职书。走马上任当晚,他被“鬼点子”老巴拽进了酒店,还洗了桑拿,弄得通体舒坦。“放心,你是师傅级的老哥,咱得踩着你的暖脚窝不是。”  车间夜班,老巴和三两个工人在黑暗里嘁嘁喳喳地悄声讨论着什么。赵群权当什么也
HR来信:  我公司有一名员工已在职10年。前不久,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公司有意与该员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于是,便向其发送了一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该员工并未明确表态,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  劳动法专家柴文聪回复(以下简称“专家回复”):  由于劳动合同已到期,贵公司接下来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该员工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如果该员工对此不做表态或者不愿意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贵公司应在劳动
尽管培训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仍有一部分企业在构建培训体系方面步履蹒跚。根据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大学,虽然他们为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始终暴露出许多难以突破等短板。既然中国企业的培训体系建设已经做到了“从无到有”,那么又该如何做到“从有到优”呢?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据您的观察,中国企业的培训体系这几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